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新作赏评 >> 正文

点滴积成的光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7日16:2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都市节奏都市节奏
大明湖北极阁大明湖北极阁
高原高原的蓝天
古柏积翠浓古柏积翠浓
古都新绿古都新绿
鼓乐国安鼓乐国安
泉水人家泉水人家
颐和园苏州街颐和园苏州街

  有一天在解放军报社院里碰到仓小宝,让我去看他的新作。当我在他的工作室看到立于墙面的那些大尺寸的中国画作品时,我眼睛一亮,心里暗自称奇:他什么时候开始画了这么多水墨人物画作品?仓小宝作为著名的军旅画家,创作过大量的插图、连环画、版画、宣传画。他的版画《操劳》入选第七届全国版画展,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在“中国美术馆1942—1983年藏品陈列展”中展出。连环画《高山下的花环》获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他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首届进修班,师从姚有多、张立辰、贾又福、韩国榛等先生。从事报纸美术工作的性质,使他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实践他对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和探求。以后我看他画了一些中国画水墨山水画作品,呈现出他对水墨艺术诸多的想法和期望。而这次他的水墨人物画真是震动我了。常听人说50至60岁这个年龄段是艺术家创作的黄金时期,看了仓小宝的近作,我完全认同了这个说法,而且从中受到鼓舞,因为我也处在这个年龄段。

  中国历史上人物画创作虽然拥有吴道子、张暄、周昉、任伯年等艺术巨匠,但整体成就似乎不如中国历史上的山水画。除了意境的不同,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人物画较之山水画要难,难则不容易出成绩。到了近现代,中国的美术教育引进了西方绘画的解剖学、透视学等科学的观察和表现方法,人物画创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以蒋兆和为代表的用水墨表现明暗的技法到以何家英为代表的用精准的造型说服观众的理念,的确使中国当代的水墨画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观仓小宝的作品,受蒋、何二人的影响远多于受历史上大画家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造型和水墨是架构其作品的两大因素,在仓小宝的人物画中,以素描的方式造型,人的脸部、衣着服饰均有明暗,着色也是以写实的方式呈现。如果仅以这些因素来评判,中国这样的画家很多,因为有着西画意识的中国画创作在当代的中国已成为一种新的模式,我们对这类作品,由于私空见惯也常常兴奋不起来。可是我的确在仓小宝的画面前感到惊喜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仓小宝的这些人物画以少数民族的题材见多,也有些作品表现部队生活,亦有《我为祖国守边陲》这样的有人物的山水画。题材的丰富性拉撑了我品读作品的时间,画法的多样化也会使观者葆有看画的新鲜感,包括他画面丰富的细节,都会使人有更多的时间在画上流连。这非常符合接受美学的要义:观众和艺术品有要有更多的互动,包括人文知识在观者和创作者双方的储备都会使一件艺术品放出异样的光彩,慢慢的我明白那些让我惊喜的根源了。

  首先仓小宝的画有严谨的造型,画面有丰富的细节和水墨层次,这在时下的中国画领域里不多见。《春深树翠》中黎族少女体态准确舒展,浓淡墨色搭配的程度也符合西画中的透视法则,大面积的果树和草地铺在人物的后面使整个画面相当饱满。传统中国画中对空白的意念在仓小宝的画里已经不重要了。像《风雪行》中的雪地,我们看到的是直观的雪地而不是想象的雪地。还有在《我为祖国守边关》这幅画中,他把非常写实的山峰和哨卡用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法组合进一个画面里,使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有一种特别的空间感。总之,仓小宝敢于打破常规同时又在具体的细节之中尊重客观的存在,这种不拘成法的对空间关系的置换处理使他的画平添了几分新意。

  仓小宝的造型能力得益于他长期的工作环境,他从1979年到解放军报社美术组任编辑至今已30余年。作为美术编辑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要创作大量的插图、速写和连环画,不要小看这类纸上作品,他对一个人的锻炼是全面的。从画面的整体布局到造型的熟练,对黑白灰构成的理解,久而久之都会得到提高。我们在仓小宝的这些中国画人物作品中,都会看到他在插图作品中表露出来的审美取向。如表现海南黎族风情的《新娘的喜日子》和《心事》等作品,构图均衡饱满,人物和环境的关系用疏密有致的线条组成。的确,仓小宝的作品在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线,各种长线、短线甚至点。在传统中国画论里,点就是线。这些丰富的线伴随着墨色的浓浓淡淡被仓小宝非常有耐心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直到构建起一幅精美的艺术品。仓小宝在艺术上的成长之路,也如同他的作品,也是一个长期的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从那些不起眼的报头、插图,开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光彩起来。仓小宝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人质朴、做事认真,真是画如其人。唯有他才有这样的创作路程,以笔贴纸,不夸张、不取巧、踏踏实实。在我的眼里,他的画没有那些虚妄的炫耀,只有一种质朴的美,沁入我的心里,让我感动。(袁正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