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叶匡政:夸大其词惹人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07日10:06 来源:北京晨报
  叶匡政  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发表诗作800多首,著有诗集《城市书》、《小说馆》等。曾获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10多种诗歌奖。  叶匡政  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发表诗作800多首,著有诗集《城市书》、《小说馆》等。曾获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10多种诗歌奖。

  老同志写写诗词,本也是好事,但是传播之后的结果,却往往总是不尽如人意,批评和调侃,总是伴随在“老干体”的身边。与诗词同样的,还有老同志的书法、绘画等。

  究竟“老干体”因何而流行?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同志喜欢诗词书法和绘画?网友们对“老干体”的调侃,又是因为什么样的情绪和原因?有网友说“‘老干部体’总能在字里行间让人看到喜感”,但是喜感又从何而来?

  对此,著名诗人、评论家叶匡政认为:“‘老干体’的语言和文风,本身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文风的影响,不仅是‘老干体’的诗词,散文也是一样,往往主题先行、歌功颂德、夸大其词。而且‘老干体’总是让人怀疑和特权有关,因此才被人们所批评。”

  官场公文的延续

  所谓“老干体”,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官场公文的延续。语言应该鲜活、贴近民生。但是听有些官员的讲话,往往套话、官话较多,甚至也包括一直以来公共媒体的话语风格,也就是常说的新华体,都有类似的问题。

  北京晨报:“老干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为什么总是争议颇多?

  叶匡政:所谓“老干体”,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官场公文的延续。语言应该鲜活、贴近民生。但是听有些官员的讲话,往往套话、官话较多,甚至也包括一直以来公共媒体的话语风格,也就是常说的新华体,都有类似的问题。老干部们一生为官,常常听这些、说这些,难免会受影响,到了他们自己从事诗歌写作,也自然会带有官场文章的特点。

  北京晨报:有批评者认为不少“老干体”的创作者对诗词格律一概不知,却偏偏要写古典诗词,看似喜爱文化,其实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您认为是否如此?

  叶匡政:也未必全是因为传统文化学得少,很可能确实有对诗词格律一知半解就写的,但也有可能明明学习过很多相关的知识,写起来却全然不顾,或者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趣味,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诗词枯燥乏味,而个中人可能恰恰觉得这是创新,是有激情有新意。

  这其实也和长期的官场文章的影响有关,乃至于改变了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趣味,也改变了他们对于诗歌本身的认识。 

  语言最粗陋的时代

  也有不少人明确反对白话文,比如瞿秋白,他说现代白话文是“不中不西、不土不洋、不人不鬼”,这种看法对不对,每个人有自己的评价,但对于白话文的思考一直都存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语言的规范法过于严酷,使得许多方言的影响力慢慢缩小,其实汉语的魅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方言。

  北京晨报:不少网友对“老干体”诗词的语言表示反感,语言出了什么问题?

  叶匡政:中国古代汉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间,而且在这个时间里基本上一直保持主要特征的稳定。但是近代以来,语言也经历了急剧的现代化过程,从古代汉语到白话文,可能在20世纪初,尚有许多曾经接受过古典文化教育的人们,尽管他们使用的是白话文,但他们对于文字的驾驭仍旧有非常强的功力。实际上那个时代,也有不少人明确反对白话文,比如瞿秋白,他说现代白话文是“不中不西、不土不洋、不人不鬼”,这种看法对不对,每个人有自己的评价,但对于白话文的思考一直都存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语言的规范法过于严酷,使得许多方言的影响力慢慢缩小,其实汉语的魅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方言。此外,又受新华体的影响,导致对于语言风格的探索,在公共媒体上消失了,只有一些文学杂志上,还能发表方言的文章。

  北京晨报:白话文对于“老干体”有什么影响?

  叶匡政:官方推动白话文,在初期本是为了文化的普及,自然有其道理。而且初期的官场公文,也是比较容易读的,条理清晰。但是随着时代的推进,官方文章逐渐开始僵化,可以说中国语言到了最为粗陋的时代,这种粗陋从官样文章开始,最直接的被影响者,当然是干部。所以说“老干体”也是当代一贯文风的表现,往往主题先行,多有歌功颂德,常常夸大其词。

  “老干体”背后的阴影

  老同志中写诗词的,比民间诗词作者要多得多,他们组织的活动、出版的书籍当然也更多。问题在于,这些活动、出版书籍的经费都是从哪里来的?这总会引人怀疑,难免会觉得其中有特权的作用,或者是否会有商人、现任官员给予支持和资助,以求老干部为他们介绍一些资源,这就有权钱交易的嫌疑。

  北京晨报:您认识中的“老干体”是什么样的?

  叶匡政:“老干体”的特点,在我看来,第一,是不肯创新,或许写作者认为是创新,但在我看来,表达的方式、所表达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其二,语言往往不够凝练,不注重文字的美感。其三,相对于文人诗词,“老干体”在境界上往往比较僵化,给人僵化和陈腐的感觉。其四,有时候看“老干体”诗词,会有一种图解政策的感觉,报纸上有什么政策,便歌颂一番。不太讲究诗歌本身那种诗性的、委婉的表达,口号标语的色彩很浓。

  北京晨报:您觉得是这些特征造成了人们对“老干体”的负面印象吗?

  叶匡政:其实也不尽然。写诗作词,本来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很好的爱好。但是老同志往往有非常多的社会资源,所以他们举办笔会等各种活动、组织出版图书的能力很强。我听说过不少地方,老同志中写诗词的,比民间诗词作者要多得多,他们组织的活动、出版的书籍当然也更多。问题在于,这些活动、出版书籍的经费都是从哪里来的?这总会引人怀疑,难免会觉得其中有特权的作用,或者是否会有商人、现任官员给予支持和资助,以求老同志为他们介绍一些资源,这就有权钱交易的嫌疑。这其实和近年来流行的“雅贿”有些类似,人们高价收购官员的书画作品,其实那些作品很多根本没有收藏价值,也没有升值的可能,高价购买也不过是为了以一种文雅的方式行贿而已。

  批评的不应是文体

  其实只要能够讲真话,尊重良知,对历史有敬畏感,或者说肯反省人生,哪怕诗写得差一点儿,那也值得肯定和支持,语言文字的能力,总能锻炼出来。但是反过来,光讲假话空话,为自己或者为别人涂脂抹粉,那就是卑劣的。辨别是否“老干体”,关键在于这里。

  北京晨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干部喜欢写诗填词之类的活动?

  叶匡政:这或许和最初从抗战时代走过来的那些干部有关,那个时代的人大多受过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响,自然会喜欢古典诗词,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只是后来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教育和熏陶,写出来难免不伦不类。此外,传统的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这方面遗留的影响也仍旧存在,这可能也有相关的联系。

  北京晨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干体”呢?

  叶匡政:假如说有权钱交易,有特权作祟,那么当然应该批评,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种问题,即便看做是民间文化,也是一种扭曲的、变形的文化。但是写诗填词,练练书法,画画国画等这些活动本身没有问题,即便是附庸风雅,也只是得不到尊重而已,远远没有到批评甚至是批判的地步。

  北京晨报:是否老干部写的诗词都可以看做是“老干体”?

  叶匡政:未必如此。比如说我知道的有一位老同志,他的诗写得很不错,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其实只要能够讲真话,尊重良知,对历史有敬畏感,或者说肯反省人生,哪怕诗写得差一点儿,那也值得肯定和支持,语言文字的能力,总能锻炼出来。但是反过来,光讲假话空话,为自己或者为别人涂脂抹粉,那就是卑劣的。辨别是否“老干体”,关键在于这里。

  晨报记者 周怀宗

  ■聊聊“老干体”

  什么是“老干体”?

  “老干体”并非文学体裁中的专业名词,而是个新词汇,顾名思义,这类诗词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但其创作队伍并不限于老干部,许多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也擅长而钟情此类。

  细究“老干体”的渊源,其实并无网络流行的那般有什么贬义。“老干体”是和我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最早的“老干体”要追溯到《诗经》的年代,《诗经》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大雅·板》和《大雅·荡》就是“老干体”的最早作品的代表之作。但当代“老干体”却自成特色,也可另算一派。

  “老干体”特点

  “老干体”以其特有的气势纵横中国现当代诗词界长达半个世纪,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关注时事的传统

  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老干体”自产生以来就保持这一特色,当代“老干体 ”尤其如此。

  ②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

  “老干体”的重要艺术特色还在于其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开会没有不成功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总之,“老干体”里没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③气势宏大,内容干瘪

  “老干体”多用“千年”、“天下”、“九州”等硬词,以掩盖内容的贫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