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由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和河南金竹泰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卒迹》日前在京举行了专家研讨会。《卒迹》由杨海波编剧,鲁坚执导,以主人公李二卒旁白讲述的叙事方式,通过表现李二卒半个多世纪艰辛奋斗的心路历程,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人生梦想,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从解放初土地改革至新世纪新农村建设半个多世纪变迁的现实主义影片。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该片的主题内涵、艺术风格、人物塑造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其中,李二卒这一独特的农民形象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电影中的李二卒以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为原型,但创作者既没有拘泥于原型人物的生活轨迹,也没有把他作为一个先进典型和样板人物进行公式化的演绎,只是把他定位为一个中国农村的草根人物。他出生在一个最贫穷,甚至在村里都没有地位的家庭,从小忍饥挨饿、受人欺负,但他没有屈服自己的命运,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个人奋斗,在解决个人温饱和让家人过上小康生活后,又被全体村民一致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并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与会者认为,李二卒的形象内涵丰富,他的时代感体现在其改变命运、改变现状的实践,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他“拱卒人生”的性格蕴涵来推进、变化,带有浓郁的历史情怀、时代印记和传记色彩。
与会者认为,以往影视作品表现英模人物,真人真事是最难写、也是最难突破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艺术转换没有完全做好,另一方面很多创作者一旦进入英模真实的性格和环境中,发现的却是典型环境中的非典型人物,或者非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很难顺着人的性格逻辑和生活演化轨迹完成艺术创造。但是该片却有效避免了这种窠臼,创作者从人物性格入手,把个体的成长与时代演进结合起来,整体的结构布局和桥段设置非常到位。影片不讲空道理、不让人物说空话,也没有刻意图解中国农村的政策,而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真真切切抒情感,把一个鲜活而实在的农民形象艺术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与会者同时对该片的不足提出看法,认为观看影片时略有沉闷之感,这种沉闷可能来自于叙事框架本身。影片自始至终以李二卒自述的方式推进,造成直白式的说明过多,艺术化的含蓄不够,使得有些场面过于繁复。(徐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