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不虚幻的山西科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7日16:27 来源:山西日报

   科幻文学一直在被视为非主流的路上艰难行走。如今,山西将努力促使国内科幻产业走向多元化发展——

  新闻背景

  什么是科幻?什么是科幻文学?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让人足可意会科幻和科幻文学的特质。

  10月3日至5日,全球华语科幻最具吸引力的“星云奖”嘉年华活动首度从四川移师山西。一时间,举办地太原成为全国科幻迷最为关注的焦点。虽已曲终人散,但科幻的魅力,却留在了这片土地,让我们对它又有了期待和憧憬。

  自1904年中国作家创作第一部科幻小说至今,科幻小说走过了百年之路。但如果要提 起看过的科幻小说,那么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叶永烈的 《小灵通漫游未来》和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若再让你说上几部科幻小说的名字,恐怕未必能脱口而出。原因很简单,科幻文学一直在被视为非主流的路上 艰难行走着,除非一鸣惊人,想有动静都难。

  尽管如此,在我们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感觉久已生疏的科幻偶尔露出峥嵘,便屡屡震动国内科幻界。

  科幻作家“四大天王”,山西有其一

刘慈欣与韩松 摄影:李文峰

  在中国当代科幻界,说起其中的著名作家,必提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四人,科幻迷们称其为“四大天王”。沉稳内敛的刘慈欣演绎了山西人在科幻界的传奇。

 

  他连续12次获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最高奖“银河奖”,2007年至2010年,他的 “三体”三部曲《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引爆科幻界;在2012年出版的《人民文学》杂志中,他的4篇短篇小说旧作——《微纪元》《诗云》 《梦之海》和《赡养上帝》,以专题形式首次出现在主流文学刊物上,这也是时隔30年,主流文学界再次把目光对准科幻作家。

  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称刘慈欣的创作“已达世界级水平”,而“三体”也以40万本的市场业绩,成为时下最畅销的科幻小说。

  这位60后的“天王”,若看形象,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艺术范儿,作为阳泉娘子关发电厂的一名工程师,其职业更是与科幻不太沾边。

  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当我读到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时,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像是寻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

  在刘慈欣上初一时,中国科幻进入黄金时代,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的 《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出版,引起轰动,他喜欢的凡尔纳作品系列也相继出版,“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刘慈欣说:当时全国就那么几 家科普杂志和几个出版社在发表或出版科幻长篇小说,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全都看过。

  能有今天的成绩,兴趣使然。

  刘慈欣认为:人类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变成现实的奇迹很快麻木。

  他说自己曾统计过科幻小说中出现过的移动通讯设备,大多数在功能上都比不上现实中的 手机。也就是说,科幻的神奇梦想现在是装在每一个人的口袋里,但每个人却熟视无睹。科技神奇感的消失,是科幻文学所面临的最致命的打击。所以,如何充分开 掘现代科学前沿所提供的丰富的科幻资源,是当前科幻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科幻文学的希望所在。

  南有四川《科幻世界》,北有山西《新科幻》

  在我国科幻界,两本杂志影响深远。

 

  一个是四川出版的《科幻世界》。它创刊于1979年,发行量最高时达40万册,是中 国乃至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 “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等多项荣誉,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

  《科幻世界》以发表科幻小说为主,所设立的“银河奖征文”是中国科幻界代表中国科幻创作整体水平的最高奖项,国内知名科幻作者,大都由此走入读者视线,从而受到全国科幻爱好者的瞩目。

  另一个杂志则是我省于1994年创刊出版的 《科幻大王》,2011年更名为《新科幻》,此刊以登载国内外科幻小说、科幻漫画及科普知识为主,影响了许多科幻迷。

  据业内一位资深人士介绍:《新科幻》月发行量前些年大概在3万份左右。它采用的是传 统办刊思路,杂志几乎没有做任何市场营销方面的事情,甚至不在报刊亭零售。后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杂志创新能力较差、发行渠道不畅、与读者互动不够等一系列 问题,基本属于闭门办刊,难见经济效益。而《科幻世界》之所以能在上世纪90年代时销量大幅上涨,一是所培养的年轻作者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活力,杂志 质量因而明显上升;二是在国家科教兴国的政策背景下,学生读者对科幻文学的需求被大大激发。

  尽管从2010年开始,《科幻大王》在网络上的宣传增多,但杂志也只是通过邮政订阅,基本没有报刊点的零售。杂志的运营成本让生存成了最大问题。

  2011年,《科幻大王》杂志更名为《新科幻》,提质换代,开始走时尚、活泼的办刊路线,同时在小说、栏目的质量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但面对低迷的市场和网络的挑战,其发展仍困难重重。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年青一代的科幻创作与阅读热情迅速升温。从创作角度来说,新 锐作家层出不穷,创作题材不断拓展,创作手法竞相展示;从阅读角度来讲,读者范围逐步扩大,阅读取向更趋多元。受众群体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市场会有一个很 大的扩容。或许,这将成为《新科幻》不可多得的一个振兴机遇。

  山西“奇点”科幻丛书,打造航母起航

  去年年底,山西希望出版社的“奇点”科幻丛书第一季首度亮相,这是我省出版界第一次出版如此成规模、大系列、全视角的科幻图书,标志着山西的科幻图书航母正式扬帆起航。

 

  作为本届“星云奖”的主要承办方,希望出版社出钱出力自然不在话下,但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杨建云副总编辑的话来讲:希望出版社意欲打造成全国科幻出版基地。

  据介绍,目前,希望出版社推出了“点点”百部科幻原创出版工程,这是该社走出传统出版模式、探索新型出版项目、寻求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点项目,也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重点扶持的出版工程。

  该项目于2012年6月启动,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一定 的规模,至今已推出3个系列10余部科幻图书。据梁平社长介绍,该项目包括四套丛书:“奇点”科幻丛书,收录全国新锐科幻作家的作品,已出版10位作者的 10部作品;“沸点”科幻丛书,已经出版2部,将收录国内成熟科幻作家的最新原创作品,目前已经组到部分国内知名科幻作家的稿件,并将引进台湾知名作家李 伍薰的稿件;“起点”科幻丛书,已经出版3部,将收录少儿科幻小说,该丛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少儿科幻小说的概念,将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 将传统图书出版的寻找目标作者创新为培养目标作者,大大开拓和稳定了销售市场;“极点”科幻丛书,主要引进国外版权,出版获世界科幻文学大奖或者在国外畅 销的外籍作家作品,估计在2014年前后推出一系列翻译作品。

  整个工程预计历时5年,出版大约100部科幻图书,希望出版社“点点”丛书的陆续推 出,不仅会推动国内科幻原创作品在质与量上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还将带动以科幻图书为出版重点的各出版社在出版图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科幻电影、动漫、玩 具、游戏等周边产业的开发、合作与推广,从而使国内科幻产业由单一的图书出版走向多元化发展,适应科幻航母的远洋能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