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七彩历史路 大义民族魂——评歌舞剧《彩虹之路——鄂温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4日16: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畅
        

  清雍正年间,在大兴安岭的苍茫林海中,鄂温克族索伦部的人们过着和谐安定的狩猎生活。一日,圣旨传来,令3000名索伦兵丁携家眷迁往呼伦贝尔草原筑城驻防。为了国家的安定、疆土的永固,鄂温克人毅然踏上了艰辛的西迁路。这就是歌舞剧《彩虹之路——鄂温克》创作的历史背景。6月16日,由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创作演出的这部歌舞剧首度在该剧所讲述的历史发生地呼伦贝尔公演。很多观众是通过该剧第一次了解了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了解了这片土地上的开拓者和守卫者。

  一

  《彩虹之路》全剧共分6幕,分别是“美好家园”、“圣旨”、“迁徙”、“安营扎寨”、“征战”和“寻夫延嗣”。这6幕22场连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完整地再现了历史上鄂温克索伦部从大兴安岭以东的布特哈地区西迁至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鄂温克人历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该剧是鄂温克民族的一部西迁史,一部戍边史,一部征战史,一部风俗史。

  鄂温克是古老的森林民族,他们将自己称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命运,共生存。大兴安岭的峰峦叠嶂赋予了鄂温克人勤劳勇敢的民族品格,茂密的大森林蕴育了鄂温克人深明大义的民族精神。面对着“风云突变,国土难保”的局面,部落长经过痛苦的抉择,毅然决定西迁,到祖国的北疆——呼伦贝尔大草原去筑城驻防。索伦勇士们豪迈地唱出:“保卫边疆是神圣的职责,勇敢的鄂温克人啊!”

  “祈福”与“告别山神”两场生动地再现了萨满教的祭祀仪式和鄂温克族的民风民俗。在萨满的祈福声中,面对着心中的山神,鄂温克人久久地拜别。“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但是西迁的鄂温克人还能再回到世代居住的山林吗?部落长萨伊莎走出很远后突然转身,那深深的一抱,心中的眷恋与不舍,都尽在不言中了。

  风雪交加的西迁路上,索伦部的民众扶老携幼,相互扶持。尽管路途迢迢,历尽艰辛,他们却始终没有停下西行的脚步。鄂温克是一个坚强的民族,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是超乎想象的。来到了梦里的草原,看到“呼伦烟波,银河潺潺,贝尔浩渺,繁星闪闪”的情景时,他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并且很快适应了在草原上戍边、练兵、巡逻、游牧的生活。

  由于鄂温克部队骁勇善战,所以被频繁地调往各地作战。正当索伦部的军民们适应了平静的戍边生活之时,烽烟再起,索伦勇士们要再次为国出征去平定叛乱。告别了父母亲人和新婚的妻子,索伦部的年轻人们在本布古尔的率领下奔赴疆场。

  由于索伦勇士们常年浴血奋战在疆场,后方部落的人口在逐年减少,为了部落的希望、种族的延续,索伦部的妇女们决定奔赴战场去寻找自己的丈夫,于是历史上鄂温克妇女最感人的壮举“取孩子”在天地间上演了。该剧重点突出了鄂温克民族的生命观和民族大义。序曲中优美动听的鄂温克摇篮曲既表达了鄂温克人对生命的珍爱和期许,同时也为第6幕“寻夫延嗣”埋下了伏笔,既做到了首尾呼应,也让观众理解了鄂温克妇女万里寻夫去“取孩子”壮举背后的深刻意义。

  当勇士的妻子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跋千山涉万水,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到达军营之后,娜丹却再也见不到心爱的本布古尔了。当本布古尔的好友图列希将他留下的战袍捧给娜丹之后有一段极其悲壮的群舞,在呼天抢地的激越的舞蹈动作中,将索伦勇士们怀念战友与娜丹思念亲人的痛苦的心境尽情地宣泄出来。每场演到此,很多观众都已是泪如雨下。鄂温克民族热爱生命,但为了国土的完整、边疆的稳定,索伦勇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鄂温克妇女们怀上了勇士们的孩子后,又勇敢地踏上了归程。在风雨交加的归途中,索伦勇士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妇女们将孩子高高地举起,此时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风雨之后的彩虹格外美丽。彩虹被鄂温克人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而这个新生命也是鄂温克民族的希望,是鄂温克民族必将浴火重生的象征。

  二

  一部成功的歌舞剧至少应该具备3个要素:动人的剧情、成功的音乐舞美创作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彩虹之路》的主创人员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之上,对剧情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既突出了鄂温克索伦部西迁与征战的主线,也穿插了凄美的爱情故事与大量民风民俗的展示。与精彩剧情相配合的该剧的音乐舞美创作也非常有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是这部歌舞剧的一大亮点,在此基础之上,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吸收了许多新的创编手法。《彩虹之路》全剧80%以上的歌曲都是以鄂温克族古老的民歌为素材,又经过创新和再创作。开篇优美动听的鄂温克族摇篮曲,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鄂温克民族传统生活场景之中。此后,无论是表现森林狩猎生活与初见草原时的欢快喜悦、宗教仪式氛围的神秘庄严、迁徙路上的凝重悲凉、战火纷飞中为国捐躯的慷慨悲壮,还是抒发告别故乡时的深情哀婉、思乡时的低沉忧伤、送征时的情深意长、恋人惜别时的浪漫抒情,以及对生命的讴歌赞美,该剧的音乐都很好地阐释了剧情,烘托了气氛,也对演员塑造舞台形象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

  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出色。参演的60多名演员全部来自鄂温克自治旗乌兰牧骑,这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队伍,他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给这部历史题材的歌舞剧增添了青春的活力。比如“抢枢”一场,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鄂温克民间一项传统娱乐活动——“抢枢”,突显了年轻人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传达出鄂温克年轻人在迁徙途中不畏艰险、苦中作乐的顽强精神!尤其是在本场最后,小伙子们一段奔放狂野的群舞尽显阳刚之美,展现了鄂温克民族热情豪放的一面。

  此外,“战火纷飞”一场中的群舞也相当令人震撼。演员们通过舞蹈队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将战火纷飞中索伦勇士浴血疆场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威武的阵形、刚劲的舞姿、雄壮的配乐,营造出气贯长虹、金戈铁马、浩气长存的悲壮画面,塑造了索伦勇士的群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该剧的主角本布古尔由涂俊成扮演,表演非常出色。无论是“惜别”中形舒意广的轻步曼舞,还是“大练兵”中充满力量感的“战舞”,涂俊成均能很好地演绎。“迁徙”一场中的一段三人舞,涂俊成与两个舞伴配合默契。忽而舞步凝重,似寸步难行;忽而振臂欲飞,如鹊鸟夜惊。踢、跳、跃、转,从容而舞;腾、翻、旋、展,舞姿轻盈。这些舞姿将西迁路上的天寒地冻、危机四伏、进一步退十步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图列希的扮演者额尔德木图的表演也可圈可点,豪放英武的气质,淳厚而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能歌能舞,能张能弛,将这个鄂温克勇士的形象诠释得生动又富有层次感。

  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统一、边疆的安定不仅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也是各族军民共同维护、缔造的结果。清朝,索伦勇士出征六七十次,转战达22省,为抵御外侵、平定内乱作出了巨大贡献。索伦勇士为国为民浴血疆场,体现出的民族大义惊天地、泣鬼神。关河百战,青史可鉴。忠魂不死,功绩长存。歌舞剧《彩虹之路》较好地反映了鄂温克民族这段可歌可泣却又鲜为人知的历史。

  该剧的艺术总监、故事的原创者涂们是从这片大草原走出去的表演艺术家,他本人即是鄂温克族,这部历时3年筹备,凝结着他的心血的《彩虹之路》正是他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深深的民族自豪感的一个集中反映。他这样解释《彩虹之路》名称的由来:“我们想用彩虹寓意我们这个民族所走过的道路是七彩的。”

  该剧在公演之后,获得广泛的好评。作为观看过该剧多次的观众,我对此深有体会。首场演出,我同北京师范大学蒋原伦教授一起观看,结束后他问我:“这部歌舞剧保留了多少原汁原味的鄂温克民族的元素?”还未等我回答,旁边一个小伙子主动上前搭话,说:“我就是鄂温克族人,剧中的‘抢枢’游戏,小的时候就经常玩。”小伙子激动得满脸通红,反复地说:“太震撼了!”看得出,他深深地为剧中所展现的本民族的历史而自豪。鄂温克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当下,它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加速消亡的脚步。为了改变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难以为继的困局,可视可听的歌舞表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用音乐传播文化,用舞蹈演绎历史。这也许正是创作与演出歌舞剧《彩虹之路》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这部歌舞剧所描述的鄂温克民族所走过的七彩历史路、所体现的大义民族魂,以及精彩的歌舞表演、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展示,都是这部剧值得欣赏、值得推荐的重要理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