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叶永烈先生电邮,得悉美国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波尔于9月2日去世,享年94岁。我即刻想起与波尔相关的两件事:一是1997年7月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召开期间,我曾跟与会的波尔夫人 伊丽莎白·安·赫尔有过一次愉快的交流,了解到波尔的一些情况;二是阿西莫夫在其自传中提及的一桩跟波尔早年科幻生涯关联的趣事。
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个推销员家庭的波尔比阿西莫夫略大,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38年9月的“未来人”(Futurian)聚会上。当时他们都只是18岁出头,属科幻小说爱好者俱乐部中的一员。在阿西莫夫眼中,波尔很不寻常,“他是我所遇到过的最聪颖的人之一” 。
波尔的童年动荡不安,大萧条又迫使他在高中就辍学。他尽量弥补这一点,并以幽默的方式对待此事,称自己为“高中辍学生”。不过,阿西莫夫提醒说:“千万不要上他的当。他拟订了一个计划,坚持自学。最后他掌握的知识比许多像我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要多。”
那 时候波尔不断地为科幻小说爱好者杂志及专业杂志写信或撰写专栏文章,谈论他对科学与社会问题的看法,并且很早就担当了自由撰稿的专业作家、科幻杂志编辑、 科幻作家的文学代理人等多个角色。1942年,阿西莫夫正在写一篇中篇科幻小说,按要求必须在一个星期左右交出,可他陷入了困境,写不下去了。这时他想到 了聪明的波尔,最后也确实是波尔及时、到位的指点,让他摆脱了写作上的阴影。
阿西莫夫只记得他们当时站在布鲁克林大桥上交流,但是他遇到什么具体困难和波尔的解决方法他却记不清了。
波 尔自己创作科幻小说也有卡壳的时候。那是在1951年,他根据自己从空军退役之后担任过广告撰稿人的一段经历,构思了一部有关太空商战的科幻小说。可写到 半截儿的时候,他被难住了。于是他找到“未来人”中的好伙伴西里尔·考恩布鲁斯帮忙,写出《轻轻松松赚大钱》的行星,连载于1952年的《银河》杂志。 1953年,它以单本小说的形式出版,名为《太空商人》。这本书使得波尔和考恩布鲁斯名声大噪。从此以后,他们两个人都成了重要的科幻作家。
《太空商人》以22世纪资源日益短缺的地球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围绕金星开发而展开的血腥商战故事,让人沉思未来世界将面临的一切。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当代最优秀的科幻讽刺小说”已被译成30多种语言,不断再版,成了畅销不衰的科幻经典。
波尔对探索人类和人类社会未来的种种前途很感兴趣,他把科幻小说称作“警世文学”。他认为,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涉及的许多主题,如人口过剩、环境污染、战争、高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有助于提醒人们注意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长远后果,并且敲响了警钟。他曾说过:“讽刺一直是科幻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当你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时,可以很容易地回头去嘲弄地球上发生的事情。这么写也很安全,不会出事。”
1983 年7月,波尔曾随6位美国科幻界同仁访问中国。据叶永烈回忆,在上海的见面会上,波尔畅谈了自己对科幻小说创作的看法。他指出,科幻小说对于科学发展,起 了重要的作用。例如,30多年前,已经出现了关于空气污染危害人类的科幻小说。这些科幻小说发表五六年之后,科学家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才出现关于空气污 染的科学论著。
1974年至1976年,波尔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 1980年,他被选为世界科幻作家协会主席。在科幻界,波尔几乎获遍了每一种荣誉,他还有一个迄今恐怕无人超越的“业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波尔曾是 美国70%以上的科幻作家的代理人。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评论家詹姆斯·冈恩赞誉他是“科幻界文艺复兴式的人物”,还称“他是广播电视答问节目的嘉宾,一个 老练的现代科学观察家,一个大为吃香的未来学家”。
《太空商人》,弗雷德里克·波尔、西里尔·考恩布鲁斯著,廖七一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8月出 版
《中国科学报》 (2013-09-13 第14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