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11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和海南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作家就《日夜书》的精神世界、典型塑造、文体创新等层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研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孔见分别在会上致辞。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梁鸿鹰主持。
韩少功的长篇新作《日夜书》共2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通过刻画“后知青”、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等各种不同人物形象,讲述“50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日夜书》卷幅宏阔庞大,情节跌宕起伏,形象鲜活立体,艺术手法别具一格,文体结构巧妙缜密。无论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还是从人类学、心理学、当代史学的角度看,都是一部厚重的作品,为今日文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会评论家认为,作家或精细或漫画式的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同时代人物群像,无不富有启示意义;同时,小说里还不时穿插了大量雄辩而富有深度的精神剖析,表现出作家对于时代、现实和人生的强大吸纳、消化能力。
韩少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他的创作履历贯穿了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多年的历史,在精神追问和文体革新两个方向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且长时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锐气,享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韩少功的作品早在1980年(《西望茅草地》)、1981年(《飞过蓝天》)就相继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在80年代调来海南作家协会,先后担任《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历任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现为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在海南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韩少功在做好海南文艺界的组织、联络、协调工作的同时,关注社会生活,笔耕不缀,创作了大量的文学精品。《马桥词典》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长篇小说一等奖(1998年)、获得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2010年);《暗示》获得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奖(2002年);《山南水北》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2007年);《赶马的老三》获得首届萧红文学奖(2011年);韩少功还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2002年)。他的作品有三十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