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文学理论 >> 正文

回到文学,回到自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5日10:26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杨献平

  关于社会转型期文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问题,在做出自己的判断之前,首先要廓清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的本质。在我看来,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世界不平静,中国自然也在其中。在这样一个一切都被量化并且被确定具体标准和尺码的时代,极端的富裕与奢侈,极端的贫穷与无所依傍,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与人们索求的严重失衡,使得这个时代的整体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错列与无度的景象。第二,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及,影像图画传媒的一目了然和获得渠道的迅速简便,使得以文字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切“作品”,甚至法律条文、文件命令也鲜有人一字一句看完。微博、微信和易信等工具的广泛使用,也加速了阅读的简短化、碎片化。文学的小众化是必然的,也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时期。第三,作为一个个体,群体性的迷茫总是高于幸福与愉悦,个人内在的痛苦、不幸在道德及秩序面前是脆弱的。思想、旗帜很多,但更多时候却无所适从。很多人还是在为生存而焦头烂额,为了自己及亲人在人群中狐兔奔窜。对于精神、灵魂,这些显然是奢侈的。

  因此,当下文学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三。一是时代本质快速变异。时代因素,或者说时代背景下的人性深度和人生幽微,“此刻我在”的人心向度与精神困境,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参悟不透时代本质,对自身所在时代的不了解或者隔膜,思想深度与认知判断素质能力的迟滞、随从和守旧,是当下文学写作自身面临的第一困境。二是电子化和简短化的阅读方式正在加速阅读革命。手机阅读的携带方便、海量存储、有声有色和书籍的文字密集枯燥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当下文学需求或者说“消费”方面的不利因素。三是个人性的从众意识是限制作家个人创作不断上进、创新的第一障碍。文学大环境之下,总是有一些潮流,一波一波,无有休止。主流媒体倡导哪些,评论家看好哪一类题材或某一种创作方向,很多作者便会群起效之,作品同质化严重。

  深刻观察多媒体信息时代的精神动向,洞彻碎片化、数字化时代之中的人心及其生存生活状态,面对的生命欲求和精神困境,是保证和提升文学性的关键所在。在复杂多元的现实存在面前,我的一个观点是:在取材上,也可以不舍弃、不精简,有时候直接记录现实未尝不是一件笨拙而偷巧的事情。因为,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事件和现象,此前可能有很多仿佛的,此后也可能有,但“此时此刻”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在此基础上,我也特别强调文学写作当中的“此时此刻”,即“我在”的这个时代的典型人心人性,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共同问题。这是我们完全可以介入、体悟、真切表现和书写的。说到文学作品的独立性、思想性和差异性,其实是作家的一种“胎带”式的本能或者说天性,因为每个人的出生环境、文化素养、社会经验、生存方式大相径庭。文学的思想性向来是被忽略的,在当下中国文坛更是如此。一方面,太多作家们醉心于技艺、题材和主题。另一方面,作家自身修为和对事物乃至世界、人、生命和万事万物体悟和研判显然迟滞于他们的文学技巧和语言能力。

  作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发端和运行于作家自身对人心人性的考察与发掘深度,也来源于作家自身对种种事物的独立性认知,对时代问题和命题进行精微而宏大的完整考察和深刻洞见。当下的文学,应当自觉而深刻地回到时代本身,回到文学本身,回到自我本身。每一个写作者都需要一种定力,更需要对自我写作不断进行审视、省察和纠正,需要更开阔的视野,需要一种基于文学本质及时代特征、文学创作根本方向、途径等方面的脚踏实地与高瞻远瞩,从而清晰地确定并坚定自我的文学坐标与文学向度。向着内在的繁复与灿烂,寂灭与丛生,向着外部的广阔与丰饶,自由与无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