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菲利普·克洛代尔《香味》:记录生活的气味(余中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8日14:28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余中先

  我小时候,读某科幻小说,谈到未来看电影时,在看到画面的同时不但能听到声音,还能闻到气味。当银幕上出现菜市场的镜头时,观众就能闻到鱼的腥味、花的香味、果菜的清香;而当观众看到地下室的画面时,鼻子里充满的则是潮湿味、发霉味。

  长大后,读外国文学,发现有那么一些文学作品,用笔头来描绘气味和滋味,如法国名著《追寻逝去的时光》(通译《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这 位住在巴黎奥斯曼林荫大道的“隐修士”就用一杆美食家的羽笔,特别细致地描绘了往日的美味佳肴。可以说,在这部文学名著中,主人公的一切回忆都从“滋味” 出发,都来自一种细微的、似有若无的味觉:它突然就从一杯普普通通的茶里,从泡在茶里的小玛德莱娜蛋糕中,让童年的记忆突现于眼前。

  还有一些把色、香、味写得活龙活现的小说。“色”与“味”的例子不胜枚举,暂且不表。而以嗅觉闻“香”的例子,最著名的有德国人聚斯金德的《香 水》和法国人西蒙的《佛兰德公路》。《香水》中主人公格雷诺耶“闻香识女人”,《佛兰德公路》中的西蒙“闻臭识骏马”均堪称佳构,其中《佛兰德公路》那一 段写军马身上散发的酸臭味与战场上的硝烟味混杂在一起,使人难忘沙场的血腥。

  如今,当读到法国作家菲利普·克洛代尔的最新作品《香味》时,我也不免会有一种全新的味觉和嗅觉感受。这位以写小说出名的作家,现在通过散文的 形式,一股脑儿钻进了千奇百怪的香味之中。单单凭借这一部《香味》,克洛代尔无疑就可以在描写气味和嗅觉的大作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香味》2012年由法国巴黎的斯托克出版社出版,可以被看成一部随笔作品,因为它是以各种香味为引子,由嗅觉的种种刺激串联起人生回忆的碎 片。全书各章以字母顺序排列,分门别类地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63种香味,从以“A”开始的“Acacia”一直到以“V”为首字母的“Voyage”:例 如父亲的须后水、母亲的防晒乳、小女友的亲吻、叔叔的套头毛衣、田地上的干草垛、动物的腐尸、干净清新的床单、湿漉漉的公共淋浴室、钢笔墨水、炉火中燃烧 的煤块、烤肉上撒的蒜蓉、高卢女人和茨冈女人牌香烟……

  菲利普·克洛代尔是在用文字来刺激我们的嗅觉:随着对他一篇篇文字的阅读,好像真是有一股股的奇妙气味扑鼻而来。种种气味或甜美,或苦涩,或辛 辣,或简单,或精致,或温和,或忧伤,在作者敏锐的感知和细腻的文笔中,日常生活中的零碎物件带上了属于自身特有的一种气味,镀上了一层温暖人性的光。回 忆中,有美好的初恋,那是小姑娘们丝绸一般的头发;有趣味盎然的学校生活,那是小伙伴足球运动后的淋浴……这一切集合起来,形成了一盒美味的巧克力,令读 者细细地品味生活的种种滋味。

  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父亲形象的回忆,便是与“美能须后水”的香味密不可分的。那时候,身材高大的父亲每次剃完胡子,就会拔下剃须刀插头,把电线 缠起来,然后放进梳妆柜。然后,神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只见他拿出一个装满绿色液体的扁平大瓶子,上面写有广告语“美能,给我们男人用的”。接着,父亲摇晃 一下瓶子,朝自己左手手心里喷出“麦束状的水柱”,又很快地用手掌拍打几次自己的脸颊、下巴、脖子。

  “我们突然间闻到一股强烈的薄荷醇和柑橘的香气,再加上盘旋在空气中刺激鼻孔的酒精味,这香气显得更加浓郁。但随后这味道隐约淡去。只剩下一种 让人联想到花园里的蜜蜂花、柠檬和薄荷的气味,我有时喜欢咀嚼这些,翠绿的叶子和淡淡的药茶、黄色的果皮,还有胡椒。”父亲朝童年时代的小菲利普弯下腰, 火热的脸颊凑了过来让孩子亲吻。“老规矩了。他的脸颊变得格外柔软,这是一种没有任何男子气的柔和。剃胡须和须后水奇迹般的作用,让我父亲从一个成熟的男 人又变回了婴儿。”

  再如,作者回忆了当年温泉游泳池中戏水的经历。一走进玻璃门,潮湿的硫磺味迎面袭来。“就像一个彻底的、病弱的、裹人的吻”:“在这个没有圣坛 的神殿,空气似乎在飒飒作响,说话声和淙淙水声从巨大的圆形水池里飘散出来,人们漂浮在水面上,一边想象着看不见的源头,从大地断层中释放出这种有益身心 的泉水,散发出药物和死水的气味,一滴氯水就能让它生成略带刺激性的烟幕,让人清醒而且极度兴奋。”

  当然,克洛代尔写气味不光是单纯写气味,他是要从对气味的回忆、描绘、联想中,寻找当年生活的情趣,重温甜美的亲情,体会人生的真谛。《香味》中,以“套头衫”为标题的那一章,读来就让人觉得分外亲切。

  叔叔来帮忙盖房子时穿的那一件套头衫,菲利普·克洛代尔始终保留着。它并不漂亮,作者也并没有描写它的质地、品牌,读者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颜 色的。但是,这件套头衫之所以非同一般,之所以被作者当作宝贝收藏着,完全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当年帮家里盖房子时,叔叔就曾穿着它,每天干上10个小时 的活,这件普普通通的套头衫浸透了灰尘、石灰渣、石膏、灰浆、蓝色高卢女人牌香烟和啤酒的气味,当然也浸透了叔叔的汗味。后来,叔叔死了,但他的套头衫却 留了下来,搁在了家中的矮凳上,“几乎像个人一样”, “疲惫不堪”,衣服纤维上“盘踞着两点新鲜的灰泥斑”。

  “我把自己的脸埋进去,就像投入自己热爱的人的臂弯,我哭了。我的叔叔就在这里,强烈存在着,在香烟冷却的气味中,廉价的须后水淡淡的余味中,水泥的灰尘中,墙纸的胶合剂气味中,从这件衣服无意中汇集起来的炼金术中冒了出来。”

  写气味不为别的,为的是记录生活,怀恋亲人,保留人生。

  菲利普·克洛代尔在法国文坛上确实是一个写作的高手。他的小说《灰色的灵魂》获得了2003年的勒诺陀奖,在法国受到普遍关注,还被译成了包括 汉语在内的22种外语,并被拍成电影。《林先生的小女儿》(2005)则细腻又深情地讲述了关于流浪与友谊的故事,它以一种质朴的笔调,编排了平凡无奇的 情节,营造了一种迷人的节奏,把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写得如阳光般的温暖和煦。另一部《布罗岱克的报告》曾获得2007年的法国中学生龚古尔奖,小说讲述了 法德边境某小村庄中一个神秘异乡人被杀害,村里惟一的大学生布罗岱克负责起草交给上级行政机构的报告。在调查过程中,本身也是“外来者”的布罗岱克回溯异 乡人到达村庄后发生的怪异事件,发现了村民许多隐藏的秘密,一步步揭开人性的黑暗、丑陋,也唤醒了自己在战争中痛苦不堪的回忆。

  克洛代尔曾于2005年和2011年访问中国,笔者曾与他进行了文学会谈。当我问到,他与法国大诗人保尔·克洛代尔是否有亲戚关系时,他摇头否 认。但不可否认,两位克洛代尔虽相距100年,却都是法国文坛上的大师。不信,请读菲利普的《香味》《灰色的灵魂》《布罗岱克的报告》,还有保尔的《缎子 鞋》《正午的分界》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