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2013:我的私人阅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3日12:08 来源:深圳商报 谢阗地
二月河,著名作家。因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熟知,2006年版税收入至少1200万元人民币,为该年度中国作家的第二名。 (资料图片)  二月河,著名作家。因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内外读者熟知,2006年版税收入至少1200万元人民币,为该年度中国作家的第二名。 (资料图片)
蒋方舟,青年作家。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现已出版作品9部。(资料图片)  蒋方舟,青年作家。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现已出版作品9部。(资料图片)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地球往事”系列(《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等,曾多次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受访者供图)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地球往事”系列(《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等,曾多次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受访者供图)

  ●系列访谈·作家篇

  【编者按】

  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如约而至,《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又推出贯穿整个读书月的例牌菜“我的私人阅读”年度系列访谈。

  每年读书月期间,我们都会约访专家,请他们谈谈今年的读书生活,读了什么书、有什么书单可以推荐。而今年,我们仍旧约访了12位国内著名作家、文科教授、出版人、书评人,给读者开列他们的私家书单。单是这些有价值的书单,就会让你充满阅读的乐趣,因为每份书单都是不同的风景,它们就像一个个路牌,为你指引神秘而精彩的阅读世界。

  “2013:我的私人阅读”系列访谈将在每周一的《文化广场》陆续刊载,敬请留意。

  二月河:我只是为年轻人呐喊

  深圳商报记者 谢阗地

  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帝王”系列作品的二月河,在谈及今年的读书生活时,却比较“惭愧”。他对记者表示,由于身体和年龄问题,近年已经很少读书,而且基本停止了创作。他听很多朋友讲起去年火热的《甄嬛传》,猜测其作者一定是个年轻人。

  从接近正史的“帝王”系列写作中“退休”,二月河觉得,他现在能为文学事业所贡献的,就是为年轻人呐喊,为更多人才脱颖而出出一把力。不过,他认为,语言文字的能力并非师父能教会、带会的,而是多半来自禀赋。

  在推荐书单时,二月河向大家推荐的并不是近几年出版的新书或畅销书,而是《中国通史》和《莫里哀喜剧六种》。二月河认为,对年轻人来说,阅读经典仍然非常重要,在年轻时候阅读文学、历史名著将受益终身。早些年,他也曾尝试在电脑上阅读,可是注意力总能被其他新闻吸引,从此之后他倾向于认为,纸质书阅读所要求的专注、完整,仍然非常重要,对年轻人来说不可或缺。

  《文化广场》:您2013年读了哪些书?

  二月河:说来比较惭愧,我今年几乎没有读什么书,主要是我的眼睛的状况不是太好。我现在与社会交流的方式或者说输入途径主要是平时的信息摄取以及朋友聊天了。

  《文化广场》:那您是否还会继续写作?

  二月河:实际上我也开始渐渐停止写作了。对我的这个年龄来说,我想对文学事业最大的贡献可能在于帮助年轻人。我自己可以贡献的作品非常有限了,只想帮年轻人呐喊。

  《文化广场》:那您如何给年轻人呐喊的,有没有收徒弟?

  二月河:文学的才能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禀赋,并非属于可传授的技能。倒是时常有年轻人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我看,但是我没有收徒弟,真正的大家都是自己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恐怕很难实施有效的帮助。

  《文化广场》:去年有一部叫《甄嬛传》的电视剧非常火,您怎么看这个剧?

  二月河:我最初以为是一部穿越剧呢,后来也有朋友跟我讲,确实是非常火。我个人认为这种形式的尝试很好,我想这部剧原著的作者肯定是年轻人。在“帝王剧”之外,需要有多种的电视剧形式、剧本形式来丰富。能吸引大家对历史的兴趣,就是好的。在这方面,并非写实就是好、虚构就是不好。金庸就是用虚构的方法,写的是江湖,但也是历史。对历史的描述,形式上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

  《文化广场》: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在手机上、Pad上读书,您怎么看这种阅读形式?

  二月河:早些年我也尝试用电脑看书。可是我发现在电脑上看,不知不觉鼠标就会点开其他链接,注意力被其他东西吸引。但是对于历史、文学的东西,集中精力才是好的。所以如果是看经典著作,还是看纸质书比较好。

  《文化广场》:您对年轻人的阅读,有哪些建议?

  二月河:我依然建议年轻人应该尽量的多读世界名著,并且依据自己的优势,打好基础。因为其他的书,例如畅销书,可能会有一些功能性的作用,但是对世界的认识、对历史的认识,这是一个人观念形成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在年轻、精力脑力都比较好的时候,打好基础,尽量多读一些名著、经典。今年,我在文学和历史方面向大家推荐的并不是畅销书,是两本经典名著,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有点浮躁的时代沉下心来读一读好书。

  ●二月河推荐书单

  1、《世界通史》 崔连仲等主编

  2、《莫里哀喜剧六种》 莫里哀 著 李健吾 译

  蒋方舟:女性阅读不能那么局限

  深圳商报记者 谢阗地

  时隔五年,24岁的蒋方舟在毕业踏入社会的第二年出版了自己的第十本书。在这本《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的书中,蒋方舟向自己和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做了告别。

  身披才女光环,蒋方舟的读书经历倒是丝毫没有所谓“女性阅读”的特点。在过去一年,她广泛涉猎社科、文学书籍,但是对当下经济金融类书籍还是提不起兴趣。蒋方舟认为,女孩子看书不能局限在女性阅读上。

  作为85后代表,手机、Pad这些移动设备当然也对蒋方舟的阅读产生了影响,不过蒋方舟没有让自己的时间被分割成碎片,反而在手机上把《红楼梦》这些经典著作又重温了一遍。平时,排队、等车、吃饭的间隙,蒋方舟都会拿起包里随身带的书看上一会儿,“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只要集中抽出3小时时间,就足以看完一本300多页的小说了”。

  目前,身兼《新周刊》副主编的蒋方舟,同时在体会着“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两种方式。在她看来,与人聊天,尤其是自己说话多的聊天,是一种“倒空”,自己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而读书,则是一种“充电”,自己的储备会越来越多。

  《文化广场》:2013年你都读了哪些书?

  蒋方舟:今年我还是读了蛮多的书。社科类的比较多,例如我印象深刻的《自由及其背叛》,讲卢梭、黑格尔、圣西门等六位思想家,如何以争取自由为思想起步,最终却成为自由的敌人。他们所犯的错误,几乎涵盖了如今所有对于自由的曲解,我在飞机上读完的,非常有启发。再有,最近几天我读的19世纪出生的法国诗人维克多·谢阁兰的诗集《碑》。我在微博上也介绍过,他用碑文的形式写散文诗,内容是中国古典故事,情感却是西方的,东方帝国在他笔下无比神奇。阅读体验非常神奇,让人觉得,文化的、隐喻的中国,远远比真实的中国有趣得多。

  《文化广场》:对很多85后来说,每天用在手机、Pad上的时间很多,就没有太多时间看书了,你觉得呢?

  蒋方舟:我并不觉得手机这些东西是读书的障碍。我手机上也安装了很多软件啊,比如Kindle之类的阅读软件。排队、等车、化妆的间歇我都会看一点,其实这些碎片时间累积起来就看得很快了。我也做读书笔记,以前是手写,现在可能就是直接手机拍下来了。

  《文化广场》:在手机上看短篇还可以,可是如果看长篇的话,或者需要较多思考的社科类图书,故事的完整性、思考的连续性就会被打破吧?

  蒋方舟:其实我在手机上主要看了一些我之前看过的名著。比如《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等等。我知道你所说的碎片化问题。不过我觉得碎片化倒不是一个问题。我包里随身会带一本纸质书,一有时间就会随时随地地看。我大概算了一下,一本300多页的小说,你集中精力,在期间不上网、不发微博不看微信,3个小时看完是没问题的。你想想,一周总能抽出一个3个小时的时间段吧?所以大家一年之中读几十本书实际上是没有太大问题。

  《文化广场》:你会特别关注女作家的书吗?

  蒋方舟:其实我从来没有觉得因为自己是女性就要读书跟男性不一样。我曾经回答媒体问题时说道,“我30岁之前结婚肯定会出轨”,其实我想说的是,女性的阅读不能这么狭隘。我曾经不太欣赏以女性身份自居,以自己经历为素材写的女性书籍,这些女人写给女人的书往往比较褊狭:看上去说方法论,实际上在说价值观:过了18岁,你的人生目标就剩下找好老公这一件事儿了。

  《文化广场》:除了作家,你现在还是《新周刊》副总编,会采访很多人,你觉得跟人交流收获大还是读书收获大?

  蒋方舟:个人的积累就像是一个可变的气泡。聊天的时候大多是你在输出,气泡在变小,你自己的储备至少没有增加;读书的时候气泡的体积是在增加。当然我的职业决定了我同时拥有这两种输入方式,我采访黄永玉之前,把他的主要著作又读了一遍,发现比起书里的作者,现实中的他变成了一个温润可爱的老头儿。

  《文化广场》:明年你还有什么出书计划?

  蒋方舟:我打算写一篇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还有我之前短篇小说的一个集合,杂文我也在尝试,总体来看,明年的计划还是挺丰富的,也会非常忙。

  ●蒋方舟推荐书单

  1、 《自由及其背叛:人类自由的六个敌人》 以赛亚·伯林 著

  2、 《终结的感觉》 朱利安·巴恩斯 著

  3、 《了解女人》 阿摩司·奥兹 著

  4、 《回家的路》 亚历杭德罗·桑布拉 著

  5、 《中国有多特殊》 刘擎 著

  6、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 徐皓峰 著

  7、 《炸裂志》 阎连科 著

  8、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顾准 著

  9、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阿比吉特·班纳吉 著

  10、 《耶稣的童年》 J.M。库切 著

  刘慈欣:碎片化也能成就伟大

  深圳商报记者 谢阗地

  在提及如今年轻人普遍不读纸质书时,中国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刘慈欣并不感到“悲哀”。在他看来,碎片化阅读比没有阅读要强,碎片化也能成就伟大,而小说的写作也可能因此出现新的、适应这种变化趋势的新类型。

  作为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书单集中在科幻文学领域。一本是《隐藏的现实:平行宇宙是什么》,它是迄今为止叙述平行宇宙理论最全面的书,文笔优美且通俗易懂。现在,刘慈欣正在看的书是《地疤》。小说的主要背景是海洋,整个世界的设定相当宏大。

  刘慈欣认为,阅读的要义是兴趣。基于兴趣的阅读才有趣、有用。例如,多年以来,刘慈欣一直没法对经济学类的书籍感兴趣。

  《文化广场》:2013年你读了哪些书?

  刘慈欣:其实我今年读的书真的很少。今年时间不太多,事情太多。小说我读过一两本,其中一本还在读。

  《文化广场》:现在《三体》电影开拍了,你怎么看?

  刘慈欣:我现在还没有见过这个创作团队,对这些还不太了解。应该在了解运作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

  《文化广场》:现在手机阅读越来越流行,比较碎片化。你怎么看这个趋势?

  刘慈欣: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碎片化阅读比不阅读好。因为在此之前,整个社会的阅读量是下降的,现在移动阅读反而增加了大家的阅读量。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就很短,在读者看来,就是比较碎片化。我的意思是说,碎片化的东西也可能成就经典,或者他们结合起来形成很伟大的东西。

  《文化广场》:但是对于小说来说,适合手机阅读吗,会影响整体性吗?就你所从事的科幻小说而言呢?

  刘慈欣:科幻小说比较特殊,跟描写现实的小说不同,它需要先营造一个独立的背景和环境,这些都是作者构造的。碎片化趋势就很难保证科幻小说的整体性。所以科幻小说更适合长篇,不太适合读者通过这种碎片化的方式阅读。当然,正如我刚才所说,也许会有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出来,把碎片化集合起来,形成伟大的东西。

  《文化广场》:你会做这种尝试吗?

  刘慈欣:我的主要精力还是在长篇小说上,进行碎片化的创作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大家流行用微博、微信,这两种主要的碎片化创作方式我都没有。我倒不是不想,但是我确实没有那么多精力,我只能专注于我所擅长的东西。

  《文化广场》:除了读书,你上网的时间多吗?

  刘慈欣:上网的时间比较多,但是交流比较少。我会去看微博,但是不会去互动。我不太关注热点的东西,而比较关注科学的最新成就,例如前沿物理学、宇宙学、对外星文明的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等等。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不一定为了我的小说创作,而是出于兴趣。

  《文化广场》:你曾经表示,对互联网感到绝望,是什么意思?

  刘慈欣:这并不是消极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我认为它已经到了一个极致,已经成为“科幻”。我曾是一个狂热的网络爱好者,那时候网络刚刚出现,只有论坛、BBS、游戏,不像现在的互联网。在过去几年,互联网发展这么快,我感到那是一种极致的科幻,我很敬畏它。

  ●刘慈欣推荐书单:

  1、《隐藏的现实:平行宇宙是什么》 布莱恩·格林 著

  2、《地疤》 柴纳·米耶维 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