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回忆录撰写者—— 普通老人的专属传记作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3日14:26 来源:西安日报
  面对回忆录撰写者的纸和笔,老人总能侃侃而谈 (记者 王旭东 摄)  面对回忆录撰写者的纸和笔,老人总能侃侃而谈 (记者 王旭东 摄)

  职业介绍:记者所言的回忆录撰写者,有别于为名人整理传记的成名作家或写作组。虽然都是文字工作者,但他们将目光投向的更多的是身边的普通老人,为老人整理一生的故事,并将之作为私人家书流传下去。

  入行难度:★★★★☆

  热门程度:★★★☆☆

  ■记者 裴磊 实习生 赖紫嫣

  回忆录,听起来似乎都是名人大家的事。但在接触过不少老人之后,王东觉得原来普通老人的故事也是如此精彩,儿女却很少有时间去倾听。“为什么我不能成立个专门为普通老人撰写回忆录的机构呢?”在听过不少老人的故事后,他最终下定决心来做这件事情。

  感动与遗憾 让他们结成合伙人

  一次对陈星林老人的采访,让王东至今记忆深刻。“当时我所在的媒体让我去采访他们‘文革’时期是怎么保护吴昌硕画作的。”王东说围绕着这个主题,他约到了陈星林老人。老人动情而又条理清晰地回忆,甚至连指间快要燃尽的香烟都忘却了。但除了他和另外的老人用涂成墨色的黑竹竿糊弄过非要在吴昌硕珍品《达摩像》上打叉的红卫兵,老人当年跟随部队南下等故事也很值得人回味。“但报道只能选取一部分,我也很遗憾。”

  因为曾在多家媒体工作,王东说他有幸结识了许多老人,老红军、老教师、老文化工作者、老戏曲工作者……“你也能理解,每次采访的时候,记者的目的性都比较强,每次要采访的可能只是老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但老人想讲述的却有很多。”王东说,好多次他都限于文章主题,无法呈现更为全面的内容。

  “最初,我还常建议老人的子女有时间多听听老人们的故事,因为老人的故事确实值得回味。一花一世界,何况走过数十年春秋的老人?”但王东说有次他突然明白,自己其实也没做到,“我爷爷当年就是我们那儿的游击队员,新中国成立后还当过首长的勤务兵。但除了这些点滴,爷爷一生的故事我也没时间完整倾听。”

  惭愧的王东说他一下想通了,“为什么我不能成立个专门为普通老人撰写回忆录的机构呢?”他便将想法告诉给了圈里的几位好友,“原来大家也都有这种感觉,我们一拍即合。”于是,王东和3位圈内好友在今年7月成立了西安第一家个人回忆录撰写机构——吾忆回忆录工作室。

  梦想与困境

  关注平民情怀一直在努力

  “很多人都以为,回忆录是伟人、明星才有资格写的。其实普通老人,特别是一生之中走过解放、‘文革’、改革这么多历史重大变革的老人也有资格。现在文学界,特别是剧作界都在关注宏大历史下的平民情怀,个人的回忆录何尝不是一种平民情怀?”

  “许多人都和我们一样,很难有时间完整的听完老人的故事。但撰写成回忆录,子女在闲暇的时候,翻阅父母的故事,不就更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体味他们的人生故事。阅读父母,就是在阅读家庭最宝贵的财富遗留。”

  “我曾经报道过《1942》的上演,让西安众多老人第一次走进了电影院,并老泪纵横,这证明老人是愿意回忆的。而且现在西安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20万人了,个人回忆录作为对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这个市场是很大的。”

  说起工作室的起因,和未来的市场愿景,王东和他的小伙伴们头头是道。但谈起具体的业务,大家却都说“不容易”。“确实,一开始我们想的有些简单。”王东说不但每位老人要进行数次长达三四小时的采访,还要整理数万字的采访笔记;更麻烦的是由于许多老人记忆已经不是很准确了,所以他们要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还原、追溯每一个翔实、准确的历史大背景。

  “我们想呈献给老人的是一本翔实、严谨的回忆录。”虽然工作室成立两个月来只接了3份单子,但王东说他们依然会按照专业传记的标准做下去,“甚至我们还想,等撰写的回忆录多了之后,将老人的回忆录捐献给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让更多的人了解普通老人精彩的一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