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出版人访谈 >> 正文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融入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9日19:57 来源:光明日报 吴 娜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一个让亿万孩子感到无比亲切的名字。

  它旗下的《幼儿画报》《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等报刊,引领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不同阶段的成长;它出版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丁丁当当》《一年级的小豆包》等一大批优质少儿图书,为广大少儿读者提供了健康丰富的心灵养料。

  “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祖国,为了世界”,秉承这样的办社宗旨,中少总社始终坚持主流导向和健康品位,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中国少儿出版的排头兵。

  整合出版资源,提升内容原创能力

  “坚持做内容,内容创新是出版单位的核心能力。”谈到这几年的发展,中少总社社长兼总编辑李学谦毫不迟疑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离开内容创新、信息传播和文明积累,出版就没有意义;出版,就是要为文化产业提供内容基础、品牌支持和价值引导。

  基于这样的理念,从2007年开始,中少总社开始调整出版结构,压缩教辅书的出版规模,提高大众图书的比重,并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大力度整合出版资源,提升内容原创能力。

  2007年,依托发行量逾180万册的《幼儿画报》的品牌、作者以及发行渠道资源,低幼读物出版中心成立,开始出版低幼图书,并迅速显现出影响力。2012年,中少总社低幼读物的销售码洋达4亿1000万元,占全社总码洋的近一半。

  2009年底,在发行量超过100万册的原创文学刊物《儿童文学》的基础上,儿童文学读物出版中心成立,开始出版中长篇小说,推出金牌作家、儿童文学典藏等系列。其中新书在40种以上,重印率100%,每种平均发行5万册。

  在儿童文学读物出版中心成立之前,编辑只负责《儿童文学》杂志的稿件。《儿童文学》的作者如果想发表中长篇小说,还要另找出版社。李学谦提出:“既然儿童文学编辑部具备上游作者、下游读者和中间渠道这所有的出版资源,那为什么只种青苗不收果子呢?”

  儿童文学读物出版中心的成立,有效地整合了杂志原有的资源,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为中少总社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也为繁荣国内儿童文学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青年作家陈柳环,原是海南一家银行的职员,现已是儿童文学界知名的专业作家,就是一位通过《儿童文学》杂志成长起来的作者。其作品《萝铃的魔力》是一部关于友情、勇敢、成长的长篇魔幻系列小说,已推出5部,在儿童文学界掀起热潮,累计发行超过200万册。

  书报刊互动,资源共享,中少总社藉此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原创板块,内容创新能力也逐步增强。

  少儿读物的编辑工作也是教育工作

  现在的中少总社,是由中国少年报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合并组建而成的。

  李学谦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叶至善的两条编辑观对他影响至深:一是少儿读物的编辑工作也是教育工作;二是编辑不应只是剪刀加浆糊,而应参与到作者的写作之中,凭借其对市场的了解和对出版实际的要求,去引导作家。

  被誉为国内幼儿第一大刊的《幼儿画报》,就是以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作为办刊的基本依据,按照其中提到的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五方面规定去策划选题。杂志出版后,编辑部还要组织教育专家评估、幼儿园试读等活动。严谨的编辑流程,保证了正确导向的落实,形成了《幼儿画报》的权威品牌。

  走进《幼儿画报》编辑部,会看到一个常年摆放的大纸箱,里面放满了读者来信。多年来,编辑部做到了有信必复。来信中常见的是家长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困扰,这些都变成了低幼读物出版中心的图书选题,并据此组织作家进行创作。金波、高洪波等著名儿童作家,就常常接到这样的“命题作文”。

  “专业少儿出版社要想引领少儿出版,就要拿出专业的水准来,使自己的出版活动更好地融入教育,融入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谈到当下正在进行的少儿出版市场整治,李学谦说,对已发现的少儿出版的问题,中少总社也要引以为戒,今后要继续加强对编辑队伍的建设,把坚持导向落实到行动中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