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李冬:琐忆中石先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1日1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李 冬

  欧阳中石先生曾是我的授课老师,屈指算来,先生今年已有八十余高龄。虽然中石先生早已是誉满中外的书法大家,但他始终谦谨地称自己为“教书匠”。中石先生曾在首都师范大学开书法专业之先河,弟子中也有不少书法名家。如今先生的年事已高,体力与精力已非昔日可比,当年他那英俊洒脱的身影、幽默豁达的性情、爽朗活泼的个性,仍一幕幕在眼前闪现。中石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学识渊博的忠厚长者,又是一位满腔正气的热血男儿;他不仅是一位诲人不倦、和蔼可亲的教师,在京剧艺术上亦颇有造诣,他是京剧名家奚啸伯的大弟子,在京剧《空城计》里饰演的诸葛孔明,曾赢得观众的一片赞誉之声,获得了不少京剧名家的首肯。中石先生的那些教学轶事、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佳话,至今仍为同学们津津乐道。

  五十多年前,欧阳先生教我们的语文课,那时,他大学刚刚毕业,初登讲台,血气方刚,神采奕奕。先生的身材瘦小却精干,同学们课下评价他是“身不满五尺而心雄万夫”的汉子。他那一双眼睛,隔了厚厚一层镜片,同样显得炯炯有神,给人以入木三分的感觉。中石先生第一回上课写下的第一行板书,就令我们赞赏不已,每个字都显得气韵飞扬、不同凡响。先生讲起课来,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每讲到动情处,原本威严的先生变成了一位个性张扬的诗人。听中石先生的课,实在是难得的文化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我们人生的方向,在同学们的心头播下了将来一定要干一番事业的种子。

  我在中石先生的谆谆教诲下,度过了三年难以忘怀的时光,先生给了我春天般温暖的爱。由于师生情谊甚笃,我和他的交往较多,每一次与先生见面、听先生授课的过程,都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间,尽管时过境迁,至今难以忘怀。有一次,教师们进行篮球比赛,先生身穿一身紫红色的运动服,作为主力队员上场。一旁观战的我们,不由得替他捏一把汗,他那五短身材在人高马大的其他队员中间,怎不令我们担忧?加上他还带着一副深度近视镜,俨然不堪一击的学者,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如何禁得住冲撞。万没想到,中石先生却展示出他“精、巧、快、灵”的优势,在球场上穿梭飞驰,如流星,似闪电,三步上篮,手起命中,弄得对方那些高高壮壮的球员手足无措,望球兴叹。喜得我们这些弟子欢呼雀跃,掌声四起,谁会料到一副儒生模样的老师在球场上如此身手不凡。那时,我们就觉得先生有让人景仰的大将风度。

  有一件事提起来令我汗颜。那年,中石先生还没到大学任教,北师大汉语系的几位教授请先生协助,做一次关于中学生汉语水平考查。学校只选两名学生参加答卷,我有幸得到先生的特别器重,成为答卷者之一。那时,我对汉语语法兴趣不浓,学得不够扎实。卷子发到手中,我一看就傻了,竟有一多半试题不知如何作答。交卷时,心里既羞愧,又难过。这样的答卷,怎么对得起老师的教诲和信任呢?可先生看完卷子,一句也没有批评我,还笑眯眯地摸摸我的头说:“失败而不馁,日后定有长进。”先生的宽厚大度,促使我下决心努力进行汉语学习,在以后的大学汉语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毕业后教了三十年高中语文,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二十余篇汉语研究论文,这都是中石先生激励的效果啊。

  记得毕业前夕,我拿着本子请中石先生留言。先生仰面沉思,不到一分钟,就奋笔疾书了一副对联:“情通一尺教鞭外,志在三寸粉笔中。”先生的才思敏捷,着实令我叹服,对我的勉励之情也溢于言表,亦表达了他对教书育人的特别钟爱,这教诲使我在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受益匪浅。直到现在,先生仍以“教书匠”自诩,还被推选为北京市的十佳优秀教师。中石先生对教育的敬业精神始终给我以巨大鼓舞,激励着我在讲台上辛勤耕耘,坦荡为人。

  自打中石先生去北京任教后,加上“文革”十年,我和先生见面的时候很少了,但师生之间的情丝难断,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从没有间断过书信往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台请中石先生开办书法讲座,在荧屏上看到先生神采不减,音容笑貌恍如当年,我的心里暖暖的。中石先生的讲座我每晚必看,有时也在电话里和先生聊聊观后感和建议,先生胸怀豁达,快语如流,每次交谈,都令我感奋不已。九十年代他在一本期刊上写下两位古人名句,一是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是王安石名言:“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此时,先生书法功力已自成一家,融合了古代众多书法大家之长,而又刻意求新,其风格别有神韵。再从两名句的内容看,不正是先生几十年来所追求的目标吗?

  大约在十年前,我所在中学请中石先生来写校名、校训。那天,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来拜访参观,会客室内济济一堂,静静地观赏着先生挥毫泼墨。只见先生笔走龙蛇,写完校名、校训后,又写了一首南宋岳飞名篇《满江红》,意在激励校园里的莘莘学子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吧。先生特意把我叫到一旁,对我说:“坚持教书、写作,两翼齐飞。”那天正赶上先生喉咙发炎,说话吃力,但他仍提高了声音讲完,接着提笔给我写了一行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几个字,万金难买,一直激励着我。

  近日读到《中石访谈》一书,这记者与欧阳中石先生的访谈记录,书中的跨度达十多年,内容涉及中石先生在国学、逻辑学、音韵、戏剧等方面的造诣及教育成就,尤其突出了其在书法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中石先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和著名教育家、书法界泰斗,八十五岁高龄依然活跃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其深厚功力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九八五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开始主持书法教育,一九九三年成为全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经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他提出了“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赋以生机”的宗旨,将书法置于文化背景之中,研究书法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视文化为书法的源泉,赢得了学界的赞许,我自然也为先生的书法艺术的造诣而自豪了。

  往事如烟,深情永驻心间。年过半百的我,多想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看看先生那亲切的面容呀,只是因为先生年事已高,身体也欠佳,就不忍前去打扰了。我只能通过书信,向先生表达我心中的祝福,愿先生健康长寿,为中华文化多留下芬芳的墨宝。“留得人间真情在,一缕纯情奉恩师”,到先生百岁寿诞之日,我们诸多弟子一定会给先生送上一个大大的花篮,一个大大的寿桃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