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从沂蒙山到滨海——罗荣桓和115师艰苦战斗记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6日09:46 来源:中国艺术报 苗得雨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领导中心在鲁中的沂南,约三年多。1941年底至1942年初移向滨海的临沭与莒南,三年半。罗荣桓和115师在沂南,住的时间较久的地方是留田一带。前一段,省旅游局负责人丁再献,陪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去留田附近一个村庄看过罗帅当年办公的地方;我的老大长水,也于不久前陪济南军区一位老领导去留田察看,准备在那里建“115师留田突围纪念馆” 。115师移滨海后,住临沭时间不长,住时间较长的是莒南十字路附近的东、西良店。我老岳父当年常说起他们民兵守卫一些老首长的故事,那时他是民兵队长,后任支部书记。老伴至今还能说清谁谁住在谁家。1944年,大店经过“查减”斗争,斗倒了伪区长兼伪镇长庄英甫和恶霸地主庄景楼等人,那一带环境安定了,115师和山东分局机关移到附近村庄。1945年8月省战工会更名省政府后,都一齐移到大店村内,直到鬼子投降后的9月去临沂。

  日本鬼子从1939年起,就重点“扫荡”沂蒙山,其中1941年和1942年为最凶。1941年,是侵华日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指挥五万多人,对沂蒙山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 ; 1942年,是侵华日军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二至三万人,搞“拉网扫荡” 。这两次“扫荡” ,都十分残酷,我们的损失也大。1942年是沂蒙山根据地最困难时期。还剩“东西一条线,南北十里宽” ,被形容为“一枪能打透”那样一点地方。1943年,开始好转。经两年,就大反攻了。一曲《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 ,就是唱的那段岁月。

  1941年11月3日夜,蒙阴的鬼子四百余,不走村庄走野坡,长途偷袭马牧池山东纵队司令部,半道上被兴旺庄民兵发现了。民兵以为全是汉奸,挡住打了三个小时,鬼子以为遇上了蒙山支队,也认真地和民兵打。此时住这村的山纵通讯员公茂和急去司令部报了信,鬼子天蒙蒙亮包围时,司令部人员已基本转移出去。只是到了第一个集合点西北的归山,遇上了鬼子埋伏,当改向东北黄山子第二个集合点,又遇上了鬼子的埋伏。损失都在两个集合点上,然后一直突围向了西南蒙山附近。

  第二天11月5日夜,几股鬼子包围向留田115师驻地。罗荣桓在驻地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说事不宜迟,今夜一定突围出去。向哪突?向北,那里是国民党地盘,刚发生过摩擦;向西?那里敌人已有了里三层外三层;向东?敌人估计我们会突围向滨海,是他们的重点防守地带。向南突,向鲁南,那里是敌人的后方,兵力空虚,倒可能是安全地带。决定了,便率师部机关与部队两千余人,悄悄过汶河,沿河边山角,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一枪未放,一人未失,突到了费东县的汪沟一带。在那里住了一段,月底决定一部分精兵打回根据地,不让包围留田扑空的敌人久久摧残百姓。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领一部分精兵,去打绿云山,拔除刚安在那里的据点。师机关人员与山东分局及抗大一分校等,转移向大青山。罗嘱咐他们要向大青山以东,在临蒙公路两边,看见西有敌人往东去,东有敌人向西回,我们打绿云山的回来正好接应。他们派人探好大青山里边没有敌人,便向了山里。不料敌人正埋伏在那里。他们接着向西南突围,又恰是敌人重兵所在。这次突围损失大,战工会秘书长陈明,刚写过报道留田突围成功的《无声的战斗》的国际友人希伯,以及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等,就是在那次突围中牺牲的。

  罗荣桓与全部突围出去的人员,在天宝山一带停了停,便决定一齐转向滨海。要越过沂、沭两道河和临沂到沂水、临沂到莒县两条公路,大家一批批走。罗帅是一个骑兵班护送。我采访了曾给罗帅当过勤务员的王汇川老友。汇川说,罗帅他们这一拨,在走到临沂北面的时候,望见东面远处来了大股敌人。他们连忙换上缴获的鬼子服装,有两件呢子大衣,罗荣桓穿上了一件。然后从容地向西,又往南,再往东,绕过了大股敌人。敌人远远望见他们,没有异样反应,可能以为是自己人,各有各的任务,各走各的路。罗帅他们就这样从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安全地通过了。

  115师和山东党政军机关移到滨海后, 1942年那次鬼子“扫荡”沂蒙山,头目冈村宁次鬼点子多,让特务机关在济南放风说,将“扫荡滨海” ,这情况被我们的地下工作者获知。敌人又二次放风,我们的情报又二次传到滨海。住甲子山附近的山东地方党政领导,领大队人马转移向沂蒙山,结果陷到了敌人“拉网扫荡”的“网”里。当时,罗帅想,敌人“扫荡”从来没有预先通知,这次一再通知,蹊跷,他和115师领导机关原地未动,结果平安无事。

  1943年,住在莒南一个山村的罗帅,得了尿血症,听说江苏——当时叫江淮区有个泌尿科专家,便决定去那里医治。罗躺在担架上,指挥着又巧妙地通过了敌人三道封锁线,最后一道是大运河的陈道口,顺利去了陇海路以南,治好了病,又连忙返了回来。

  抗战胜利后, 115师大部去了东北,以骨干组成东北部队,东北的四野曾称林罗大军,进关打下平津,沿中国中部直打到两广、打到海南岛。我父亲所在的部队,曾在天津住了一段,住在“冯家大院” 。留山东的,以山东部队骨干与新四军、两广部队合为华野——三野,从山东打到淮海,打到江南,直至抗美援朝,既有四野也有三野的部队。从山西开过来的115师,成了种子,撒遍了大半个中国。其中有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又是红军的种子,撒遍祖国大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