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陈世旭:人微未必言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25日15:0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陈世旭

 

 

 

  有一年参加笔会,预定的路线司机没走过,全靠主办方的领导指路。车行到某处,一个当地文学作者忽然说,路错了,刚过的那个岔口就该拐进去。他和我一起坐在车子中间的位置,声音又怯生生的,前面的人显然没听见。我说你该到前面去告诉他们,他迟疑了一会终于一步一步挪到前面,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声音依旧是怯生生的,像蚊子“营营”。依旧是没有任何人搭理他。他又一步一步挪回来,我问,你肯定你是对的吗?他很委屈地说,我家就在那儿!他们不会相信我。我本想站起来帮他说话,想想又作罢了,反正这地方我哪也没去过,到哪都行。结果,我们本该在预定的地方吃中饭,却到傍晚才吃上。

  类似的事我自己也多有经历:明明发现事情在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你去制止,有决定权的人却根本不予理睬,只能眼睁睁地跟着倒霉。原因很简单:人微言轻。

  别说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了,就是当过皇帝秘书的苏东坡也说过“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的话。

  之前的东汉桓帝时期,尚书杨乔“前后七表”上书举荐深得民心的孟尝,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介绍孟尝的仁爱高洁,才干出类拔萃。说他以前做太守时,除旧革新,饥饿的百姓赖他得以存活。他手中掌管的珍宝,价值超过兼金,但他却借病引退,下田耕作,不显露自己的才华,实在是可以作为羽翼的大才,而不是腹下背上的绒毛。这样的人埋没在荒野之中,好的官爵没他的份儿,致使国家宝器被抛弃在沟渠中,忠贞的节操,在圣明的时代长期凋零,实在让人心伤流泪。又声明自己在天子身边奔走,想建树微不足道的功劳,这才不顾性命推举有才德的人,云云,结果还是因为“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到死也没被起用。

  所谓“人微言轻”,《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人重视。”这的确让人沮丧,难免感慨因为自己的地位低下,说话做事得不到重视,自身价值、理想抱负真不知从何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不“微”不“轻”呢?有人出了主意:历练成高人、名人、不同凡响的人,诸如高官、老板、专家、教授、大款、大腕……有了地位就有了“分量”,也就有了“话语权”,可以一言九鼎、一字千金,一句顶一万句。

  春秋末期,就出过这样的奇迹。齐国的穰苴因为是婢妾生的而不被重用。晋国和燕国来侵时,晏婴向齐景公举荐他去抵御晋军。齐景公觉得他人微言轻,给他配了个权臣当监军。监军很傲慢,根本不把他当回事,仗没法打。他忍无可忍,一刀宰了监军,树立了军威,收复了很多失地。齐景公要的是国土,不在乎少了一个权臣,战后封穰苴做了大司马。

  显然,古往今来这样幸运的“微人”不会太多。而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微人”变成“贵人”,而是不要因为“人微”而失去生活的自信。

  “人微”就一定“言轻”吗?不见得。关乎民生利益,倘忽略“微”人的诉求,恐怕难讲国泰民安,弄不好还会酿祸。孙中山说“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草民百姓的“言”,常常就是“人心”之所向。比孙中山早得多的政治家就深懂这个道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相反,官员、名流基于职业、地位、经历尤其是利益趋求,在公开场合说出不靠谱、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荒唐话,并非极个别的例子。只要有充分的自信,即便真知灼见无人欣赏、披肝沥胆无人理会,这股力量也会始终支撑信念,时间最终会证明“微人”价值的存在。

  因此,正确认知自我,不受“人微言轻”的局限,平和地面对一切人事,相信人微未必言轻,完全释放真才实学,充分表达真情实感,就同样可以活得骄傲而自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