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理论探讨 >> 正文

收藏之境:雅赏与俗利的交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6日09:58 来源:中国作家网王伟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凸显,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悦纳喜爱的古玩、字画、奇石、典籍等藏品,得到了民间的广泛拥趸。民间形色各异的收藏交易活动活跃,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市场渠道正趋于完善畅通,一些二三线城市也相继建立了收藏品交易市场,而起步更早的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除了建造颇具规模的古玩城、珠宝城之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甚至每季都举办收藏品博览会或根据节庆举办嘉年华,让收藏家及收藏爱好者集中欣赏和选购各种品类、档次的收藏品。网络平台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人们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交易,即在线上看图片和初步沟通,再通过线下看实物进行交易。顺应民间收藏的不断发展,收藏门类在不断细分,收藏品种不断拓展、丰富,收藏领域广泛涉及自然、人文、历史、科技、军事、社会等领域。在收藏文化不可避免地注入经济成分的今天,收藏已成为承载、积累财富的一种手段,收藏市场也就成为精神雅赏与物质功利交织之境,吸引人们兴冲冲地进入,迷茫地搜寻然后喜悦或失望地离开。

  多元化的收藏主体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收藏群体规模的庞大,其人口学、社会学特征复杂,有兴趣而又稍有财力的人都加入其中。正所谓人生百态,收藏者进入收藏领域的兴趣与动机等也各异。从藏品价格、交易动机、专业鉴赏水平几个维度进行分析,我国大陆收藏群体大致分为几个聚落。其一是大众型的收藏爱好者,以中低端的藏品为主,人数上占比90%以上,因此内部可再进行细分。他们注重物品的可玩赏性、装饰性和吉祥寓意,以提升日常生活的趣味、趣致为主要目的,当然其中也不乏希图藏品传世或追求升值为目的。其二是财力驱动的收藏品投资者,他们谋求藏品的投资收益,因其资本雄厚,进入市场交易额大,收藏知识方面藉助专业顾问,其藏品规模和质量大多较好,其中一部分人已经拥有成规模的私人藏馆。其三是学者型的收藏鉴赏家,其鉴赏水平、辨识能力很高,注重收藏研究,多有相关方面的论著和文章面世,其藏品不求规模但求真且精,他们是具有传统藏家色彩的的收藏者。其四是代表国家进行收藏的文博领域的专业群体。这类收藏者在市场上遴选代表性的高精尖作品,丰富国家的馆藏。其五是古玩商群体,他们以获取当下的经济利益为主要诉求,以收就市,以藏待市,大多是收而不藏或少藏。总体而言,在以上这几类群体中,大众收藏者是整体市场的规模基础和氛围营造者,投资收藏者是市场份额的驱动者,学者型和专业型收藏者是市场风向的引导者,而古玩商群体是市场流转的传输者。

  渐次成熟的收藏理念

  对一件藏品的价值高低的认知评估,其公众知晓度、存世的珍稀性、材质的稀缺性、流传脉络的可靠性、艺术、技艺的权威性、历史的地位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与市场发育期不同,随着收藏市场的成长,目前参与收藏市场的普通收藏者的收藏理念渐次趋于成熟,开始从藏品的自然资源的“材质稀缺性”到人文独特性并重,由此,收藏品文化层面的价值空间得到拓展。主要表现在:其一,艺术价值。收藏者会考虑到藏品的艺术独特性、工艺的精美、精致带来的审美愉悦等,例如金玉木石类珍稀材质物品的收藏,其价值承载一方面仍由材料价值体现,同时艺术水准和精神底蕴,越来越成为要素尺度,趣致丰富、格调高雅的藏品受到更广泛的认同;其二,历史价值。收藏者通常会考虑到藏品的历史价值的承载力,即藏品与历史重大事件或历史重要人物的相关性;其三,权威名家价值。不论对现当代藏品还是古董古玩,收藏者注重考究收藏品的发行或创作者的专业地位或在行业中的权威性。因此,对于一件藏品,其是否具有惹人喜爱、不弃不离的隽永美感、是否可通过传承以保值、是否可通过流转性获利以及获利空间大小,需要有现实性和前瞻性两种视角进行综合分析。收藏品本身承载的历史沧桑、文化底蕴、审美情趣 趣致,决定了其较高的价值,而由收藏品的真伪、优劣所形成的价值落差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精神落差,因此在甄别挑选藏品时,要懂得规避风险。

  真伪纷扰的灰色地带

  收藏市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与劳动密集型且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工业制造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更依赖参与者的知识、智慧和创造性,收藏行为是一种创意消费行为,需要收藏者本身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和较深厚广泛的鉴赏经验的积累。同时,收藏市场的参与者须了解目前我国收藏市场具有的特殊性:其一,买假不退,这是我国古玩界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它无形地存在于行内,虽然这一陈陋行规一直受到质疑、批评,但现状依然是买假者自认霉运、卖假者心安理得、制假者日益猖獗。其二,现行《拍卖法》并未对拍卖行的保真职责做出硬性规定,不少拍卖行便广开门庭,来者不拒,受利益驱动而对赝品、仿品视而不见。其三,依赖行家“掌眼”。虽然我国收藏文化源远流长,但仍未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和认证程序,真真假假全凭行家或专家的说法与看法,这就为假伪赝品的流转提供了空间。收藏品市场是商业诚信道德的灰色地带,对于购买者来说 没有准确的眼光和判断,购买到赝品、仿品、伪品、劣品、高价品是大概率事件,不管是在地摊一条街还是在古玩城、会所甚至在拍卖会,买到的东西都不能“确真”——即确定其真假。

  收藏品市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藏品进入市场,就具有商品的属性,既然有商品的属性,那么国家允许的藏品交易也属商品交易,凡是进入市场的商品都应该保真,收藏品也应如是。收藏品交易的买家、藏家也是顾客,应当受《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护。现代社会,法律规范是社会一般行为的总规则,高于行业规范,当行业规范与之冲突时,则应服从于高位的法律规范。尽管也有藏家认为,收藏的趣味就在这真真假假中,但毕竟真伪鉴定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藏品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国外一些重要拍场不拍卖或慎重拍卖中国的字画,就是因为仿品太多,难辨真伪。因此,收藏品市场的理性选择是向着一个更加诚信、有着完善制度及服务程序、保障藏品品质的现代化市场发展。

  鉴于收藏品本身的精神价值与物质功利价值的统一性特点,收藏活动也就具有双重目的性,即在求利的经济行为中内在地包含精神追求,或在追求精神价值的同时实现功利满足。正所谓“世盛藏盛”,收藏,这一文化消费活动体现了创意型消费模式的特点,也是当代社会大众消费质量与水平走向均衡发展的一个标志。

  收藏,意味着藏品要经受时空的、多代际的考验,以平常之心对待收藏,以和乐之心、爱护之心而不是逐利之心对待藏品,才是收藏正道,那些穿越时空,历经沧桑而依然熠熠闪光的好东西,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收藏,就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就是一脉文化精神之火的传递,就是当代人负责任地为后代留下最美好的东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