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我们漂洋过海,为了友谊而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4日10:38 来源:人民日报 张 健

  近日,上海文化艺术团奔赴乌干达、南非举办演出。富于中国风情的艺术表演,受到了非洲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漂洋过海,为了友谊而来”

图为二胡演奏家段皑皑演奏《赛马》图为二胡演奏家段皑皑演奏《赛马》
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舞蹈团表演舞蹈《花儿》。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舞蹈团表演舞蹈《花儿》。

  近年来,中非艺术团体加强互访,中非文化交流正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文化艺术团受命奔赴乌干达、南非两个国家演出,把优秀的中国文化带到了非洲。

  文化是一座牢固的桥梁,让中非人民更好地理解彼此;文化也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把中非人民的心更紧密地系在了一起。

  9月21日晚,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体育馆内,所有场上观众都将难忘这个夜晚。乌干达高规格欢迎上海文化艺术团来乌演出。乌干达副总统塞恳迪在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中乌两国友谊深厚,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良好的合作势头。此次上海文化艺术团来访,必将进一步推动中乌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必将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沟通与交流,必将帮助两国人民的心走得更近。”

  上海文化艺术团为乌干达人民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水平高超、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中国的二胡、唢呐、鼓乐、民族舞蹈等表演,向乌干达人民展示了积淀深厚的中国文化。上海二胡演奏家段皑皑的二胡演奏,令听众如痴如醉。一首欢快奔腾的独奏《赛马》,仿佛把人瞬间带到了辽阔草原之上,目睹一场万马竞发、昂扬奔腾的马术比赛,一曲终了,让人犹觉心潮澎湃。唢呐演奏家左翼伟的唢呐独奏《竹楼情》,氤氲着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悠扬的旋律如水流石上、风入林中,缠绵婉转,别有风味。上海杂技团青年魔术师刘明亚的魔术《京韵手彩》,以传统京剧音乐配合神秘莫测的魔术表演,让现场观众啧啧称奇。最令乌干达观众难忘的,则是来自上海马戏学校只有11岁的少年彭磊,他在一张直径不到两米的圆桌上,展示各种高超的杂技技术,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动作,都被他演绎得完美无缺,台下观众一个劲儿地翘大拇指,夸赞“太神奇”。

  互动表演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在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舞蹈团优美动人的民族舞蹈《花儿》、《鸿雁》之后,乌干达人民表演了两支非洲舞。自由、欢快、无拘无束的气息,随着舞蹈在场上弥漫,让中国客人近距离感受了名副其实的非洲风情。上海白玉兰乐团表演了他们精心准备的乌干达歌曲《我回来了》,令乌干达观众倍感亲切。演出结束后,一位年轻的乌干达小伙子称赞道:“中国艺术太棒了,我喜欢中国,我希望能去中国留学与旅行!”

  演出仿佛一碗好酒,观众们都沉醉其中,演员们谢幕几次,观众还不肯散去。上海文化艺术团团长沈佐平感慨:“我们漂洋过海,为了友谊而来。今晚,我们见证了最淳厚的中乌情谊。”

  民相亲在于心相知

  几个月前,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沈佐平接到任务组建一支演艺队伍,赴非洲进行文化交流。此后便是紧张的准备工作:挑选演员、行前动员、节目排练……沈佐平说,一定要把最好的演出队伍带到非洲,把最好的文艺节目献给非洲人民,用优秀的民族文化传递一个拥有深厚文化传统、同时正展示非凡活力的中国新形象。

  在非五场演出,每场下来,热烈的气氛与观众们热情的掌声,都让舟车劳顿的演员们倍感温馨。“我能感受到,非洲观众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礼节性的。他们是真心为我们的演出喝彩。”唢呐演奏家左翼伟动情地说,“我登台无数次,但是这次演出最让我终生难忘。”青年歌唱家罗雨也觉得,非洲观众真是太“暖心”了,“我本想用歌声感动观众,结果观众的情绪先把我感动了。长途奔波的辛苦,在演出现场霎时间变得无影无踪。”

  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在刚果的演讲中指出:“民相亲在于心相知。文化是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人文交流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中非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只有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在人文交流中消除隔阂,增进理解,彼此尊重,互相欣赏,中非人民才能从友好进一步走向亲近,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兄弟关系。

  “因此,中非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平等的。我们同样真诚地欣赏非洲文化艺术中的精华。”沈佐平说。为了更好地与非洲人民进行交流,上海文化艺术团特意准备了非洲人耳熟能详的《我回来了》、《非洲时刻》等歌曲,其中,《非洲时刻》曾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官方指定主题曲,在非洲广为传唱。

  正如曾任中国驻南非特命全权大使钟建华所言,对外文化交流要有真正谦虚、谨慎和尊重对方的态度,要有反身相看、互相欣赏的心态,如此才能让彼此在交流中变得更好、更完善。演出中很多小故事都无形中折射了这个道理。自由奔放的非洲鼓打击乐引起了白玉兰乐队的浓厚兴趣,乐手们买来非洲鼓,投入到舞台使用中,引得非洲观众欢呼连连。而在听完段皑皑的二胡演奏后,几个非洲小伙子热切地表示,他们也想学二胡,中国的艺术家收不收徒弟呢?

  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中国历来就重视与非洲国家的文化交往。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显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文化部非洲处处长松雁群说,近年我国加大对非文化援助的力度,增加对非洲艺术人才的培训费用,一批政府间文化交流项目得以实施。中国在贝宁、毛里求斯、埃及建立了文化中心,占到目前中国在海外建立的文化中心总数的一半。中国还在肯尼亚、南非和卢旺达建立了孔子学院,从事对非洲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

  令非洲人民着迷的中国传统文化,都被请上了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日前,“非洲武术学员来华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嵩山少林寺举行。此批参加培训的学员共20名,分别来自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乌干达、毛里求斯五个国家,他们将在少林寺生活3个月。少林寺专门挑选一名武僧,向他们传授少林功夫,并带领他们了解少林文化。

  与此类似,中国刺绣艺术也走进了非洲。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余知音和王晨云近期就做了一件大事——指导4位博茨瓦纳学员学习杭绣艺术。其中一位学员表示,与博茨瓦纳本土刺绣工艺相比,中国刺绣技法更加超群、更加复杂,“最有趣的是你可以把这种工艺用在鞋子、衣服甚至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上,我太爱这门艺术了!”

  松雁群说,在这些项目之外,我国正积极推进“欢乐春节”、“中非文化聚焦”、“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等活动,并大力促进中非艺术团体互访。这些活动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形象以文塑之

  近年来,中国文化逐步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每年,我国都要在一些国家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节”、“文化周”。中国作家相约奔赴法兰克福参加书展,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中国的演艺团体,一次次为世界观众带去富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艺术节目,一次次在世界各地掀起中国文化热。2011年,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对1990年至2010年底各国数据分析研究后就已认为,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已排在第五位。并预测:如果中国继续将国内发展潜力转化为海外影响力,将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文化影响力第二的国家。

  当前,中华文化绽放光彩,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正呈现崭新的面貌,世界瞩目看东方。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评价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显然,约瑟夫·奈在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力量。

  中国崛起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我们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这个“伟大复兴”,当然不只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经济格局的科学调整,还应包括中华文化的勃兴,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实力让更多人开始瞩目中国,而文化交流则让更多人真正理解中国。

  走在民族复兴大路上的中国,需要用自己的优秀文化,向世界展示一个友好、和谐、文明、向上的中国形象;需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全人类的福祉而非灾难,是全世界的机遇而非挑战。这一点,恰是今日中国面临的巨大考验。如何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如何消除世界对中国的误解,纠正西方少数人对中国形象的刻意歪曲甚至抹黑?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这条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