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艺术家访谈 >> 正文

苏西·李:孩子们能创作自己的故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4日09:45 来源:新京报 江楠

苏西·李作品《影子》苏西·李作品《影子》
苏西·李作品《海浪》苏西·李作品《海浪》

  绘本艺术家苏西·李日前受邀参加首届上海国际童书展,这也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当天,坐在蒲蒲兰绘本馆二楼,苏西·李感到些许惊讶,因为台下没有一个孩子。不过随后她便释然了,“我本以为会有很多孩子来,但大家都是长大的孩子,我也很开心”。苏西·李想在作品里表达孩子们的想象和情感。对于大人们读到那些无字作品时可能的尴尬,她并不担心,“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当他们读的时候,他们创作出了自己的故事。”

  ■ 人物名片

  苏西·李

  绘本艺术家,出生于韩国首尔,在首尔大学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并在坎伯韦尔艺术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她的书在世界各地出版并展出,包括《海浪》《黑鸟》《动物园》《镜子》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作品曾荣获《纽约时报》最佳儿童图画书、插画协会原创艺术金奖、科克斯书评最佳儿童图书等。

  关于创作

  想表达孩子的想象和情感

  新京报:你的绘本大多是无字书,你说过当沉默的时候,可以听得更清楚,这是你创作无字书的原因吗?

  苏西·李: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我首先来说是一个画家,而不是作家,当我想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首先看到的是形象,我会先画下一些简单的图画。有时我画了一幅画,紧接着又画了一幅,所有这些完成之后,故事就形成了,我觉得似乎不需要文字来解释图画了,图画本身就能讲故事。比如在《海浪》中,你如何用文字来表现小女孩的快乐以及她的律动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图来展现她非常非常享受和海浪玩耍的动作。不过这也要根据书来决定,这几本书没有文字是恰到好处的,如果我加了文字也不过是在解释、描述,我觉得是不必要的。但有的书也有文字,文字展现一些信息,图画展现一些信息,加起来就会创造出第三个故事。

  新京报:我想你的绘本也是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小女孩的朋友总是海浪或影子,似乎没有同龄的朋友,她是孤独的吗?

  苏西·李:其实我的意图并不在于表现她是否孤独,我想有的时候孩子是需要一个没有其他人的空间的,没有父母,也没有朋友,只有他们自己,在这段时间、空间中他们会去想象、玩耍,这是我想表现的,孩子们的想象。两个月前,我们全家刚刚从首尔搬到了乡下,在那儿我的儿子会花上一天来挖土,从早上一直挖到吃晚饭的时候,就是挖呀挖呀(笑),看到他这样我挺开心的,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

  我不知道在中国的情况如何,韩国是很疯狂的,孩子们的竞争非常大。他们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要求他们不停地学习、学习,就是为了进入一所好大学。但我希望孩子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在他们的思维、想象中慢慢成长,我的绘本也是如此,我想表达孩子们的想象和情感。

  关于读者

  孩子们的反馈是一种奖励

  新京报:你曾说“对孩子来说足够容易理解,对于成人来说又足够复杂”是对你最高的评价,你认为这是绘本应该达到的标准吗?

  苏西·李:对孩子来说,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阅读,从中获得乐趣。我们谈到边界的概念,可对孩子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他会很随意地进去,如果觉得不喜欢,就跑出来。《海浪》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在海边发生的故事。但对于一些大人,他们可能会理解我想传达的关于现实与幻想的界限的概念,思考我们如何分辨现实与幻想。对于不同人,其所看到的主题是不同的,我希望一本书可以传达很多层级的观念。

  新京报:你不担心孩子会看不懂是吗?很多人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些很简单的东西。

  苏西·李:是的,这是很普遍的观点,给孩子看的书应该简单、可爱、漂亮。但这些书已经很多了,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个,我想提供些新鲜的、陌生的,我不需要成为畅销书的作者或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作家,我不需要成为那样的人,如果一些孩子能喜欢,那就足够了。

  新京报:那你有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些有趣的反馈吗?

  苏西·李:有,我觉得这些反馈是对我画绘本的一种奖励。孩子总是出乎意料的,我常常会收到一些非常奇怪的问题。在《海浪》里,海浪退去了,在沙滩上留下了礼物,有一次我问孩子,你们觉得大海给了小女孩什么礼物,我心里想的是贝壳啊之类的答案,然后一个小男孩举起手说,死鱼!(笑)。还有一次,一个小女孩告诉我她最喜欢《影子》的是熄灯后,画面全黑的那一页,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如果你把它放在灯光下,可以看到画面另一面的剪影。这不是我有意设计的,我从未想到这本书会有这样的时刻,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小女孩我们怎么会发现这个时刻呢?所以我非常喜欢听孩子给我的反馈。

  关于家庭

  成为母亲,让我变成更简单的人

  新京报:你现在有两个小孩,你曾说希望自己可以保持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个性,不要过多受控于母亲身份,为什么?这两种身份不会互相促进吗?

  苏西·李:事情总有两面,不是吗,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它们总会一起到来。成为一个母亲,让我觉得自己正慢慢成为一个更简单的人,变得更像一个孩子了,不再会用复杂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人。这其实也给了我某种不同的能量,不同的视角,我很欢迎这些。不过成为母亲也让我总是忙忙碌碌地去照顾孩子,我的确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了,我现在就早上有时间创作一会儿。

  新京报:这也是很多女性创作者面临的共同的困境。

  苏西·李:对,这是很自然的,你是想知道我的感受吗?嗯,我觉得我们就是可以一次性完成一切事情(笑)。也正因为孩子总在我周围,他们给了我能量,给了我从来没想过的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为我打开了思考绘本的新的艺术空间,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

  ■ 记者手记

  无字书的美

  这是苏西·李第一次来中国。受邀参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她为读者讲述自己的绘本《影子》和《海浪》。《镜子》(未在中国出版)、《海浪》和《影子》是苏西·李的“边界”三部曲。顾名思义,三部作品均以“边界”这个概念进行创作。苏西·李着迷于书的物理形式,“我们打开书,会发现其中是有装订线的,但很多人都把它忽略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很奇怪的。”于是,她以装订线为边界,创造出现实和想象两个世界,在《镜子》中,是真实的小孩和镜中的小孩,在《海浪》中是海滩上的小女孩与她面对的大海,在《影子》中则是小孩和她的影子。苏西·李希望以此让大家思考现实与想象的关系,“你怎么知道有些事情就一定是我们的想象呢?”

  如此诠释似乎显得有些“学究”,但这不妨碍苏西·李的绘本是极其纯真的。《海浪》中,小女孩试探着进入海浪的世界,经历好奇、恐惧、自以为海浪无法靠近的种种时刻,最终被海浪扑倒,却也得到了海浪丰富的馈赠。《影子》更“复杂”一些,小女孩所在的现实世界慢慢消失,影子世界却变得热闹非常。但小女孩用想象创造的影子世界太过跳跃、丰盈了,让在座的很多大人表示没太看懂。苏西·李翻动书页,耐心讲解:看,笤帚变成了一株热带植物,梯子变成了香蕉林,盒子和吸尘器变成了大象,开口的鞋子变成了小狼,最后小女孩变成了自己想象的完美世界的公主,却没发现小狼在悄悄靠近……大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觉得有隔阂的可能都是大人,台下一位读者听完讲解便说苏西·李的《影子》和她女儿的影子很像,“她常常披着床单、围着围巾、穿着我的衣服,说自己是一个美丽的公主,我觉得《影子》走到她的世界里面去了,她一定很容易就能看懂。”让大人常常觉得尴尬的还有苏西·李的书大多都是无字的,“一些父母给孩子读我的绘本可能会觉得有些尴尬,因为没文字可读,但这种顾虑和尴尬都是大人的,小孩子不会在乎这些”。苏西·李说,“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当他们读的时候,他们创作出了自己的故事,我想这就是无字书的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