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作品 >> 艺苑 >> 正文

笔携黄河水 心合造化功——黄河画家徐惠君作品解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6日09:41 来源:中国作家网冯 旭 陈 磊

  中国人对水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文人墨客吟咏唱和之余,亦以水入画,并与山一起,形成了华夏独有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绘画。就绘画论,至晚自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到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对水的描绘已经逐渐成熟,尤其从唐末江南成为文化重心开始,卫贤、赵幹、郭忠恕等已经逐步将水的描绘手法多样化;后世更是有专门画水之作,如南宋马远的12幅《水图》,将水的不同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水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留白或稍作晕染,二是线条勾勒水纹。这种传统的画水方法已经极为成熟,但不可否认其已有的程式化倾向。传统的绘画样式和符号已经不能准确表达现代生存环境下画家的精神体验,现代绘画的样式在画家不断体验自然、体验生存感受的变化中也逐渐发展变化着。如何在继承传统之外有所突破,是当代画家面临的困境。青年画家徐惠君钟情波涛,积十数年之功,博得“黄河画家”的美名,创出一条画水的新路。

  展开他的黄河画作,只见迎面滚滚波涛,挟万钧之势呼啸而来。勇流急湍,万马齐奔。悬崖峭壁之上,似珍珠四溅,五彩缤纷;坠落霞端,如地动山摇,浩浩汤汤;奔流往复,逆溯回波,又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画家曾言自己的创新之路,最初都是来自对黄河的探源:“在目睹黄河壶口瀑布汹涌澎湃的那一刻,我找到了灵感,看到了希望!”从画面的表现手法和淋漓畅快看,他确是在画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感情。

  惠君的黄河画作是对古人和今人的超越,所呈现的是“致广大,尽精微”,在博约与细腻之间皆有所取,也更倾向于绘画的本体追求。既能传达黄河之精神,又能刻画水流纹波之细腻。

  在中国画批评中说的最多的三个词是“气韵”、“笔墨”、“写意”。传统画作中“笔墨”为主线:笔表达气、阳刚,主体是写;而墨表达韵、造境、抒情,呈现阴柔之美。但是,由于古典语境的缺失,传统笔墨既已成为装饰符号,后人必须有所突破。当代大多数画家、理论家在强调笔墨至上时,不免眼高手低:既难以把握绘画之要领,又弱于抒写,乏于表现。如此而言,与其保守笔墨不放,不如打开思路,给水墨画以充分的展示天地,当代的水墨画实践尤为探索的有效途径。

  而惠君画作的手法表现正具典型的“现代性”,既有对西方写实表现手法的借鉴,也有水墨化的强烈倾向:阳刚之美通过构图的宏大、构造的雄浑来表现,而细节则依赖于形意的把握和墨韵的细微变化。这种表现手法是从对黄河直接的观照中得来,绝去传统笔墨歧径,从写生中探索出一种既避免了程式化、又与现实情景相结合的新的表现手法和笔墨与图式的个性统一。难怪有人言其笔墨图式为“风雨皴”,因具有极强的笔墨表现力,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个性笔墨图式。

  惠君画风,从创新中求得,但与传统道路可谓殊途同归。其黄河波涛的表现上已更趋成熟,甚至已有“技进乎道”的形器突破。尤其是近年的逸笔草草之作,不仅暗合传统笔墨情趣,而且舍形悦影,含写意之妙。于笔法上,虽由写生中来,但仿佛脱胎于叔明之牛毛皴,融合马远之斧劈,兼带徐渭狂草之体势,意化云林之折带。画作表现中,与波涛相映的黄土高坡,也一起呈现苍莽浑厚之境,这未尝不是对黄土千沟万壑表现手法的丰富;于笔墨上,爽利而熟练的笔触,落实到物象实处,又以水墨化之,虚实对比,是所谓“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清·方士庶《天慵庵随笔》)。称惠君画法为“风雨皴”也好,“波涛皴”也好,总之作为画黄河水已进入自由王国的徐惠君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从唐朝始,逐渐从宫观壁画走向私人居室。相应地,绘画的审美和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即绘画的文人化。传统绘画的视觉张力转向对写意与“内美”的关照,而具有雄强审美的绘画大多随建筑坍圮而荡然无存了,近现代开始后人才能在敦煌等石窟中遥想当年的风采。传统绘画中的汉唐雄风可以说一去不返,这也是近代中国画革命的缘由之一。回归汉唐的“大河寻源”即是这种审美内涵的挖掘,惠君黄河画作所体现的也正是对华夏民族内在活力的追寻,那一泻千里、奔涌翻腾的波涛是汉唐精神最好的写照。

  但是,时过境迁,离开汉唐中华民族昔日“步天威于四方”的时代语境,今天单纯的复古并不能真正回归昔日的雄强。如闻一多所言“中国文化史上每一次放光,都是受了外来的刺激”(《复古的风气》),现当代绘画面对西方丰富的资源,只有广泛借鉴才能焕发传统绘画的活力;西方强大的写实能力、绘画本身的崇高与壮美的美学风格,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所不能及的。面对当代视觉文化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快餐文化时代的消费特点,充分借鉴西方的写实技巧和形式手法,在把握艺术规律和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与传统绘画并行不悖的一条求新之路。惠君黄河画作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审美内涵:于宏观处,气势雄浑,充分利用西方焦点透视产生的纵深效果与空间感、立体感;于细微处,将波涛的神采以精准的形体和细微的色彩变化表现出来。整体上,又将形、色寓于波涛汹涌澎湃的动势展现,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总之,惠君的黄河画作既追求中国传统精神的雄强博大,又在借鉴西方手法后精细入微;他的画作以中式笔墨呈现西画之效果,却又暗合传统笔墨内涵,正所谓致广大尽精微。所以,在黄河的传神上,惠君已能“独书己见”。

  在“黄河画家”的名气之外,惠君亦不放弃继续的探索,他还在笔墨重彩系列上有所开拓,颇有诗意:或是荒寒凝重,或是春艳冷丽。多绘“寒潭渡鹤影”作品,令人起空灵飘逸之思。惠君作为锐意创新的画家,画作中几乎所有的物象表现都用自己的“符号”,如在此重彩系列中,芦苇以暗红的短小笔触交叉层叠,深沉之外颇得装饰意趣。

  惠君人如其名,而为人、作画朴实真挚。其《与画一起走过的日子》一文谈人生,平实叙说中天然有一种真情在,可知他对绘画的追求一往情深;论绘画,直截大方,潇洒自在,这从他那淋漓痛快的笔触和喷薄而发的豪放亦能读出。

  今日的惠君刚到不惑之年,正是大展风采的最好时光。他在先前十数载苦修和钻研的基础上,勤勉不懈,已然成果丰硕。相信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必能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绘画道路,并将审美体验融入画作,继续为黄河赋彩、为天下名胜传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