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传播与影响 >> 正文

从《台湾新文学与鲁迅》看21世纪台湾鲁迅研究概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11日09:46 来源:中国作家网杨杰铭

  2000年出版的《台湾新文学与鲁迅》是个非常好的例子,足以让我们理解迈向21世纪的台湾社会对于鲁迅思想认识的转变。

  台湾的鲁迅研究因为政治因素使然,早期一直是学术圈中敏感且神秘的议题,一直到解严(1987)前几年,台湾的政治氛围开始松动,讨论鲁迅的风气渐渐浮出地表。解严之后废除出版法,台湾正式走向出版的自由。虽然政治环境逐步开放,台湾也开始正视鲁迅对台湾的影响,但是,台湾超过30年时间的禁制鲁迅书籍,造成读者对鲁迅作品的陌生。此外,鲁迅作品对年轻人来说,阅读上的沉重、晦涩,更是导致鲁迅著作宛若稀世珍品般的仅是存在于图书馆的书架上。加之台湾的中学、大学强调四书五经、古典文学欣赏的美学传统,更让鲁迅一直无法进入青年朋友的阅读视域中。鲁迅究竟是谁,鲁迅被夹杂在还未散去的历史阴霾中,被遗弃在学校教育的大门之外。

  台湾民主化与本土化的发展,让政局在2000年第一次轮替。在应被视为本土论述高涨的年代里,强调本土的前卫出版社与台湾、日本学者共同合作出版了《台湾新文学与鲁迅》,该书旨在讨论鲁迅与台湾新文学发展的关系。这样的讨论不但并没有将台湾本土文学发展“去中国化”,反倒更进一步深化梳理了中国文学与台湾文学复杂的牵扯与关联。也就是说,当台湾迈向21世纪时,学术圈摆脱过往意识型态的包袱,开始以中性、客观的态度重新阅读鲁迅,解释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发展。

  《台湾新文学与鲁迅》是台湾第一本研究鲁迅在台传播与影响的专著,通过此书的讨论可以理解鲁迅对台湾的影响,并且呈现出鲁迅的著作在台湾新文学中所扮演的领航角色。尽管此书以合集的形式出版,文章的内容之间没有严谨的一体性,但透过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可以发现鲁迅思想与台湾文学发展的密不可分,包括日治时期的作家赖和、钟理和都受到鲁迅的影响,他们的小说创作有许多概念都是借由鲁迅的作品转化而来。

  根据台湾硕、博士论文查询系统统计,该书2000年出版至今已超过46次被硕、博士论文参考、引用。当然,这其中有许多论文并非研究鲁迅,但这种转载、讨论,表明了鲁迅与台湾的关系受到学界相当程度的关注。鲁迅所代表的中国新文学的火种是如何被传递、演绎,这问题2000年后在台湾成为了热门话题。

  关于这一议题研究的硕、博士论文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部分研究者着重于鲁迅对个别作家的影响,像张燕萍的《人间的条件——钟理和文学里的鲁迅》(2001)、黄惠祯的《左翼批判精神的锻接:40年代杨逵文学与思想的历史研究》(2003)、王万睿的《殖民统治与差异认同——张文环与钟理和乡土主体的承继》(2003)等。另外也有一类研究鲁迅思想与台湾之间关系的论文,包括:徐秀慧《战后初期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的考察(1945~1949)》(2002)、杨杰铭《鲁迅思想在台传播与辩证(1923~1949)——一个精神史的侧面》(2008)、柯乔文《“五四”与台湾文学/文化运动(1915~1945)》(2009)等。从上述罗列就可以了解《台湾新文学与鲁迅》的出版对台湾学界所造成的影响,尽管研究者以不同的角度切入,但“鲁迅研究在台湾”此一问题已成为台湾学术界所热门讨论的话题。

  21世纪以后,台湾的鲁迅研究,早已摆脱过去以意识型态为主体的研究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借由日本与中国大陆两条研究脉络作为思想资源对鲁迅研究进行反省与再思考。《台湾新文学与鲁迅》出版后,台湾的鲁迅研究主流从过往的“意识形态立场”转向更为中性的“思考鲁迅对台湾影响”的学理视域。虽然这一议题的思考不见得以鲁迅为研究重心,但“鲁迅与台湾的关系”却是这些研究者在论文中不断思索、讨论的问题。

  (作者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