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张颐武:短篇小说还能再次辉煌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9月05日09:49 来源:北京晨报  周怀宗

  短篇小说为何衰退?

  2013年的出版领域,贾平凹、韩少功、苏童、马原、阿来、李洱等国内知名作家都在今年推出或即将推出长篇新作,有媒体称为“长篇小说出版的大年”。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诞生的长篇小说超过8000部,最终付梓出版的超过2000部。相比较而言,短篇小说的创作量尽管仍旧在增加,但能够产生社会影响的却寥寥无几。有学者称“严格意义上的熟稔之作终究是硕果仅存”。

  和中短篇小说命运相连的许多著名的文学杂志,似乎也有逐渐倾向长篇的趋势,《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等,也都曾因为多次选择刊登长篇小说而被疑为定位变化。

  与此同时,今年布克文学奖颁给短篇小说作者,也再次引起了诸多关注文学的人们对于短篇小说创作的注意和争论。5月,第五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将桂冠颁给了美国短篇小说家、翻译家莉迪娅·戴维斯。她的小说以短闻名,一度被人称为“微小说”。而在7月颁布的2013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名单中,英国作家大卫·康斯坦丁凭借短篇小说集《英格兰中部的茶和其他故事》夺得桂冠。

  “长篇崇拜”、“短篇衰落”,短平快的世界里,为什么短篇小说却被如此冷落?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出版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使得书籍成为出版的中心,相应的,长篇小说自然也就成了出版的中心;相对的,文学期刊的冷落,使得中短篇小说的受众逐渐减少。这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趋势,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  

  出版生态的变化是世界趋势

  北京晨报:两大奖项颁给短篇小说作家,掀起了关于短篇小说的讨论,不少人认为国内短篇小说创作在衰落,您认为是否真的如此呢?

  张颐武:确实有这个现象。在上个世纪80年代,短篇小说非常繁荣,也是文学出版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个时代,短篇小说不仅受众广大,对作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太重要了,一个作者的知名度,很多时候是依靠短篇小说获得的。现在许多国内知名的作家,最开始也大多都是以短篇小说成名的。

  北京晨报:那是什么让短篇小说衰落了呢?

  张颐武: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出版结构的变化。我们很容易发现,短篇小说最繁荣的时代,也是期刊最发达的时代,那个时代文学期刊的受众非常广,读的人特别多,一个作者要在期刊上发表文章,那么很容易就会获得足够的知名度,同时,那个时代书籍的出版不容易,相对来说在期刊上发表会容易一点。一般来说,期刊每个月都会出版,发行量很大。所以,期刊的发达,造就了短篇小说走红的时代。但是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出版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版的中心转向书籍,而书籍则以长篇小说为中心。这种转变影响了文学创作的趋势,全球都是如此,并非只有中国这样。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张颐武:短篇小说还能再次辉煌吗?

  莫言、贾平凹、王安忆、刘心武……许许多多曾经以短篇小说成名的作家们,如今正在渐渐远离短篇,有评论家指出,“国内的整个文学评价体系还是倾向长篇小说的。除了鲁迅文学奖颁给中短篇小说外,其他国内著名文学奖项大多面向长篇小说,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奖颁给了小说只有几个字的作家。”

  市场、社会、业内业外人士,“长篇崇拜”这个概念越来越出现在许多关注文学生态的人们的讨论之中,“短篇衰落”也越来越成为评论家们的担忧,短篇小说究竟能不能重现辉煌,又如何才能实现辉煌呢?

  张颐武表示:“重现短篇辉煌的问题,全球范围内一直在探索,但目前仍旧没有什么普遍有效的办法。具体而言,获奖可能是一个很好地引起注意的渠道,但对于出版结构的变化作用仍旧不大。”

  长篇崇拜症

  北京晨报:很多人对“长篇崇拜”的现象表示担忧,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张颐武:“长篇崇拜”的问题全世界都有,非独中国,它和文学出版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很难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去扭转。但这并不是说短篇小说就消失了,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直都有,事实上,大量的文学期刊依旧存在,短篇小说发表的地方并不少,问题在于文学期刊的受众变少了,读者少,关注度就不够,社会影响力自然也会变小。在以前,文学期刊发达的时候,短篇小说毫无疑问是文学的主流,现在,短篇小说依旧存在,只是不再是主流了。

  北京晨报:今年两次著名文学奖颁给短篇小说,会不会唤起人们对于短篇小说的重新重视呢?

  张颐武:奖项颁给短篇小说,只是个体的现象,或许确实会唤起人们对短篇小说的回忆和重视,也会引起一些短篇小说出版的潮流,但总体上来说,可能帮助并不会很大。不可否认,书籍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的出版确实也是一个办法。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籍出版虽然是多样的,但也有一个重心的问题,而长篇小说毫无疑问是文学出版中的中心,相对来说,短篇集、诗集、散文集等,要相对弱势,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分流的读者

  北京晨报:文学期刊的衰落已经被许多人公认,同时,也有评论者认为读者兴趣的变化也是短篇小说衰落的原因之一,那您是怎么认为的?

  张颐武:文学期刊繁荣,短篇小说受欢迎的时代,相对来说,出版业要单一一点,大家的选择比现在要少,注意力当然更多集中在文学期刊中,实际上,那个年代,文学本身承载着许多社会功能,除了文学本身的功能之外,还有新闻、娱乐等。但是现在随着出版业越来越多元化,替代物大量出现,比如说各种周刊,包括时政、社会、财经等的新闻类周刊,这些期刊中,有大量非虚构的深度报道,一两万字、数万字的深度报道非常多,直接分流了许多读者,原来看中短篇小说的人们,转而去看这些深度报道,而喜欢看纯文学的,也转而看长篇小说,所以短篇小说虽然依旧存在,甚至量并不少,但受关注的程度显然大大降低了。

  北京晨报:文学类的中短篇是否也在变化,比如报告文学?

  张颐武:是的。文学类的创作中,大量地转向报告文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报告文学我认为也是一种非虚构的写作,它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切有时候可能会表现得更加直接,因此也会吸引一部分读者。所以,多元时代的创作,种种分流之下,想要保持中短篇小说曾经的那种繁荣,是不容易的,也很难实现。

  短篇的锻炼

  北京晨报:有观点认为,短篇小说的创作是一个作家的练笔阶段,缺少了这个阶段,直接创作长篇,可能在文字、语言等方面都会有所欠缺。对此,您的观点是什么?

  张颐武:实际上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一方面,确实有很多作家,是以短篇小说起步的,比如莫言,他们那一代作家,最开始不少都是写短篇小说。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本身并不擅长写长篇,比如鲁迅的短篇就写得非常好,一辈子没有写过长篇。而就文学创作的锻炼来说,一个作家在早期多写短篇小说,确实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包括语言、文字、结构等,因为短篇小说本身篇幅很小,要在这么短的篇幅中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对作者各个方面的要求都会很高,因此在写短篇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得到锻炼。

  北京晨报:但是现在很多作家一开始就写长篇,也有批评者表示,这些长篇确实在文学性上有所欠缺,您怎么看?

  张颐武:在早期得不到发表的时代,个人文学上的锻炼就显得更加重要。以前短篇小说繁荣,可以通过创作发表来不断地锻炼自己,而现在,更多要依靠自己锻炼。还有一种趋势,那就是那种对文字语言精益求精的训练,更多转向了散文、随笔等领域。

  文学的转型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短篇小说的衰落给我们的文学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张颐武:在今天看来,整个文学创作领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原来纯文学的创作是主流,但是现在一部分人转到了网络写作的领域中,网络创作近10年来发展迅速,尽管在发展初期,可能还不成熟,但毫无疑问的是,它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广,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还有一部分人转向了类型文学的写作,科幻、惊悚、玄幻等,比如说刘慈欣,他的科幻小说知名度非常高,而且他也有许多中短篇的科幻小说,但是这些一般意义上已经不再认为是短篇或者中篇小说了,而是归于类型文学这个大的框架之下。

  北京晨报:网络文学往往一篇数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这也被许多人认为太“水”,文学性不足,您认为呢?

  张颐武:批评是正常的。实际上,经过10多年的发展,新类型的文学正在成熟,也渐渐被传统文学领域所认可和接受。而且,在多元化时代,文学本身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网络文学长于开发人们的想象力,长于个体情怀和感受的表达。实际上,想象力的开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关注现实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促进人类的想象力,也同样是文学价值的一部分。

  如何拯救短篇

  北京晨报:在关于短篇小说振兴的讨论中,稿费问题屡屡被提起,是否应该提高短篇小说的稿费呢?

  张颐武:目前来说,环境确实如此,相对于长篇,短篇小说的稿费很低,但实际上,因为新的出版结构之下,文学期刊本身也在衰落,所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振兴中短篇小说,全球都处在探讨的过程中,还没有一个普遍有有效的办法。或许,从具体的来说,得奖确实是个可以唤起人们关注的方法,但是总体来说,因为出版结构的变化,可能这种影响力也是比较有限的,想要对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局面有所改变,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去寻找解决的渠道。

  北京晨报:对于国内的文学创作,也有不少批评者认为专业作家的制度也是造成长篇崇拜、短篇衰落的原因,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呢?

  张颐武:相比市场来说,专业作家的机制竞争力确实要弱很多。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辈子由国家养的专业作家就没有了,更多的是签约的作家。这种方法今天虽然依旧有很多争议,不过我觉得,这对于文学市场来说,其实还是有促进作用的,这等于政府采购了一定量的文学作品,某种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政府对文学的扶持和资助。

  晨报记者 周怀宗

  ■业内观点

  格非:作家、清华大学教授

  内外交困的短篇

  从外部环境来讲,现代社会的功利性追求图书利益的最大化,将短篇小说逼入边缘角落,毕竟长篇小说比短篇小说卖得好,版税也高。同时,由于短篇小说对作家才情的挑剔,使得中国真正称得上大家的短篇小说作家凤毛麟角,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则更少。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给短篇留一点儿余地

  我们现在很少出小说集,现在的文学出版基本上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长篇崇拜,就跟咱们现在GDP崇拜一样。认为字多就好,体积大就好,在文学上长篇小说就好。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短篇小说面对着非常困难的处境,除了我们文学杂志,其他在出版领域里,基本上短篇小说没有什么生存的余地。以我的了解,美国和欧洲,他们的短篇小说基本上还有一个余地。而且他们出版的习惯和方式常常也是短篇小说集,而且也能够引起广泛反响。   

  ■书市掠影

  近年出版的外国短篇小说集

  《九故事》塞林格

  《大教堂》雷蒙德·卡佛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雷蒙德·卡佛

  《动物寓言集》科塔萨尔

  《狂野之夜!》欧茨

  《星期天》内米洛夫斯基

  《孤独的池塘》萨冈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克莱尔·吉根

  《炽焰燃烧》罗恩·拉什

  《初恋总是诀恋》本·杰伦

  《一切破碎,一切成灰》威尔斯·陶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