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葛道吉:浪花的掌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23日09:17 来源:人民日报 葛道吉

  黄河,以她独特的肤色和秉性冲出最后一道峡谷小浪底,便像脱缰的野马狂飙中原。看地图,黄河仅是一条弯曲的细线,而面对小浪底,黄河便成了浩瀚的辽阔与震撼!

  278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辽阔在王屋群山,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王屋山区的民众来说,曾经守着黄河没水吃。这里有一句民谣,对过路的人,“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一盆水要先淘米,再洗菜,随便擦把脸,最后再饮牛。而今面对飘上山头的碧波,人们竟一时手足无措,有山民清晨推开家门,第一次看到小浪底的水,激动得一蹦多高:“娘噫——水都上天了!”而视水如命的许多当地民众为了国家水利工程的建设又移民他处,终于有了水又毅然放弃,无怨无悔,这就是当地民众的品行!

  眼前的小浪底,已是黄河干流上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重要枢纽。当移民们抽空回来看望自己曾经的家园时,只见满眼澄碧。昔日的生活和窑洞一起已潜入数十米水底,那里有太多的记忆……突然,一袭酸楚涌来,碧绿中就迷离了双眼。

  是黄河赋予了王屋山人特有的正直与豪放,当人们知道小浪底是黄河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她的价值与功效远远大于个人情感的时候,山民们抬起了头,把眼光望向了远方。

  这是一片滚烫的热土啊!大河奔流,波涛中有雄壮的号子声,是这里古老的黄河古渡。上世纪初叶,黄河古渡有一个叫“杜八联”的河防堡垒,是当年我地下党在豫西北有名的抗日联防组织,由当地沿黄一带的八个行政村组成。不分男女长幼,全民皆兵,手握枪,肩荷锄,用土枪、土炮、圪针墙、葫芦舟等作武器,配合我军主力部队在黄河沿线对敌作战,粉碎了日寇无数次的“扫荡”和“清乡”,演绎了可歌可泣的捍卫黄河古渡的雄壮交响曲。

  如今的古渡已淹没在小浪底近百米深的水底。大坝的上游,是清澈的湖光山色,寂静中时时泛起双桨击水的涟漪,有歌声从悠然的小鱼划上飞出:“哎嗨——人说黄河从天降唉,天上倒下了倾盆水吔,本是料姜疙瘩坡哎,鱼是俺的心肝肝喂……”喂鱼的时间到了,网箱内霎时鱼头攒动,哗哗地击水、泛白形成小浪底独特的风景。大坝的下游,是射程近百米的气势如虹的“双龙飞瀑”。那是小浪底一年一度汛期前的排水泄沙,上方喷薄而出的多条水龙,是改造了的清澈黄河水。下方洞口射出的黄龙,是黄河的泥沙。科技的力量在这里演绎着奇观,引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人流,震撼着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的每个人的眼球!

  小浪底突然变得多姿多彩,有铁锤镰刀的旗帜,一排排握紧的拳头,那是一个基层党组织的新党员在宣誓。有绿、黄、红色导游旗指引,红、白、黄色遮阳帽以队列的形式响应,小喇叭的导游词全淹没在飞瀑巨涛中。有红领巾嘹亮的歌声,随着浪花拍岸,掀起欢腾的热潮。

  那是一个母亲河欢乐和谐的鼎沸画面,北山头满是远远近近的镜头在此聚焦。一个老农看到我的镜头对准浩渺中的绿岛,深情地说:“那是西滩村留下的一坨影子。”我问:“万里黄河唯一的岛屿村庄,消失在大坝下游西霞院反调节水库,遗憾吗?”“那是国家工程,西滩村移民后条件更好了,只是没有了原来的西瓜……今天看到这么多游人,原来西滩村的800亩西瓜,也会供不应求。”老人的无比自豪很显然没有遮蔽那美丽的遗憾。

  我知道,西滩村是黄河历史上一个温柔的奇迹,就在黄河冲出小浪底最后一道峡谷迈向大平原的当口,洪荒的泥土囤积再囤积,就有了滩涂,有了村庄,有了特殊的土壤供西瓜生长。说实话,老人是在炫耀当年的西瓜,味道甘醇利落,甜而不腻。看到世界各地的人都到小浪底来,在观赏“双龙飞瀑”的震撼之余,品味一下甘甜的西瓜祛暑降温,把惬意印在心中,漾到脸上,那更是王屋山人美好的心愿了。

  面对黄河,面对汹涌的奔流,翻卷的浪花闪烁着太阳的光芒,照亮我的记忆。耳畔是“双龙飞瀑”的巨响,那是母亲河浪花的掌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