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刘明杰:用心良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1日15: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明杰

  薛永年教授从国外回京后,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明杰:我已于昨夜返京,欢迎今天来家小坐,带《诗刊》来。来前电话告知。薛永年十一日。”当时,我正在上海的地铁上,去松江区见诗人、画家徐俊国,便回了短信:“薛老师,我现在上海,明天上午到北京,到京后我再约您吧。晚生明杰。”我看着收发的短信,心里美滋滋的,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又涌上了心头。

  我想起了之前拟考博士的一些事情。我读研究生期间,曾考虑过要考博士,为进一步学习山水画创造环境。于是,我踌躇满志地报考了南京一所大学。一些人听到了这消息,对我的梦想说三道四,我平静的心也开始变得波涛汹涌了。但是,在影子的陪伴下,我还是犹豫而狐疑地来到了充满“诗意”的金陵。当时,我心中摇摆,举目无亲,并没有感觉到金陵如古典诗词上所说的那样如诗如画。

  神情沮丧的我,踽踽而行。忽然,一个念头从我的心中划过。我想起了在河海大学任教的张彦德,他曾是我在故乡教书时关系还不错的同事,后来他到南京任教了。我找到他,并让他帮忙联系博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一位在读的女博士生,她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你没有过硬的关系给引荐的话,基本上没有戏。”我知道她说的是实话,但这无疑更加打击了我原本微弱的信心。这一句真心真意的话,如严冬时的一盆冰冷的水猛然浇在我热血沸腾的身上,心被彻底冷冻了。第二天,我答谢了帮助过我的朋友,失望地回到了读研的学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事情,暂时终止了考博的念头。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谙世事的我企图毛遂自荐,但是每个高校苛刻的条件都把我的心击得粉碎。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我只好赋闲在家,自学诗词书画。不久,父母的长吁短叹和我不服输的性格使考博的念头又起。这次我认定了仰慕已久的薛永年教授,仿佛是一种直觉。

  我又只身来到北京,好不容易找到了中央美院,试图拜访薛教授。不巧的是,那天他不在学校里,我于是想向他的同事求得他的电话,以便另找时间再联系。我厚着脸皮,挨个办公室去询问,但是都没有人愿意冒险告诉我。在他们看来,我是一个不知来历和底细的、人人都得拒之于千里之外的可怖间谍。无奈之极,我又返回一个办公室,再次向一位女老师哀求。这次,她似乎感觉到我不是一个坏人,终于发了慈悲,把薛教授的电子信箱给了我。我感激在心。

  我喜出望外地离开了中央美院,便急切地找了一个网吧,给薛教授发了一个简短的邮件,把我强烈的愿望和真实的现状都写在里面了。我遂日复一日地盼望着佳音。在这期间,我联系到了薛教授的在读博士生,他及时地给了我考央美博士的相关书目。我回家后,便赶紧买来书籍,闭门谢客,面对着书山,不分昼夜地生吞着书本上的知识。

  一天,我无意中在邮箱里看到了薛教授的回信。大意是说,因出差没有登陆邮箱,所以就没能及时给我回信,情况已知悉,并鼓励我为理想而奋斗。我有些受宠若惊。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薛老师曾这样对人说起我的情况:“明杰并不是不用功,相反他有一种强烈的时不我待的危机感,更有悬梁刺股的精神,而且悟性也很高。虽然,格律诗词写得还可以,但是,从美术史论这方面来看,由于他不是中央美院的学生,所以直接导致了他要和从央美毕业的考生们竞争。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吃了大亏。”我知道薛老的语中之意和言外之情,他是有感而发的,而且都是为了我好。我心想,考博也是为了画好画,不如先提高绘画水平,有了一点浮名,等手头不拮据了,那时再考。于是,我便开始了艰难地“化缘”,之后就去杭州进修山水画,考博的事就又拖延了。

  在杭州进修之际,朋友王常信引荐我认识了当时98岁高龄的孙天牧先生。孙先生是国画大师陈少梅的入室弟子,在山水画上成就很高。我有幸成为了孙先生的关门弟子!更想不到的是,恩师临终前把我认真地托付给薛教授。

  记得恩师次子孙树德先生在引荐我初次登门拜访薛教授的时候,说:“孙老让我转告您,明杰值得我们去费心,您要好好地栽培他。”当时,我的心都快要被融化了,热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这使我这个来自农村的一贫如洗的傻小子,在恩师羽化之后,可以名正言顺地经常去薛老家里聆听教诲,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我不再是寂寞而忧郁的独行客。

  地铁到站的报站声,打断了我的回忆。

  一回到北京,我就和薛老师约好,下午3点去看他。我准时按响了门铃,薛老师一看是我,就热情地招呼我进屋。

  在论诗话词之余,薛老师又关切地问我最近在忙些什么。我答道:“除了临池、吟诗之外,我听取了您的教诲,吸取了古代的一些技法进行训练。前段时间去黄山和庐山图真,我试图用古法图真,画出既有古意又不乏生机的山水画。”薛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说:“宋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高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看上去很生动、真实,但是在生活中却又找不到原型。元明清的绘画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从宋画中变化出来的。你不仅仅要学习、借鉴古人的笔墨技法,更要学古人之心。”

  那天,薛老师还对我提出了很多绘画上的建议:“艺术也是需要不断地往前发展的,在定格了某种风格之后,也可以去学习、吸收与之相反的风格。同时,必须避免走向极端,方法是圆中寓方或方中寓圆,如此也会使得用笔变化多端、耐看,这里面有辩证的因素在。”他后来又接着讲了古代很多著名画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画道”。他认为,在学习画画时,最好是一边学习古人笔墨技法,一边去大自然中图真、创作,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画中有了古意,也有了生机,慢慢地也就自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我见薛老师谈了很长时间,明显有些累了,便让他赶紧休息一会儿。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薛老师知道我对考博的想法和态度,所以我每次登门拜访时,他总是孜孜不倦地为我讲绘画方面的知识。我心里明白,薛老师是在试图弥补我心中的遗憾。这份长者的良苦用心,对于晚辈来说是多么珍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