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张炜:千年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3日10:43 来源:河北日报 张 炜(山东)

  宣纸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是值得好好炫耀的好东西。谈到中华文明,有一部分就是萃集在这种特殊的纸上的。它宜于保存,虽然又薄又皎,柔软如丝,却有千年不毁的顽固性,并非脆弱之物,所以,又有“千年宣”之美称。

  一张上等的宣纸,不必着墨,只要放在面前就可以有一番好观赏,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它素洁的质地,均匀的纹理,出乎想象的柔韧,水一般的随性润滑,都让人爱不释手。怪不得一张上好的古宣,会有那么昂贵的价格,因为它实在是太可爱、太难得了。它自身所凝聚的传统与智慧的美,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宣纸引诱人们去绘画或书写,同时又使人不忍玷污它的洁净和清白。一张宣纸摆在那里,似乎就足以代表了东方,尤其是代表了中国的艺术和中华传统思想。洁白无一字,却似乎写满了思想,充满了意味,这真是一种奇妙的纸。文化人爱纸,最爱的还是宣纸。

  绘画本来就是一种缓慢的功夫,是镌刻心迹的一种方法,恰如大诗人杜甫所说:“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古人一张画会画上几个月,其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其成品也合乎价值。如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一直画了三年。俄罗斯大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前后竟画了十年。这使人们理解到,什么才是大匠气概与生命的耐力。古人的狂快之画只是偶尔为之,那不过是偶有挥洒的一次即兴情逸罢了,是工细之余,是长久脚踏实地奔走后的一纵一欢,并非是常态;即便是以快画为长技者,也同样构不成画界的常态。

  中国艺术即是一种写意,绘画的工细和粗放都是写意,所以,绝不可按笔触的大小来论写意的“大”或“小”。至于“文人画”,那也是文章之外的业余逸兴。这种逸兴,当然也会换来另一种艺术的灵性,使之成为生命特质与个性情怀,以及学问修养的全面综合。但画家本身毕竟首先要是知识文人才行,这是一个无法省却的前提。

  古登州人从殷实富裕之家到平民百姓,最愿收藏字画,所以,该地区一直是现代收藏家最愿光顾之地。县城一户有大来历的人家,上世纪40年代中期被毁家,仅名贵字画就焚烧了整整一天,那真是艺术珍宝堆成了山,可惜,当时的人正拼死投身到战争当中,顾不得也认不得这样的珍宝。

  古登州人历来有一个美好的传统,就是在秋天里烧制出上好的木炭,以备大雪封门时生起火盆。这火盆差不多要被家家端上炕桌,旁边即是笔墨宣纸,然后,开始了暖意融融的写字作画。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太太,也能画出相当不错的梅、兰、竹,那些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男子要站在炕前,看一家妻小写字描花。这里每个大村落或城镇,都有自己的书画名家,其作品与大地方的名流作品一起得以保存。今天,胶东一带书画市场上,常常出现一些没有名头和来历的古书画,打眼一看即是杰作,大半也就是一些功底深厚的地方名家所为。他们的画名还没有记载到书上,可是,他们手下的功夫却并不含糊,格调气度也别具特色。

  人世间最难识别和鉴定的,也许就是艺术作品了。宣纸上的痕迹格外晦涩,无论是字还是画,墨分五色,俗眼迷离,非得有修养有品格的人,才能指认优劣高下。自过去到现在,那些无才无品的书画家往往要躲避方家学人,却会极力接近商官人士,因为那些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了借助于金钱和权势的力量。可是,久而久之,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成为人们鉴别真伪艺术家的一个寻踪方法。

  文学也是如此,文字艺术的内向性一点也不亚于书法绘画,它寻找的也是相应的心情和灵性,没有这些,也就不会识别和呼应。自古以来,对于艺术的胡言乱语和颠倒黑白是最常见的。由于书籍可以印刷,宣纸可以保存千年,所以,留在上面的痕迹也就可以交给久远的时间了,可以让人在漫漫时间的长河里去识别,这时的人们,才能心眼俱明起来。

  一些寻觅古宣的人在胶东地区来来往往。还有古墨,一方芬芳四溢的名墨同样价抵千金。一个地区艺术的发展总是和传统密切相关,而一种传统的形成又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富庶的古登州一带是齐国的腹地,也是莱国的经济中心,比如,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工业就从这里兴起。炼铁、渔业、丝织和陶器制作的兴旺,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莱国不仅从经济上壮大了齐国,而且还从文化和艺术上强化了齐国。后来,齐国闻名天下的学术和思想,还有音乐,都可以从中嗅到东部海角的浓烈气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