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柯倩华:让原创图画书成为经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05日14: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专访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顾问柯倩华

  柯倩华:让原创图画书成为经典

  在如今的图书市场,童书是一抹亮色,在品种越来越丰富的童书之中,图画书更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不过,纵观现下热销的图画书,大多数都是舶来品,有影响力的华文图画书作家更是寥寥无几。

  2008年,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创立(后文简称“丰奖”),这个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奖项,旨在推广优秀的华文原创儿童图画书,是第一个国际级的华文儿童图画书奖项。今年9月,第三届丰奖评比结果揭晓,一众优秀的图画书创作者再次彰显了华文图画书创作的水准与实力,而该奖也用短短五年时间,便得到内地、中国香港和台湾,包括世界华文界中学者、作家及家长的热切关注和支持。

  据丰奖顾问、台湾儿童文学评论家柯倩华介绍,丰奖源于陈一心家族基金会与其所支持的书伴我行(香港)基金会,他们长期从事各种与推广儿童阅读相关的公益活动。“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市面上优质的儿童图画书多半是翻译的,便想用设立奖项的方式,鼓励更多优质的华文原创儿童图画书的创作与出版。”柯倩华说,“他们希望这个奖项能具国际水平和专业精神,所以奖项名称坚持不用家族成员的名字。经过审慎的思考和研究,选用了丰子恺先生的名字作为奖项名称。因为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深具童心的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儿童观点及漫画作品中的文图关系,都相当贴近现代儿童图画书。”

  征得丰先生的女儿丰一吟女士同意后,陈一心家族基金会于2008年在香港设立“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主办单位为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组委会,并由书伴我行(香港)基金会协办,奖项的宗旨为:表彰作家、画家创作优质华文儿童图画书;鼓励出版社出版原创儿童图画书;促进公众重视原创儿童图画书及其阅读。希望在奖项的鼓励下,有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创作儿童图画书。柯倩华说:“通过丰奖的激励,我们将可看到越来越多优质的华文原创儿童图画书通过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不仅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生活与心灵,也累积成文化的一部分。”

  奖项的公信力自然非常重要,柯倩华表示,丰奖评审委员的组合必须包括儿童教育、儿童文学、艺术性、文图关系、阅读推广等方面,且理论与实务经验并重。除了专业素养的要求外,评审委员的人格特质也很重要,例如:正直诚恳、愿意倾听及沟通、遵守评审规则等。另外,因为参赛作品来自华文界,所以评审委员的组成也如此,希望以最宽广的视野来评选华文原创作品。

  从第二届开始,丰奖评奖即分为初审及决审。所有评审委员聚集在某一个地方数天,集中阅读,开会讨论,进行评审工作。以第三届为例,初审六天,决审五天。每位评审委员必须研读所有的作品,进行三次作品讨论会议,会议中对于每一本书进行讨论,投票表决。柯倩华说:“我们非常重视讨论,尽量让所有的评审委员都能就书论书、畅所欲言,在讨论的过程中呈现各种观点和意见,彼此互补合作,以得到最公正、周全的结果。”

  柯倩华还透露了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评选的基本原则:首先,内容和形式要适合3ⅳ12岁读者。其次,图书内容具有趣味和创意,知识传达正确无误,知识类图画书的插画必须正确、清晰。其三,艺术技巧成熟,且整体视觉效果具美感。其四,文字与图像能适当表现与诠释主题、情节、概念、角色、场景、氛围等,且有良好的文图合作关系。其五,除图画以外,其它元素对作品整体效果的影响亦列入考虑,例如字体、版面设计、印刷、装帧等。最后,丰奖还特别鼓励创新,希望作品对读者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第三届丰奖的获奖作品全部为台湾出版,对此,柯倩华认为这是偶然,“正如第一届三个主要大奖得主皆是内地作家与画家一样。”关于原创图画书的内地作品,柯倩华认为,文化元素是其主要特色,绘画的艺术性杰出,但在内容的原创性、创意和想象力的表现上较为不足,对于图画书的整体概念及文图合作关系亦有待更好的掌握。“有些书有很好的构想,但在表现手法上太偏重教育功能,轻忽了文学性,非常可惜。”柯倩华说:“我们也看到有些书的文字和图画分别来看还不错,但版面的构成却效果不佳,或出现整体结构松散的问题,显示在编辑上不够成熟。编辑这项专业对图画书而言非常重要,值得出版社更加重视。”

  丰奖已经历五年三届,华文图画书创作的面貌也在逐渐改变。就柯倩华自己的观察,图画书业界已经更理解和重视图画书的专业标准,也有优秀的创作者愿意用更多时间,更多心思去创作高质量的图画书;读者也因为这个奖而更关注原创图画书。而也许,更重要的是,丰奖已成为一个平台,让华文图画书创作及出版人彼此学习、交流,甚至合作,从而大大提升了华文图画书的影响力。(本报记者宋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