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讲座 >> 其他讲座 >> 正文

科学家进校园做讲座 称大孩子好奇心不如小孩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0日16:16 来源:浙江在线·教育频道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10月10日讯

  日前,中科院、国家地震局等部门的6位科学家来到金华,他们走进金华市42所中小学,给金华青少年带来42场科学头脑风暴。

  科学家走后,如何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共同话题。

  9月27日,经过近一年的筹备,金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宣告成立。该协会是由市科技馆联合金华晚报、市教育局教研室、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浙师大科技馆、市西苑小学等共同发起筹建的。

  保卫好奇心和想象力

  几张桌子,简单的实验器材,一群热爱科学的少年和老师……在金华市科技馆的一个角落,有一个简单的实验室。这是由本报和市科协合办的求证·实验室。

  这里不定期会举行一些科普活动。每次只要我们的活动通知一发布,几个小时内,参与名额就会被抢光。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类似科普活动深受他们的喜爱。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质是一种素质和习惯的培养,创新需要好奇心与想象力,创新需积淀,这只能从青少年抓起。”市科技馆馆长汪利明说。

  目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格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校外科普活动为辅。学校课程设置系统、科学,但上课形式相对单调死板,校外科普活动互动有趣却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如何使校内外资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去年,金华市科技馆牵头,联合金华晚报、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浙师大科技馆、市西苑小学等共同发起筹建金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今年7月3日,市民政局批复同意成立。

  市科协主席楼余产说:“这是我市教育改革实践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80余万中小学生的一件喜事。”

  金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任务有三点:一是进行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研究。二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三是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据悉,为推动金华市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工作,市科协和市教育局不久将研究出台科普特色学校创建标准。各校要设立专门负责科技教育的机构,有分管领导,配有专、兼职的科技辅导员,积极开展科普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要把青少年科技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更多的青少年成为科技的爱好者、学习者和实践者。

  大孩子的好奇心不如小孩子?

  在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中,有两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位梦华是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他的第一场讲座安排在金东区利民学校。这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学校没有报告厅、多功能厅,1000多名孩子顶着太阳坐在操场上听。

  因为光线问题,很多孩子努力伸着脖子看着PPT上的内容,可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于科学的热情。“科学家能够来到我们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比过节还要开心。”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说。

  而在一所重点中学的报告厅,有偌大的投影和舒适的椅子,可是,环顾左右,这些中学生几乎人人低头在忙手头的事情。他们当中,很多人带着英语书、英语作业来听讲座,听到感兴趣的内容,才抬头看一眼讲台。

  眼前的场景,也让在场的一名科学老师倍感无奈:“中科院科学家到学校,这样的讲座机会难得,但是见缝插针地学习已经成了学生的习惯。”很难想象,学生们居然舍不得拿出两个小时,听一场与课本无关,于人生有益的讲座。

  让科学回归生活

  吴春兰是金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首批个人会员,市区南苑中学老师。让科学回归生活,是她一篇论文的题目。她曾用一辆自行车,把初中科学里的摩擦力、压强、杠杆、滑轮等原理串在一起,从而说明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点滴里。

  来自协会秘书处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市有200多名科学老师申请成为金华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个人会员。

  前不久,吴春兰跟学生讲起一个生活中的小困惑: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老师嘴里叼着一只哨子。用嘴吹哨子显然不大卫生,而且老师在吹哨子的时候,也没法同时讲话,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明白哨子发声原理后,就不难发现其中奥秘。“能否用手哨代替哨子呢?”她提示了学生,当然,学生如果有更好的方法,都可以去尝试。学生得到了启发,埋头去想办法了。

  吴春兰说:科技创新需要兼顾实用性,首先需要青少年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一些问题。其次,要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动手去做。当然,如果家里有个简单的实验室,方便敲敲打打就更好了。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不爱动手,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书本层面。为什么不爱动手?前三个理由分别是:课业负担重、动手能力差、花这么多时间不值得……本报记者任文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