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吴欢章:北高峰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1日09:41 来源:解放日报 吴欢章

  这是北高峰下茶园里的一座小楼庭院,外观很古朴,内里却颇为精致。我们被安排在二楼一个陈设齐全的舒适房间里,窗外就是北高峰。与我们同时来休养的是几位来自四面八方的作家。

  我们从喧闹的城市来到山明水秀的地方,真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花木扶疏的小院,绿荫覆盖的阳台,白昼树上韵鸟啼,夜间草丛的虫鸣,使我们享受到平日难以获得的宁静。我常常坐在房间里那扇落地窗前,默默地观赏外面的风景。碧油油的茶田,绿团团的树影,不时漂浮而过的轻纱般的薄雾,真像是一幅列维坦的风景画。再远一点,就是青苍苍的北高峰,犹如一个巨人矗立于云天之上。我久久地凝望着这片绿色的世界,脑中不禁浮想联翩起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曾经三上北高峰,并且留下美丽的诗篇;“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鹰。”难得一现他那忙中寻闹的潇洒情怀,也折射出共和国青春期那平和开朗的光影。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我住的这个房间当年巴金先生也曾住过,我不由想到他老人家当年是不是也坐在窗前与北高峰相望和对话呢?他心里想些什么,是回顾共和国的坎坷历程,还是清理“文革”的惨痛教训?我也想到自己。我头一回攀登北高峰是在大学时代,其后不是也同共和国一起历经风雨沧桑,磕磕碰碰地走到今天?北高峰真像一块巨大的燧石,与它有过历史因缘的心灵一碰撞,便会迸射出思虑深远的火花。

  平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霓虹闪烁的街市,总觉得和乡野大泽隔了一层。我们都想这回多亲近亲近自然。除了钱江观潮,西湖泛舟,西溪亲水以外,我去得最多的就是附近的灵隐景区。“咫尺西天”,几步路就到了,飞来峰的幽深,冷泉的清冽。灵隐寺的肃穆,固然都很迷人,但游客众多,人声嘈杂。却打扰了我的清趣。我喜欢沿着冷泉远行百十步,去永福寺漫游。永福寺和灵隐寺同为东晋高僧慧理所创建,但因为灵隐寺名声太大却遮蔽了永福寺的风光。其实永福寺才是一个真正清净的好去处。它缘山而建,殿宇全在绿荫中。这里是福泉茶院。拣一个浓荫下的木桌,品一品龙井清茗。这里静悄悄的,我一边饮茶一边远望若有若无的山影,近观古老的殿宇,参天的绿树,池中的游鱼,耳际缭绕着时远时近的蜂鸣,不知从哪里飘来的隐隐约约的佛号声,简直忘了身在何处,心和自然溶化到了一块。人愈贴近自然,心愈静也愈净。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我真像经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北高峰山脚下有个小山村,全是中西合璧的白墙黑瓦两层小楼,典型的江南民居,但又透露出现代的意味。整个小村安安静静的,只有斜阳在一幢幢楼舍的窗户上闪着柔和的光亮。墙边路旁的绿荫下卧着几条小狗,有的小狗看见我摇摇尾巴,爬起来跟着我小跑起来。小村的街上,开着客栈、茶室和餐厅,还有小巧的超市。一眼望去,几乎所有楼舍的门前都停着小轿车。我左顾右盼,一派安详富足的气象,真有点走入桃花源的感觉。我从这小山村的一角,也触摸到生活的某种变迁。尽管这体验还浮浅,然而却是书斋里感受不到的。我望了望那斜阳明灭中的北高峰,思绪不觉伸展得更远。

  人们常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然而我们在这十天里却丝毫也没有这样的感觉。正像小院里石碑上所刻着的巴金先生当年在此留下的话语:“这真是我的家。”的确说出了我们大家的感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