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郭英剑:教师,走下神坛何处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9日15: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郭英剑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话既用“传”“授”“解”三个字阐明了传统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更是简明扼要地总结了中国过去几千年来人们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究竟何为”的看法。如果说这种定义在基础教育阶段还可能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话,在高等教育领域,它无疑正在面临着颠覆性的挑战。

  如今,我们身处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化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带动了教育的网络化和教育的国际化。现如今,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和一根网线,就可以把一个人与整个世界联结起来。在教育的网络化时代,美国一马当先,利用其在世界上技术领先的绝对优势,不仅将传统的远程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和广度,更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大学的时代,已经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特龙先生曾经是斯坦福大学的名教授,但在2012年的1月份,他辞去了斯坦福名牌大学教授之职,投身去建设了自己的网络教育公司。他大胆地预言说,50年后,世界上只会剩下区区10所大学在搞高等教育了。这话当然有点危言耸听,但近3年来,美国名校推出的一些别具特色的网络公开课或网络学习平台,在让人们看到未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轮廓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功能与定位产生了不小的质疑。

  我们知道,无论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还是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世界名校,抑或是诸如特龙先生所建设的盈利公司,他们所要建设的网络课程,都被统称为免费的“大规模网上课程”(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为MOOCs。而正是MOOCs,正在引发美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所谓MOOCs所提供的,是我所称之为的“三名主义”:名校、名师和名课,且全都是免费的!换句话说,通过网络,任何人都可以聆听世界名校的大师级人物的精品课程!

  为此,传统大学或者说实体大学——也就是有校园的大学来说,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如果学生能够免费在网上获取高水平的学术资源,那么高等院校就必须要向大家说明,他们所能提供的课堂教学与文凭有什么样的价值?换句话说,人们为什么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还要付出学费(甚至是高昂的学费)来上大学呢?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会发现,除了诸如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顶级名校外,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需要思考三大问题:大学该怎么办?学生该怎么学?教师该怎么教?

  我曾经向我的本科生提出过一个问题:现如今,当你们可以在网络上通过wikipedia或者google或者baidu,或者怀抱《大英百科全书》与《大美百科全书》都可以轻松搞定一切基础知识的时候,那你们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考大学、上了大学还要辛辛苦苦地早起晚睡地学习呢?

  而作为教师,当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公开课,获得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师资的一流课程,那作为讲授同样课程的老师,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呢?而且,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轻点鼠标的瞬间,一切知识都一览无余、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的时候,作为教师,还怎么能够再花时间去向学生传授他们能够轻易获得的知识呢?

  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现在都必须改变对知识传播方式的看法,改变我们对大学观念的认识,改变对教师职能的理解。惟如此,我们才能在网络化时代,在网络大学的时代逼迫下,为高校、为教师,更为学生找到各自的但又会是殊途同归的出路。

  站在教师立场上看,我以为,网络化时代所改变的是,教师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是知识权力的拥有者了。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学生不跟从教师学习,知识就有可能断代。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换句话说,现实不仅改变了师者的身份,更使教师走下了神坛,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也被彻底解构。是的,教师不仅要回归其普通人的身份,更需要与学生一道,共同面对网络化所带来的现实难题。

  相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这一经典定义,我更喜欢“教学相长”的古训。而且,就个人经验而言,在教书过程中,与学生一同成长,我从中获得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虽说我个人一直以为,教师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从事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我依旧有个体会——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无论一个人是如何走上教师岗位的,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可能都需要把这份“职业”当做“事业”那样去看待。

  在我看来,“职业”与“事业”区别在于,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可以从事多个“职业”,因为那是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基本保障;用通俗的话讲,“职业”就是一个饭碗。所以,你可以热爱所从事的职业,也可以不热爱。而视为“事业”者,人就会心向往之、不会过分计较代价而总是甘愿付出心血。我所以说“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需要更多的责任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从事一般职业性质工作的人,工作时间若是迟到一会儿不大要紧,甚至一天不来,可能影响也不会太大;但若是教师,哪怕是迟到5分钟,就会影响到数十位乃至上百位学生的学习。我想,这就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在。也因此,这份职业就要求教师有更多的投入。

  当然,除了上课准时、教书育人而外,作为大学教师还要进行学术研究。我们都知道,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纯粹在学术研究机构中从事研究的人们,他们被称作是研究者或者学者。他们从事学术研究,人们总认为理所应当,对此不会有疑问,学者本身也不会有意见。但对于教师而言,很多人,甚至包括教师自身,似乎都很容易去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从事学术研究?

  我以为,如果人们承认高等教育中,教学、学术和社会服务乃是大学的三大功能,那么,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就应该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天经地义并不一定能够说服人,包括当事人。比如,很多人就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搞好教学就可以了,不必非要搞学术研究。我们也经常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从事科研与学术研究,主要还是迫于来自学校方面的要求乃至压力和自身申报职称等现实的需求。当然,无论是学校对教师提出科研的要求,还是教师考虑自身申报职称的需要,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想追问的是:作为教师,除此之外,我们是否还能寻找到从事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

  就个人体验而言,从事学术研究,是我看待这个世界和人生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像音乐家通过音符、画家通过画笔、舞蹈家通过身体、作家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一样,作为一名讲授和研究文学的教师和学者,我是通过对文学和文化文本的阅读和阐释,把自己对世界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部分认知传递给学生,把世界上一些优秀的文学与文化文本译介到中国,把自己喜欢或认为需要进行研究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撰写成学术文章与同行进行交流,以此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网络化时代,在网络大学的时代,我进一步的思考是: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将成为未来生存的一条必由之路。惟有从事学术研究,才能使自己对知识做出不同于他人——特别是不同于那些名校名师名课——的认识,才能有不同于他人的思考,也才能与学生共同探讨所面临的问题。这样的学术研究,将会促使创新性学术成果的出现,大学才不会被“名校名师名课”所统辖,更不会让其来代替所有教师和学生去思考问题。学术研究,是一个在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思考、不断追寻、不断追问的过程。这,应该成为大学教师的生活方式,也是当代教师在网络化时代不被历史淘汰的最佳生存方式。

  大学是思想交集的场所。走下神坛的教师,实际上步入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进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