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每次访华都是心灵的治愈”

——访尼日利亚文化、旅游与国家指导部部长埃德姆·杜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9日13: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郑 苒
埃德姆·杜克埃德姆·杜克

  第二届“尼日利亚文化周”日前在南京举办。尼日利亚文化、旅游与国家指导部部长埃德姆·杜克亲自率领112人的文化代表团访华,出席了10月15日在南京举行的开幕式,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文化周搭建互信平台

  去年6月,杜克在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文化部长论坛时,以一袭枣红色长袍惊艳全场,给多国与会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此刻,坐在记者对面的杜克依然身着他最喜爱的民族服饰——一件深蓝色长袍和一顶黑色礼帽。

  年近六旬的杜克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由于时差的关系,杜克数天来休息得并不充分。不过,面对记者的提问,杜克总能不假思索地给出回答,干练中透露着满满的自信。

  谈起即将开幕的“尼日利亚文化周”,杜克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今年的文化周内容更丰富、种类更多样、代表团更庞大。除了表演具有浓郁非洲特色的民族舞蹈和时装秀,来自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国家画廊、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等机构的艺术家还将展示一系列尼日利亚手工艺品、绘画、摄影、传统食品等。“‘尼日利亚文化周’是两国文化交往最有力的表达之一。”杜克说,“文化周为两国人民搭建了信任的平台。信任对于两国关系至关重要,互信便是文化周想要传达的价值观。”

  对于文化周,杜克有着颇具前瞻性的设想。他透露,未来可能会举办涉及范围更广泛的盛大的艺术展览、电影节或时装秀。“在两国人民互信的平台下,任何文化交流形式都值得尝试。”杜克说,尼日利亚也在尝试举办“中国文化周”,为两国的文化产业从业者提供相互学习、共同举办活动的机会。

  互设文化中心是里程碑

  中尼自建交以来,两国的文化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除了文化周,近年来,两国还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致力于推动中尼文化交流的活动。

  尼日利亚政府文化代表团多次来华访问,2012年至今,杜克本人已正式来华访问4次。中国多个艺术团体先后访问尼日利亚,参加“中非文化聚焦”“欢乐春节”、阿布贾嘉年华等活动。此外,不少尼日利亚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学者交换项目,互办语言培训;两国在图书馆领域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进行图书交换,使两国的年轻人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彼此;中国曾派出博物馆专家赴尼日利亚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其修复了4000多件艺术品;讲述中国都市青年情感与奋斗人生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被翻译成尼日利亚民族语言豪萨语,目前正在尼日利亚电视台播放……

  双方互设文化中心则是中尼文化关系繁荣发展的又一例证。2012年,尼日利亚文化中心在北京成立;今年9月18日,中国文化中心在尼日利亚挂牌开张。对此,杜克表示,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的成立是中国政府,尤其是文化部主导的一个非常好的举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开设中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非洲已成为中国发挥其世界影响力的前沿,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的成立有助于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杜克说。

  “每次访华都是心灵的治愈”

  早在2000多年前,尼日利亚就拥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著名的诺克、伊费和贝宁三大古代文化使尼日利亚享有“黑非洲文化摇篮”的美誉。独立后,其现代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都有较快发展,产生了一批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和表演艺术家。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尼日利亚人一度更倾向于关注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文化被降到次要地位。2010年乔纳森总统上台以后,提出了“文化改革议程”,核心思想是引导尼日利亚人回归传统的价值体系和文化特质,即家庭观念、公民认知、尊敬长辈、诚实、正直等。

  杜克介绍,尼日利亚有1个联邦首都区、36个州以及774个地方政府,文化的多样性成为增强国家统一的纽带。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人遍布全球。因此,尼日利亚有必要承担起用文化塑造信仰的责任。“不论身处何地,必须牢记自己来自哪里。”

  在采访中,杜克多次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他说,中国人民成功地从历史中沉淀出独特的文化特质,并使其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杜克认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尊重。他说,尊重与财富多寡没有关系,而与文化、年龄有关。中国人身上的尊重不仅体现在对待他人,对自己更是如此。不论地位高低,人们都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

  杜克深情地说:“对我来说,每次访华都是一次心灵的治愈。中国社会体现出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元素一再地打动我,不断加强我的信念。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它拥有自己的性格和文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