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重建爱 修复家——故事影片《爱·回家》观后(许柏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5日09:18 来源:人民日报 许柏林
  图为电影《爱·回家》剧照。  图为电影《爱·回家》剧照。

  洒满阳光的少女的青春面庞与大墙藩篱的女囚的惊恐神色于镜像中叠加,舞姿翩翩的优美律动与目光沉沉的死寂呆滞在光线里闪回,灯红酒绿、海市蜃楼、春日绿色、高天白鸽与家庭破损、情感受伤、关系断裂、信仰破灭交织在银幕的故事里……逼近现实,拷问人心,求索方向,回归温情,这就是故事影片《爱·回家》的视觉冲击与艺术引领。

  影片有着敏锐的现实洞察力、艺术表现力与责任担当。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空前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这是发展的正面。而发展的背面则是带来了冲撞、破损、失范。这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发展的代价,我们必须承受。艺术家们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背面,凭着艺术的本能和良知,发现了我们社会乃至一切社会最基本又最宝贵的元素——“爱”和“家”,正在发生严重的扭曲甚至破碎。这又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心灵不可承受之重。特别是在这个时间隧道里恰好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又特别是富于幻想的阳光少女,她和她们将怎样面对?怎样成长?这是对社会的拷问,也是对发展的拷问。

  在女主角叶晓彬的生活中,真可谓梦想与破碎同行,成长和危机共存。这个性格开朗、迷恋舞蹈、生活自在、充满自信的高中生,有自己的性格定位、生活定位、心理定位和优势定位。可以肯定,她与同时代的她们一样有着阳光少年的生活和成长史,被爱、被呵护、被成长。当她到了成长的青春期,到了自我确立、自我成长、自爱他爱的关键期,却接连遭遇父母离异、母亲暴戾、学习舞蹈受阻、同学发现了父亲的新欢女友,全校文艺汇演大会上领诵的她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忘了词。一连串的打击,让一直富有优越感的叶晓彬处于崩溃的边缘,她独自去酒吧饮酒排解,又遇到坏男人的侵犯,情急之下,酒瓶打去,暴力伤害,锒铛入狱。

  大墙之下,并非鲜花凋零,而是开始重建“爱”,重新修复心灵之塔。影片为我们展现了女子监狱的生活和众多女囚犯的性格、不幸遭遇和改造过程。这里不是人生的结束,而是人生的校正处。女警官们的关爱与教诲,修正着叶晓彬和女囚们心理的、精神的、生命的路向,使她们看到阳光、看到价值、看到意义、看重自己,也促使我们进一步追问,这些难道只是监狱的职能?社会发展自身的环境、机制与规范有没有这种愿望和能力?

  艺术家们担当起这份责任,要发现,要呼唤,要做社会的修复,要重建“爱”,要修复“家”。编剧、导演陈双印用了五年的光阴,三次重拍,最终完成这部《爱·回家》。在电影商业化倾向日益严重的今天,陈双印的艺术追求与责任担当,是一种坚定的艺术宣言,值得敬佩。

  影片故事精巧,叙事流畅,镜像引人入胜又令人震撼,表演淳朴到位,塑造出令人信服的人物性格。影片虽不猎奇,却抓住重建我们社会的情感——爱,修复我们身心的港湾——家,进行了形象感人、象征性强烈、社会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深刻揭示了“爱”既是个体的又是群体的,是梦想、情感、理解、关心等复杂因素合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撑”与“相互依赖”。这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社会结构,尽管支撑这种社会结构的主要是情感与心理,然而,它却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则是“爱”的最基本的空间存在,是我们身心的寄所。“爱”和“家”互相注释着彼此的内涵,并由此延展到社会。如果“爱”和“家”都失去了它的本义,都被世俗功利诱惑,被欲望煎熬,被无规则撞击,这样的社会将很难不失去重心,失去平衡,失去轨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才有了和谐的秩序,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爱、我们的家又该围绕什么旋转呢?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都在发出这样的追问。一方面它引导人们回家,回到“爱”之“家”;另一方面,它也留给了我们新的怅惘:我们还回得了家吗?被改变的究竟是什么?

  安定的家园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不管今后社会如何发展,不论未来世界怎样变化,我们都不能忽视建设心灵的家园。重建“爱”,修复“家”,这是影片《爱·回家》的召唤,也是深藏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诉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