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理论研究 >> 正文

徐玲“我的爱”系列小说:冷峻而暖亮的现实主义创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30日09:1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利芳

  基于孩子与社会生活广阔丰富的联系,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题材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是,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写作却始终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难点,现实主义题材依然是儿童文学书写中远未得到充分表现的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将创作视线紧紧锁定在当下中国儿童的生存现实,从不同向度去积极介入孩子的生活过程与成长难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与炽热的人文情怀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为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注入了一股严肃而温暖的现实主义精神风气,成为尤可珍视的儿童文学现象,徐玲属于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与热爱为徐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徐玲首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其次才成长为一位颇有艺术个性与创作业绩的儿童文学作家。徐玲自己说:“10年的儿童文学创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优秀的作家和教师所担当的社会责任是一样的,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徐玲文学创作的灵魂便注定具有一种“现实”的直面关怀。

  徐玲的文学眼光朴素而深切,她笔下的孩子平凡而真实,没有艺术的虚饰与拔高。《流动的花朵》是徐玲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一部长篇小说,写的是进城农民工子弟生活理想实现的过程。作品基于现实中这样的群体所发出的“将来我要做本地人”的真诚呐喊而创作,反映出当下中国一批孩子的存在境遇。徐玲以冷静而温热的现实主义价值观为这些孩子照亮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切实而适时的生存能量。

  “我的爱”系列是徐玲为孩子们再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现实主义新作,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创作已经形成的价值路向。父母之于孩子的意义,犹如阳光、空气、水之于生命的价值。关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儿童文学题材的开垦,是一个最日常性的领域,但它深埋着丰富的艺术可能,其深广的思想性的析出,对父母,对孩子,对家庭教育,对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徐玲“我的爱”系列的两部作品《我会好好爱你》和《我和老爸的战争》都是在这个题材领域的积极开拓。两部作品构思与意义各有特点,但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是启迪读者深化认识父母与孩子间复杂深刻关系的良好范本。

  《我会好好爱你》写了一个12岁女孩对于父亲的追寻。这部作品其实面对的是“死亡”问题,写父亲在女孩熊苗苗生命中永远离去的残酷事实。因为“儿童”文学的价值旨归,徐玲对于“死亡”这一特殊题材的把握是留有余地的。整体的故事娓娓道来,根本没有正面触及死亡,以熊苗苗在不明事实真相的前提下经历的曲折故事为线索,写出了她个体自觉自愿的成长,写出了她身边的亲人对她的珍爱之情。徐玲的艺术处理清晰地揭示出这样的认识:正是社会中平凡的人们所葆有的对童年最原始的惜重怜爱之情,才使得我们的孩子能够顺利通过挫折危机,勇敢走向现实。

  与《我会好好爱你》重在表现死亡带来的“空缺”相对应的是,《我和老爸的战争》则聚焦在子女与父母的冲突与沟通上。12岁男孩赵子牛突然必须面对和出狱的父亲共同生活的现实。在妈妈已经离开去了天堂的背景下,两个男性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开始了。徐玲的儿童文学艺术最可珍视的一点是她对于孩子叙述中心的掌控,儿童赤诚的情感体验与受年龄局限的价值判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未成熟而又极具生命主体性的独特表现形态,一旦面临非正常的家庭际遇,孩子与大人所可能遭遇的问题就可想而知了。这分明是一种人格的撕裂,成人与孩子都无以逃脱。他们只能在经历中去对抗现实,消释矛盾。

  徐玲精神气质的底色是坚强的乐观主义,这保证了她有能量去触摸难度存在,而且使之升华。事实上,痛苦之于人生并不可怕,人在痛苦面前有绝对的抵御能力,可怕的是找寻不到意义的痛苦。徐玲的现实主义是冷峻的,但更是暖亮的。因为,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解读到了人生在表层滑动的痛苦中所深蕴着的意义,而意义最终驱散阴霾,使孩子与成人走向理解与对话。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