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当代戏剧史学的奠基之作——写在《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出版之际(宋宝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3日08: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宋宝珍

  中国当代戏剧史学如何奠基与发展?这是每一个致力于戏剧研究的人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学术研究量化标准的过度实施,高校人员竞争的人为激化,又由于劫掠式、拼贴式、缩编式等速成艺术史著的层累出现,似乎翻阅故纸堆、查找原初资料、以年鉴派的客观姿态还原历史全貌,已经变成了一件不聪明、不必需的事。岂不知,戏剧史学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源与本从何溯起?学术框架如何建构?《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南京大学的戏剧研究拥有雄厚实力,由陈白尘、董健建立的学科基础,汇聚了一批潜心向学的研究型人才,在一批才学卓著的中青年教师周围,又吸纳了不少有志于学的博士、硕士,因此,新时期以来,他们做了扎实的研究工作,不仅先后出版了《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989)、《中国当代戏剧史稿》(2008),而且继大型学术文献工具书《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2003)之后,又完成了《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

  由董健、陆炜主编的《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提要》)2013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戏剧研究界可喜可贺的成绩。从此,南京大学在戏剧研究方面,不仅完成了现当代戏剧史,也完成了与之配套的现当代戏剧总目提要。此4部重要的戏剧学文献,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捧读在手,感觉到那份详尽、沉实、厚重,对其治学态度和研究成果,顿生感佩、钦敬之情。

  《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的编撰,据笔者所知,早在2002年,即《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1898—1949)付梓之时,作为其姊妹篇,其撰写工作就已开始。此后10余年,历经271位学者和研究生经年不断的努力,在各种期刊、图书、报纸中翻阅、搜寻,做了大量披沙沥金的工作,从基础、扎实、全面、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入手,整理了很多宝贵的戏剧剧目资料。这些剧目、提要汇集一处,说它是皇皇巨著并不夸张,因为除戏剧小品外,该书所集1949年以来话剧、戏曲、歌剧、广播剧等各种剧目,总计23949种,并对其中2343种剧目做了具体细致的内容提要。这不仅为中国戏剧史学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而且树立了一种史学研究重资料、重客观、重还原的学术风范。

  纵览《总目提要》,笔者认为,有如下特点:

  其一,建设性。它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戏剧资料建设乃至学科建设方面,一项空前浩大而又全面系统的学术工程。

  众所周知,多年以来反复不断的各种运动,起伏不定的商业潮涌,让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命运坎坷,翻转扶摇,时而浪尖,时而低谷,致使各种剧本沉积、星散、湮没于各地图书馆的尘灰之下。近年来虽也有剧本集出现,但大多是阶段性的、主题性的初步集结与个体呈现,要完整勾画当代戏剧的艺术特征和创作轨迹,可谓耗时费力,实非易事。

  戏剧史料的集纳与积累,是戏剧史学的基础,具有自己的科学和逻辑,因此,戏剧史学观念的进步,不仅在于新理论、新方法,更在于客观的戏剧史料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巩固。《总目提要》的作者们,对一剧之本——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戏剧文本进行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搜集、编排、叙述,所选剧目自1949年始至2009年终,时空跨越60载。编撰耗时10余年,形成520万字鸿篇。

  在历时性的文化视阈里,该书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戏剧的发展路径,勾勒出中国当代戏剧跌宕起伏的真实历程;在共时性的剧目集纳中,该书力求史料详尽、叙述完整,对于目录版本的收录旨在尽入彀中,不使遗漏;在剧种方面,不仅囊括了作为“舶来品”的话剧艺术,也收纳了源自民族本土的其他剧种,在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中,话剧与戏曲、现代与传统等同视之,其间或可见出彼此相抗、相争、共生、共融的形象图景,透视出现代性与民族性交织缠绕的文化特性。

  该书在戏剧的地域属性里,解决了以往戏剧研究,只着眼于大陆地区,撇开港澳台戏剧的问题。此册《总目提要》共搜集香港剧目1623种,澳门剧目454种,台湾剧目3144种。一个国度,戏剧潮涌,流派纷呈,林林总总的剧目并流汇聚,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恢弘,编撰者不为削平文本之间的微妙差异用力,却在保持各个文本不同层面、不同价值、不同风格的前提下用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戏剧的各种“标本”,显现不同地区剧作者的审美特征、个人心境、戏剧情境。有了这样的编撰格局和充实内容,大中华的戏剧面貌就变得比较清晰、丰富和完整。

  其二,学术性。它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做铺排、不发空论的当代戏剧史学奠基之作。

  在治史方面,陈寅恪认为,“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傅斯年在《史学方法导论》中亦言,“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因此,他不赞同有一份史料,便生发出两分议论的所谓学问,而主张有“一分材料出一分货”,“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纵览《总目提要》,其编撰立意概莫能外,即穷搜尽览戏剧资料,让资料显现自身的价值,为学术奠基,在学风浮躁的今日,大有“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的治学精神。

  《总目提要》的学术性也体现在资料的系统性与准确性上,主编董健在编辑《总目提要》现代部分时就有言在先:“翔实客观而丰富的史料,能堵住那些说大话、空话、套话者的口,能叫那些处于某种政治目的或者由于学风的浮夸不实而把历史当作泥团来捏弄的人难行其道,能叫那些建立在沙滩上的理论‘框架’、‘体系’顷刻坍塌。”《总目提要》所用资料,基本上都采自一手材料,或偶有二手资料,在使用时,十分认真地做了考订、校勘。在剧目版本方面,力求采用最初版,如再版时剧情有所更改,则作出必要说明。剧名、作者、体裁、内容等,原则上遵循原初发表时的样貌而定。剧目提要的书写力求忠实于原作,完整、客观地介绍剧情(若剧本采用“回溯式”,提要也相应地运用倒叙的写法),不引申,不漫论。严肃认真的研究基础,尽量周全的学术态度,加上客观公正的遴选态度,以及准确、简明、扼要的剧情叙述,保障了它作为戏剧研究工具书的可靠性和严谨性。

  其三,适用性。作为一部中国当代戏剧研究的信史,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基础资料的索引,基本面貌的描述,以及对于后续研究者的引领、指导作用。作为一部戏剧研究的实用工具书,它开启了当代戏剧研究的门径,对于后世研究者具有重要启迪作用,它让人们明白,研究只有由此起步,才不会陷入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之途。

  《总目提要》在目录版本研究方面的建树也不容低估,剧目及其提要的排列,原则上以剧本发表或演出时间的先后为序,以展示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发展路径,便于人们认清剧目诞生时所对应的历史背景。此外,以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大区域为板块,分别表述当代戏剧总目录,剧目提要则按剧名、体裁、作者、版本、剧情梗概5部分罗列,所撰内容力求清晰、简捷,便于查阅。为了检索方便,文后还附有剧目提要之剧名、作者名音序索引、戏剧总目录之剧名、作者名索引等,可以说它是一部适用性较强的工具书。

  笔者认为,如果将中国当代戏剧总目录以及剧目内容提要结合在一起阅读,那将会在戏剧史的褶皱间发现微妙的奇观。浏览总目我们会发现,“文革”时期的戏剧创作总量并不算少,但是特殊的政治境遇和“三突出”的创作观念,却让它们全都浮沫化,成为过眼云烟,而上世纪80年代戏剧复苏之后,每年可圈可点的剧目都有数十个之多,从总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芜杂繁茂的戏剧面貌,而从提要中则可看出当代戏剧不断推进的时代之潮。

  当然,《总目提要》因为参与者众,耗时间长,虽力求客观、翔实,但手写本、油印本之类剧目仍难网尽。再有,剧目提要毕竟体现写作者的个体视角,因此叙述层面的主观、个性差异也在所难免。当然没有人能穷尽真理,我们总是在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接近真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