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京味话剧的前世今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1日13:1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朔 石

 

 

 

  当几番扬弃与创新、反叛与重生的轮回之后,话剧在民族化、本土化、风格化、经典化上所取得的成就及至今难以逾越甚至比肩的高峰,依然是以《茶馆》为代表的京味话剧,依然是焦菊隐先生创立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多年以来,北京人艺的京味话剧始终是一种不败的演剧模式,它为北京人艺保留和培养着大批忠实观众,为北京人艺舞台笼罩着经久耀目的光环,几乎迄今为止,只要是北京人艺以经典的京味话剧模式推出的新作,总能轻易保持高于其他类型剧目的综合艺术水准。

  京味话剧之所以硕果丰实,之所以能在其中诞生《茶馆》式的传奇,能遽然立起一代大师级的人物,其实皆源于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支撑体系。京味话剧风格确立的本身有赖于深厚悠久的北京文明以及意趣丰盈的北京方言。北京礼仪文明中所包含的那种“咸近士风”的雍容闲雅与尊贵之气,既幽默达观,又体察入微,体现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统底蕴;北京方言诙谐生动,擅以弦外之音曲尽其妙,有丰富的潜台词特质,为舞台注入了饶有意趣的仪式化因素和温厚的质感。新中国建都北京,京城地域文化得天独厚,成为施展舞台魅力的天然土壤,而刚在革命的洗礼和炮火的轰鸣中成熟起来的中国话剧正值意气风发之际,一代创作者学养经验精力才情俱佳,这些都使京味话剧不仅得到了新中国初创之际元气的灌注,也得到了当世文化英才真气的滋养,它由此成功地完成了传统与现代、大众与精英、民族与世界的联手,并奇迹般地铸造了雅与俗、中与西、戏曲与新剧、写意与写实的协调共生,并为现实主义文艺添加了新的谱系和注脚。

  京味话剧虽是新中国诞生的新鲜事物,但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样本。它既荟萃了中国话剧自诞生以来的多类舞台实践与诸多演艺人才的智慧,也凝集了伴随着一个全新社会形态而来的充沛的艺术原创力和书写历史新篇的豪情。因此,在以《茶馆》为代表的一系列成功的京味话剧作品中,关于中国话剧新生之路的深层议题仍未被穷尽,舞台艺术创造的内在秘密仍未被充分挖掘。

  毋庸讳言,京味话剧的辉煌已属于历史,它的高度、自足、完善,既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出色的演剧体系,又逐渐变为不甘循规蹈矩的创造者们的一道紧箍咒。有出息的后继者们惟有推陈出新才能在突破中完成有效的现代系统转换,这方面虽成功者寥寥,但在诸般东突西撞、嫁接拼贴的挣扎中还是隐约展示了京味话剧走向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过士行和林兆华合作的“闲人三部曲”及后来的《厕所》《火葬场》等堪为这类新京味实验剧目的代表。

  北京城与人的生态结构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京城传统的人际关系和语言特色都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继续依赖老北京方言和旧都生活形态只能继续拷贝出博物馆型的传统京味话剧,但却难以介入和表现北京人的现当代生活。如何在保留原京味话剧神韵的前提下,建立新的审美体系,整合新的戏剧语汇,是新京味话剧一直面临而未能妥善解决的课题。

  实际上,“仿古”与“再造”并不是一对矛盾,博物馆型的老北京京味话剧须要谨慎延承,实验性的新京味戏剧则必须大胆跨越,这两者在相互映照中或许才能使京味剧目再度发扬光大,辉煌重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