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最后的风暴》:直接书写战争最前沿(张西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08日09:2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西南
杰夫·尚拉杰夫·尚拉

  美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家杰夫·尚拉的新作《最后的风暴》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一役——冲绳岛决战的全貌。这是继作家的《涨潮》 《钢潮》和《不只是胜利》之后,描写二战系列丛书的收官之作。该书2012年出版后获得如潮好评,文学家称赞该作品是由“风暴”双方参战人员讲述自己的故 事,似乎把读者传送到了战争的最前沿。

  《最后的风暴》起于琉球群岛中的冲绳岛,这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琉球群岛被割让日本的耻辱历史并没有被遗忘。杰夫·尚拉 的笔触从1945年春开始,“努力以求真求实地记录历史的态度让阐述的内容趋于精确”。故事开始,美军潜艇借用德军的狼群战术,准备包围日本本土。同时, 海军陆战队第六师接近冲绳岛,准备登陆。守岛日军则依托险峻山峰为天然屏障,利用原有岩洞构筑隐蔽炮位和坑道工事,与美军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战役 历时近百天,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到50余万人,双方阵亡官兵共计10万余人,损失飞机5000余架,击沉击伤舰艇420余艘。作家直接把岛上的洞穴血战作为 小说的基本框架,选用暗藏杀机的大小洞穴作为结构故事的支点,描写“战壕的真实”。“风暴之眼”是小说的主线,也是通篇人物和故事的内核。

  书中不乏读者熟悉的“大人物”:美国总统杜鲁门、海军上将尼米兹、二战时期美国战略威慑代表人物李梅、驻冲绳岛日军最高指挥官牛岛满等,但书中 的主要人物却是陌生的“小人物”。一等兵亚当斯是“风暴”中的一号人物,而且是贯穿冲绳战役始终的人物。尽管他出身贫寒,军衔最低,但作战英勇,不怕牺 牲,性格刚强,义重情深。另一个“小人物”是被称为“红毛仔”的一等兵韦尔蒂,这个“富二代”在攻占高地时倒下了,而“一根筋”的亚布隆斯基也在攻占高地 时,目睹“红毛仔”阵亡,导致操作火焰喷射器失误,不幸被无情的烈火吞没了生命。值得一提的是野战排“老大”波尔特中尉。在亚当斯心目中,他充满了“钢铁 般的坚强,能够给他带领的队员们一种足够的自信”。在攻打糖面包山的最后关头,波尔特被隐藏在岩石缝隙里的日军“一枪穿透了他的胸膛”。作者说:“正是这 些不知名的人物发出的呐喊激励着我更深入地讲述这些故事。”

  与“风暴”中美军“小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军被永远钉在侵略战争耻辱柱上的“大人物”。作家在刻画这些人物时并没有将其脸谱化,而注重表现 他们狂妄、孤傲、残忍的一面,但同时刻画他们对战争时局的清醒与守土有责的矛盾、关爱部属与人性扭曲甚至完全泯灭的矛盾、对统帅部战略误判的愤慨与军令如 山的矛盾,真实地还原了战争罪犯的本来面目。

  书中还有两个人物也极具典型意义。一个是驻冲绳日军的八原上校,也是牛岛满指挥部中惟一的战争幸存者。在故事结尾,作家引录了八原的话:“日本 的领袖出于自保而让我们卷入中国事端。要是士兵们知道他们是为这样的领袖卖命,谁不会感到绝望呢?”这个在冲绳决战中誓死效忠天皇而后奉命化装潜逃的人 物,能够对战争做出如此深刻地反省,声音虽然微弱,却有正视历史启迪后世的警醒作用。另一个人物则是在广岛开诊所的医生波见下,他一方面遵循人道主义为美 军战俘疗伤,另一方面却在家国破败的伤感忧愁中流露出恐惧心理和反战情绪,作家由此把日本民众既反战又渴望战胜的思想矛盾揭示出来,使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 性。

  “他们忍受着人类最残忍血腥的行为,忍受着必须干掉每个敌人的生死对决,他们需要一场新的战斗来燃起内心的欲望。”这是作家对攻占冲绳的美军官 兵战斗精神的客观描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日军在决战中负隅顽抗的心理体现。作战双方都表现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勇武和悲壮,这也是小说给人最强烈、 最深刻的感受。从美军来看,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仇敌杀敌的战斗精神。美军从上到下都在灌输一种“仇敌思想”,使每名参战人员都能够保持他们对日军 可耻行径的发自肺腑的愤怒。另一个是团队精神,“对国家、对团队以及队员的忠诚”、“对自己的行为以及队友的行为负责”。亚当斯看见战友韦尔蒂、波尔特和 亚布隆斯基牺牲时那种悲痛欲绝的情景令人动容。

  从日军来看,最突出的就是武士道精神。无论是牛岛满、长勇、畑俊六这些高级将领,还是普通的守岛士兵,无一例外都是在武士道精神熏陶下成长的。 守岛日军有的抱着炸药包扑向美军坦克,有的把手榴弹砸向自己的头盔,还有的在洞穴里以最惨烈的方式结束彼此的生命,更多的士兵与岛上的日本平民集体自杀。 作家毫不掩饰地写出了这场战役的血腥和残酷,也将日军凶狠残暴的一面展现出来。

  “有人正在为保护日本的荣耀奋起,为捍卫天皇的荣耀,为帝国的兴旺而不懈奋斗。”这是在冲绳陷落、广岛被袭前夕,“战争狂人”畑俊六说的话。畑 俊六曾担任日军陆军大将,后担任天皇侍从武官长、内阁陆军大臣、侵华日军总司令。从广岛核爆死里逃生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关押不到10年假释。上世纪60 年代初,在参加“忠魂塔”揭幕仪式时猝死。畑俊六的话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永远不甘心失败,其“招魂”的思想和行为一直延续到今天。有日本政治家指出,这不仅 涉及到日本政府和国民如何看待“战争责任”问题,还涉及到生存在全球化时代的日本人如何找到自己的灵魂与位置的核心问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1879年我国的琉球群岛被并入日本版图改设冲绳县,到1945年美军攻占冲绳岛,其间经历了66年。再从1972年美国将 琉球群岛的管辖权归还日本,到今天冲绳岛成为美军重返亚太的战略基地,其间又过去了41年。这100多年,太平洋从来就没有真正太平过,侵略者的幽灵始终 在海上游荡。面对今天大洋深处涌动着的战争危险,若想真正防止130多年前冲绳岛的悲剧不在今天的钓鱼岛重演;118年前威海、黄海的悲剧不在今天的东海 重演;72年前珍珠港的悲剧不在今天的中国军港重演,我们必须做到头脑清醒,任何时候都不丧失对历史的记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