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法国中国电影节成功的背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9日20: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殷福主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郑 苒 摄 殷福主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郑 苒 摄
 第三届法国中国电影节开幕活动现场      范子毅 摄 第三届法国中国电影节开幕活动现场 范子毅 摄

  主 持 人:本报记者        张小兰

  特约嘉宾:殷        福(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采访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中国文化报社601室

  主持人:欢迎殷主任做客中国文化报社“环球文化沙龙”。9月5日晚,您代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领取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突出贡献集体”奖。在我的印象中,这是第一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获得类似的政府奖项。作为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有着不解之缘的文化工作者,您此时此刻一定会有不少的感慨吧?

  殷福: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最早成立的是两个在非洲国家的中心——毛里求斯中心和贝宁中心,因为当时这两个国家与我国非常友好,强烈呼吁我国在他们那里建立中国文化中心。但当时国家对于对外文化传播工作并不特别重视,因此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工作停顿了一段时间。2001年四五月份,时任文化部人事司副司长的我奉命率领一个工作小组到国外考察中心建设,去了法国、埃及、韩国、日本。根据那次考察结果,国家批准建设巴黎、开罗、首尔、马耳他4个文化中心。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为我国在西方国家成立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从那时候开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加速,柏林、莫斯科、乌兰巴托、马德里、东京、曼谷、墨西哥,目前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3个,加上9月18日在尼日利亚的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就有14个了。

  现在回想起来,从2002年11月巴黎中心开业至今,中心的工作和影响力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的前任做了很多铺垫工作。首任主任侯湘华的重大贡献是奠定了硬件设施的基础,她出面在巴黎非常核心的位置购买了一栋老楼,是塞纳河畔拿破仑后裔的居所,1600平方米加一个后院。后来又盖了一座新楼,2400平方米。侯湘华在任期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一些很不错的活动,效果也越来越好。侯湘华之后是李少平,继续扩大中心工作的成果。我是2011年3月到任的,两年半的时间里体会很多。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使命就是传播中国文化,开展文化交流,相互促进理解和友谊。为了这个使命,我们的确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主持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法国中国电影节活动影响很大,已经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品牌,这次获奖也与这个电影节密切相关吧?

  殷福:电影一直是文化交流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传播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一直很重视中国电影的放映和推广,每周在中心多功能厅都会有电影放映活动,每年都举办中国电影周和电影日。法国中国电影节是2011年开始举办的,当时是蒲通担任公使衔文化参赞,他参与筹划了这个电影节,联手法国最大的电影公司高蒙百代公司共同举办中国电影节活动。其实当时在巴黎已经有一个中国电影节了,叫做巴黎中国电影节,是一个华人办的,已经办了8届,仅是在巴黎举办,影响也很是有限。一位法国文化部部长的顾问建议,可以做一个更大的中国电影节,面向全法国推介中国新影片。在法方的建议下,蒲通公参和法国百代公司总裁担任主席,举办了第一届法国中国电影节,为中法电影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第一届的规模较小,一共是在4个城市举办,我国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和电影局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姜文作为特邀嘉宾带来了自己的作品。

  2011年3月份我接手了这项工作,接替蒲通担任了法国中国电影节主席,后来又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担任名誉主席,国内外、部门间形成了默契的合作。其实正如中央领导同志确定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优质、普及、友好、合作”的八字宗旨,善于合作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必须具备的能力。中国电影节的成功与“合作”二字密不可分,也生动体现了“优质、普及、友好、合作”的宗旨。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充分,第二届法国中国电影节在各个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活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观众人数大增。放映的城市也增加到7个,有我们领馆的大城市都包括了进去,比如里昂、马赛和戛纳。国家广电总局也参与了电影节的主办,提供了电影新作,配以法文字幕。

  第二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这一点是以前没有的。因为法国的文化活动太多了,没有广告宣传,电影节是很难真正取得成功的。到位的宣传是上座率的保证。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巴黎市政府赞助了上百块大幅灯箱广告,在主要街道香榭丽舍大街上两周免费宣传中国电影节。还有中法其他机构也力所能及地赞助了这次中国电影节。巩俐出席了第二届中国电影节的开幕式。法国上百家媒体报道了中国电影节,有不少法国主流媒体追拍巩俐,开幕式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主持人:观众是买票观看吗?

  殷福:当然是买票观看。百代公司拿出了香榭丽舍大街的高蒙电影院做电影节,观众坐得相当满。票房几家分成,合作得十分愉快。合作的方式其实是法方提出来的。

  主持人:您还记得有哪几部电影最受法国观众欢迎呢?

  殷福:《唐山大地震》、《辛亥革命》、《失恋33天》。第三届法国中国电影节是今年5月13日开幕的,赵薇带着她的新片《致青春》出席了开幕式,当时该片在国内刚刚上映,她的制片商只允许在巴黎放映一场,1000多人前来观看,全场爆满。这部戏比较现代,里面全是中国年轻人,很吸引法国年轻人。《泰囧》、《1942》、《万箭穿心》也是第三届电影节里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第三届观众人数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高蒙电影院门外排起近200米的长队,为了观看一部中国电影,那样的场景非常令人震撼!

  主持人:这么大的一个电影节,工作量是非常之大的,最麻烦的工作是什么?电影节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殷福:比较麻烦的工作是和外地联络,工作量很大,比较吃力。每次电影节全体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夜以继日。中心加上实习的人员一共20多人,呕心沥血地为电影节的成功倾情付出。今后如果有更充足的经费,可以考虑找一家当地公司负责承办。

  电影节的成功在于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片子要选好,我们请法国专家一起来选片,选片的原则包括题材要兼顾多样;影片国内反响要好;导演和演员在法国比较有名或被法国人认可,比如巩俐。法国的合作伙伴一直很配合支持,一个相当于我们电影局的国家电影中心一直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他们的主席每次都来参加我们的开幕式,并主持中法电影人座谈会。法国电影联盟和法国国家电影委员会也非常支持我们的电影节。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主席对我们举办的中国电影节评价很高,认为电影节使得法国主要城市的人们有机会看到中国电影,并表示愿意和中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扶植一些中国的年轻导演,合资或合作拍片。

  现在看来,持续不断地举办电影节,才会形成品牌,让法国人形成条件反射,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来观看中国电影。电影节也带动了法国观众对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关注。

  主持人:电影节对中国文化中心的知名度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作用。其最大的启发在于中国文化中心可以走出自己的场所,与法国各界合作,用中心的品牌,把中国文化活动办到法国全国各地。

  殷福:确实是这样。与法国著名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机构合作举办活动,不断延长中国文化中心活动和影响的半径,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年我们还有一个可喜的突破,我们拿到了法国的培训资格证,这意味着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可以走出中心,与法国社会上的各种机构合作,把培训办到法国各地去。这样可以极大缓解中心场地和教室不足的困难,为学员人数的增长提供无限的可能。

  其实,举办中国电影节只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一个活动项目,突出体现了中心大量的日常工作和品牌文化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特点,通过法国中国电影节,可以管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工作效果。最近,我正在联系罗丹博物馆与中国相关机构互办展览的事宜,此次回国也是陪同罗丹博物馆馆长舍维约女士在中国洽谈合作。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地改进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和发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更大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使得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成为具有真正影响力的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窗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