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上海译文:文学有影像代替不了的魅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07日09:35 来源:每日甘肃网 张海龙

  近日,记者专访了上海译文出版社《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中文编辑黄昱宁,她就相关问题作了解答。

  晨报:你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了不起主要体现在哪里?

  黄昱宁:这个已经被无数文学评论家讨论过了,实在有太多方面可以分析。我就引用自己在书评中的一句话,说说“了不起”的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了不起’是在区区五万字的篇幅里浓缩惊人的密度,故事里遍地符号而彼此交织无痕,对话的情感饱和度堪比舞台剧,视角转换却高度影像化,而究其文本实质,则每一句都是手法最老练、铺陈最挥霍的叙事诗……”

  晨报:该部小说前前后后推出过多个中译本,你认为目前哪个版本最佳?

  黄昱宁:作为外国文学出版从业者,同时也是上海译文社巫宁坤译本的责编,我不方便对译本做出评价。用阿城的话说,我不能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晨报:今年多家出版社纷纷出版或再版这部小说,是不是与近期同名电影的上映有关?

  黄昱宁:有关。确实能带动销量。不过这本书前两年就卖得不错,它在英语文学世界的崇高地位,不可能为国内读者彻底忽视。电影只是让它在国人心目中,更接近它本应有的地位罢了。

  晨报:在今天,图书的畅销是否会对影视改编形成依赖?你如何看两者的关系?

  黄昱宁:谈不上依赖。互相助推吧。但文学有影像代替不了的魅力,这一点可以让文学永生。

  晨报:该小说在改编成电影过程中,有没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果有,是不是与电影这种媒介局限性有关?

  黄昱宁:当然有。不过实在不是一点两点能说清的。在我看,1974版的离原著的面貌更近些,虽然当时它的评价也不高。现在这个版本,很多镜头还是为了3D而3D,在叙事手段上处处见力不从心的痕迹。事实上,我不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的小说,可能有真正体现原著精神的影像改编。这是文学可以骄傲的理由——越是好的作品,越不能被影像替代。

  晨报:该书是否已经属于公版图书?

  黄昱宁:早就是了。根据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伯尔尼公约,作者去世50年后其版权自动进入公共版权领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