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开放的“那里”欢迎你——评蒙飞长篇小说《那里的生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3日10:08 来源:中国作家网 伊 蓝

  参加某个培训班的学习,蒙飞代表学员在开班典礼上发言。主持人介绍蒙飞是“双语”作家,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过后,大家开玩笑说,蒙飞,你那“双语”的另一语是希腊语还是西班牙语?蒙飞扬起下巴,乜斜着眼,故作严肃又不无自豪地说:“你们怎么那么孤陋寡闻,言必称希腊?那一语当然是我的母语——壮语!”

  初识蒙飞,觉得他朴实且话不多;稍熟悉之后,感觉他有一些世故;后来有机会坐了一回他的车,发现车上有很多佛教音乐,还有一些佛学书籍。而彼时,他正要带我们一干人到江边大快朵颐。我们笑他“酒肉穿肠过”,他则很配合地回应“佛祖心中留”。不过随后他又很严肃地解释道,人生在世,在追求个体成功满足的同时,还是应该做一些善事。

  “文如其人”这四个字,应该可以用来评价大多数的作家。木心说过,知识学问可以伪装,但品性伪装不了。读完蒙飞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那里的生活》,我感觉自己看到了作者世故外衣下朴实而慈悲的灵魂。

  小说中,“那里”是离南宁市100公里的壮族村寨,“那里”在壮语里意为“有溪水有田地的地方”。一开篇,小说就铺排了壮族农历六月初六盘古节的热闹场景:各家各户清扫庭院、杀鸡宰鹅;嫁到外乡的三姑六婆赶着回娘家过节;年轻人组成巡游队抬着代表盘古太公的石碑挨户巡游,人们放炮迎接;村民们暗比各家鞭炮的响数……小说的主人公——下岗回乡的覃树文,便在这喧闹之中素颜登场了。小说一开头,就让读者隐隐感到了热闹背后的无奈和凄凉。

  小说以参加对越反击战后到南宁当了几十年工人、55岁时下岗回乡的覃树文的生活为主线,为读者铺展了一幅宏大的当代城乡生活画卷。小说涉及当代农村很多的问题:农村养老、赌博、留守儿童教育、进城农民工身份尴尬、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青年农民婚姻、新农村建设……除覃树文外,村长覃乃达,村民黄胜利、黄明忠、韦启福、韦老拐,小学教师覃旭,以及这些村民的父母子女的命运,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壮乡生活全景图。总体来说,作者对村民的生活寄予了美好的期望。经过一系列的彷徨和失败,覃树文终于取得了成功:他借钱买的母牛尼里拉菲下了牛崽,他在果园里养土鸡、在村里搞农家乐赚了钱。更可贵的是,覃树文没有满足于自己个人的脱贫,他要带着“那里”村所有的父老乡亲开展合作经营。他们办起了养老院、规划了观光农业园区……小说结尾,离乡打工的农民大多都回到了故土,原本萧条的壮族村寨又充满了勃勃生机。

  蒙飞的小说是写实的。他的小说写的是一个壮族村寨,但稍微对当代农村生活有所了解的读者,都可以在这个村寨里看到自己所了解的农村景象。读完《那里的生活》,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海子诗歌《五月的麦地》的句子:“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无疑,这样的诗句充满对土地、对生活的悲悯,蒙飞的小说里其实也渗透了类似的悲悯。他以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塑造了覃树文这样一个挣扎于城乡夹缝中求生存的形象,并赋予了覃树文理想主义的色彩。尽管蒙飞给覃树文及“那里”村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似乎为在城乡夹缝中求生存的覃树文们找到了另外一条光明大道——抛开城市,回到“那里”去,回到农村去,但读完小说,掩卷沉思,我还是诚实地告诉自己,我读到了小说里隐藏不住的悲凉。

  开放的“那里”欢迎你!这不会也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吧?蒙飞的小说给了我们理想主义的勾勒,也暗暗地向我们提出了疑问。当然,优秀的小说不会告诉我们答案,它只会引领读者探寻甚至质疑,质疑我们的外部生活,关注我们看不见的内心世界。从这点上说,蒙飞小说里掩藏不住的悲凉提升了他这部小说的品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