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传播积极温暖正能量

——专访中国记协国内部负责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兆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08日15:51 来源:检查日报 徐日丹
中国记协国内部负责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兆华  高国全/摄  中国记协国内部负责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兆华  高国全/摄
11月7日下午,第23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在京举行。图为获奖者代表上台领奖。冯振宇/摄  11月7日下午,第23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在京举行。图为获奖者代表上台领奖。冯振宇/摄

  ●传统媒体的黄金发展时代已经终结,新一轮的整合和洗牌已经开始。  

  ●成为记者,不仅是选择了一种职业,也选择了一种价值观。   

  ●法治记者更应该秉承社会责任,发挥专业素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舆论监督有传播正能量的责任,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要把自己当成社会的建设者。   

  ●在纪念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反思什么是媒体人的荣誉?媒体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是什么?

  新闻人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 

  记者:您平常与新闻一线记者联系紧密,在您看来,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在时代中担任怎样的角色?您是怎样看待新闻传播工作的? 

  孙兆华:大家都知道,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体到新闻单位,就是把这“两个巩固”的精神实质通过主题宣传、典型报道、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传递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角落,这是时代赋予党的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实践证明,广大新闻工作者忠诚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忠实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敬业奉献,是一支素质过硬、能打硬仗、让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记者:目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整体状况怎样? 

  孙兆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变迁,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为新闻工作者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荣誉,记者这一职业也为人所尊重和敬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报刊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0余份,发展到现在报纸约有1900余种、各类期刊9000余种,记者证注册人数近25万人,从业人员过百万。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传统媒体的黄金发展时代已经终结,新一轮的整合和洗牌已经开始。在当下,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传播手段多样、舆论空间多元、社会思潮多变,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传统媒体的概念将逐渐淡化,一个有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媒体将是一个传播能力、传播手段、信息整合、权威性、公信力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实体。而一些媒体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以牺牲社会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一些从业人员的不良行为,不仅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败坏所在媒体的社会声誉,也严重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必遭行业和社会淘汰。 

  发挥专业素养回应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记者: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应当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和理想信念? 

  孙兆华:记者职业是一份特殊的职业,由新闻工作性质所决定,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新闻职业道德。选择成为记者不仅是选择了一种职业,也选择了一种价值观,你要尊重和遵守这个价值观,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让人尊重的新闻工作者。如果对这一点缺少基本认识,你可能在这个行业干不下去,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你的职业生涯。 

  诚然,目前,一些新闻单位在用人机制上存在问题,在采编人员评价体系上也不尽科学。比如说,媒体从业人员的双轨制使人缺少职业尊严,按稿计件取酬有如“新闻民工”,缺少基本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影响专业素质,这些使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采编人员把新闻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缺少职业荣誉感、认同感和安全感。新闻队伍中存在的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和新闻敲诈的突出问题也说明这种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的养成多么重要,这些问题也是新闻主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记者:作为一名法治记者,又该有哪些特别的要求? 

  孙兆华:在我国,政法媒体的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综合素质比较高,法制报道和法治类节目也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当今社会热点频出、突发事件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法治记者更应该秉承社会责任,发挥专业素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舆论监督要做到依法、科学、有建议性 

  记者:在社会转型期,新闻宣传面临哪些压力与挑战? 

  孙兆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利益主体多元,社会诉求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空前复杂,宣传思想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舆论热点、传递正能量是宣传思想战线亟须破解的新课题。例如,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底不牢,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被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裹挟,游离主流意识形态;有的媒体把市场置于导向之上,把本单位的经济利益置于社会效益之上,把新闻和版面当成牟利的工具;有的从业人员把真实是新闻生命当成儿戏,猎奇、炒作、编造、惑众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一些媒体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采编流程执行不到位,把关不严;文化体制的改革对一些媒体的生存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记者:在您看来,媒体如何行使好舆论监督权? 

  孙兆华:新闻舆论监督是党的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宣传管理部门对舆论监督是减少和打压的,这是有偏颇的。我们要求新闻媒体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要依法监督,科学监督,建设性监督,一方面说明舆论监督的特殊作用与一般报道的不同,一方面说明正确的舆论监督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来驾驭,否则,会给社会、企业和个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和巨大伤害。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3·15”晚会等舆论监督节目受到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推崇,是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力的典范。我们一些媒体和从业人员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缺少基本的专业素养,道听途说,先入为主、以偏概全,更有甚者,利用舆论监督谋取私利,进行敲诈勒索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舆论监督不仅仅是负面报道,也有传播正能量的责任,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要把自己当成社会的建设者,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为了推动工作,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 

  多方位健全机制杜绝虚假报道 

  记者:您如何看待假报道,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孙兆华: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对虚假新闻一贯坚决反对坚决抵制。2010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是有党的新闻事业以来时间最长,参与媒体最多的全行业“打假”的专项教育活动,一大批虚假报道被公布于众,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是三年过去了,虚假新闻仍不时出现。近一段时间,一些新闻媒体少数从业人员突破职业道德底线,人为编撰虚假故事、制造新闻事件,传播虚假信息,严重误导了公众和舆论,对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淡漠、政治意识和法治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媒体的管理存在严重漏洞,缺乏责任意识和把关能力。 

  记者:杜绝虚假报道等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您认为还应当建立健全哪些机制? 

  孙兆华:关于杜绝虚假报道的制度规定,有部门规章,有行业规范,每个新闻单位都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看的,关键在于落实、执行。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要熟悉掌握基本新闻工作规范,深入新闻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事实真相,全面听取新闻当事人各方意见。新闻单位要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加大采编人员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稿件刊播审核制度。此外,新闻单位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新闻从业人员退出机制,对严重违法违规,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新闻从业人员要依法进行处理,保证新闻队伍的纯洁。 

  记者:您对新闻工作者有什么新期待? 

  孙兆华:为一个行业设立节日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关心和期待。今年是第14个记者节,在纪念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反思什么是媒体人的荣誉?媒体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是什么?在这个与过去发展相比有着许多新特点的时代,我们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的中国梦,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让我们的后人在想起我们的时候对我们表示敬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