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为美好时代放歌——解析影视剧作家王丽萍的编剧艺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9日05:59 来源:人民日报 任姗姗
  依次为《我家的春秋冬夏》、《错爱一生》、《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媳妇的美好宣言》的剧照。    制图:蔡华伟  依次为《我家的春秋冬夏》、《错爱一生》、《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媳妇的美好宣言》的剧照。   制图:蔡华伟

  背景阅读

  今年3月份,访问坦桑尼亚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及在当地热播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并称赞这部作品表现了“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引发全场的热烈掌声。

  说着斯瓦希里语的中国媳妇毛豆豆的悲喜故事,牵动了非洲大陆亿万个普通家庭、普通民众的心。据统计,从2011年末上映开始,《媳妇的美好时代》已覆盖非洲1亿多受众,差不多每7个非洲人中就有一人看过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因此被视为中国电视剧海外发行的成功案例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优秀范本。

  该剧编剧王丽萍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众多重量级奖项。在近20年的影视创作中,她创作了《婆婆媳妇小姑》、《保姆》、《错爱一生》、《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批“叫座又叫好”的电视剧。她始终专注于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努力探索人与人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她以对当下人情世态的描摹刻画,生动记录了当代中国家庭生活以及中国人心灵变迁的历程;她用创作实践再次表明,唯有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唯有人民才是一切艺术表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月24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联合主办了“王丽萍编剧艺术研讨会”, 19位来自京沪两地的文艺评论家、影视创作者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与会者以王丽萍编剧作品为样本,剖析其编剧艺术的成就和价值,对当前的影视剧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出了有益的思考和中肯的建议。

  1.

  捕捉“红尘中的烟火气”

  中国都市生活的当代书写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家庭或许是观察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最为恰当的窗口。综观王丽萍的影视剧创作,始终如一且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聚焦当代普通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家庭是她读解当代中国的一个特殊符码,也是她走进千万观众内心的情感通道。她用充满温情的目光和细腻的笔墨,生动地书写了中国当代的都市生活。

  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说:“王丽萍专注于现实题材创作,主要是专注于当代中国都市生活题材创作,尤其是普通人家庭的命运和人生组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把这一特点形象地比作“红尘中的烟火气”,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写普通人、普通事,表现普通的、平凡的百姓生活”。

  的确,不论是王丽萍创作的首部电视剧《婆婆媳妇小姑》,引发荧屏“知青热”的《错爱一生》、“婆媳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还是反映两地分居夫妻辛酸故事的《双城生活》,表现的无不是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日常生活、任何人也不可能脱离的人伦亲情。用《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的话来说,就是“为观众编织我们周围人的家庭生活”。“然而,正因为熟悉,创作者必然面临真实性的考验,因为对于现实主义创作来说,真实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

  如何捕捉真实呢?王丽萍自有秘诀——作为编剧,她写故事,而不是编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都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大量真实的人物与事件。创作之余王丽萍在上海电视台法制和情感节目担当嘉宾,先后参与了《案件聚焦》、《社会方圆》、《心灵花园》、《相约星期六》等节目的策划制作。十几年的沉潜与积淀,为她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她编剧的电视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为故事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打下了充满生活质感的底色。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故事好编,细节难找,一部好作品关键在细节。王丽萍作品中的细节,都来自于生活,人物的台词也是生活化的,所以才会真实动人。”

  实际上,李京盛所评价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导向,不仅是真实地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而且是真实地反映时代的变迁,契合历史的必然走向,即所谓的“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小视角窥测大世界”。细数荧屏上的一件件家庭琐事、一个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它们的背后无不隐藏着时代的大背景、作者的大情怀。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任仲伦说:“王丽萍塑造了一批丰富的市民形象,特别是鲜明的上海市民阶层。”他认为,市民阶层作为城市最稳定的阶层,保留了一座城市的基本精神、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完整客观地展现上海人的生活哲学,以幽默而智慧的方式呈现不同城市、地域、阶层的文化冲突,并推动其和解,成为其作品的主要魅力。

  “这就是王丽萍独特而敏锐的目光。”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滕俊杰说。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困惑,王丽萍用创作切中今天都市人的脉搏、体温和心绪,为当下的都市生活做了注脚,并埋下了对于未来的向往。“她把投向生活的眼光化作一把雕刻刀,刻下了今天都市生活的各个立面。”

  2.

  张扬“生活的诗意”

  向真向善向美的艺术品格

  文艺创作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创作,选取什么样的典型,不仅考验着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能力,也直接传达了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中国电视剧的产量每年高达两万集,家庭伦理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然而,一些家庭伦理剧忽视艺术的本源,以流水线式的生产取代原创,为吸引眼球沉湎于制造“杯水风波”,刻意扩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动辄便是争吵、背叛、出走,既脱离了现实生活,也扭曲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评论家认为,与这些“雷剧”不同,同样是把家长里短搬上荧屏,王丽萍并没有埋头于一地鸡毛,而是在碎片的、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人性的逻辑和理性的价值。向真、向善、向美是其影视创作中可贵的文化智慧和艺术品格。

  “与读书和电影相比,电视剧最大的特征便是它的阖家观赏性。你要给一家人看什么样的东西,看完后是让他们高兴,相互猜忌还是吵架?这是最基本的创作取向。”阎晶明说,释然、焦虑和愤怒都是共鸣,共鸣的指向体现了剧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在李京盛看来,写普通人生活中的诗意,写平凡人身上的美好,是王丽萍作品中最重要的特征和思想的闪光点。“我们在整个电视剧创作中一直倡导要反映主流生活,体现主流价值。我认为,主流生活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主流价值就是老百姓身上的真善美。而这,正是中国电视剧从诞生到现在,能够深受老百姓喜爱、具有极强影响力的生命线。”

  为什么王丽萍能够发现生活中、人性里众多方面中的美好和温暖?李准分析,创作者不是站在创作对象之外,更不是站在他们之上,而是站在都市最广大的普通人之中,发现他们、理解他们、拥抱他们。因为有过合作的经历,所以导演阎建钢清晰地感受到“这是一位有敬畏心的编剧,一个有诗心的编剧”。“现在有多少投资人、制作人、创作者能够真正敬畏你手中的这支笔,你的天职,你所面对的观众?而我看到,王丽萍敬畏观众,她的每一部戏都是掏心窝子似的跟观众对话。她不抱怨这个时代,用积极的、建设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波折与不平,用美好和善良感染观众。”阎建钢感慨,一个编剧有诗心,才会有诗情,作品也才会有诗意,“快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有人来张扬诗意。”

  正因如此,人们发现王丽萍用笔墨建构了一种具有现代感的家庭伦理关系。《媳妇的美好时代》向青年人传递了生活的智慧——媳妇和婆婆并非天敌;《双城生活》向城市居民传递了现代观念——不同的地域文化可以彼此包容;今年底将上映的《我家的春秋冬夏》也意图促进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的对话与谅解。

  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提出,王丽萍的新海派特色值得探讨。王丽萍写出了上海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旗帜作用和标杆地位,这也是我们文艺创作面临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上海与很多有着悠久厚重历史传统的城市不同,它没有历史包袱,直面未来发展,因而更值得关注。王丽萍的价值在于,她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海派崛起”的伟大历程。

  “艺术家不仅要关注用什么样的眼睛去发现,也要注重用什么样的作品去引领。”仲呈祥提出。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是“老调”,但在今天仍然有“重弹”的必要性。在这个快餐文化、消费娱乐不断扩张地盘的时代里,创作者尤其需要定力和坚守。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守得住艺术创作的温度和良心,也才能张扬艺术无可取代的魅力和价值。

  3.

  讲述“当代的中国”

  传播中国文化的成功样本

  在众多的中国电视剧中,为什么《媳妇的美好时代》没有遭遇文化产品普遍会遭遇的“文化折扣”,能够打动众多非洲观众,并在日本以及家庭伦理剧大国韩国斩获奖项?为什么说着斯瓦希里语的毛豆豆能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又一位使者?这同样成为亟须文艺界探讨的话题。

  日常生活、共通情感、艺术个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从内容来看,毛豆豆的生活是中国千千万万年轻人和家庭的缩影,这种日常生活的表述与观众天然地具有亲近感。毛豆豆与丈夫、弟弟、婆婆之间的感情,又是不同民族之间最朴素、最通行的情感。“《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国内外的热播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大投入、大制作,没有帝王将相、重大历史事件,只要真实地表现了当代中国,写出了当代中国普通人的命运,同样能够赢得观众并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艺术窗口。”李准说,艺术的感染力不只在于书写什么,更在于如何书写。“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个性,自然具有打破地域、文化差异的魅力,进而形成一种传播的优势。”

  阎晶明将《媳妇的美好时代》与家庭伦理题材的韩剧作对比,认为前者更具有文学性和时代感。他建议从受众群体的个性角度来总结经验,“这种中国百姓家庭简单质朴的生活状态,尽管不为西方主流文化形态所关注,但恰恰契合了非洲观众的欣赏心理。”

  “这既是一部电视剧的艺术魅力,是其审美品格的综合反映,同时也离不开传播方的软实力和接受方的审美期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认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选择和推动,既鉴于该剧在国内热播的前提,也是基于跨文化传播中适应性的充分考虑。“中非之间有着长久的友好交往,善良勤奋的中国人在非洲拥有良好的口碑,为毛豆豆形象的深入人心作了情感铺垫。启用当地演员做该剧的配音工作,进行二度创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入生活是王丽萍创作的活水,宽松包容的创作环境是王丽萍成长的沃土。18年时间,20部、500多集电视剧、800多万字的写作,王丽萍持续的努力,在完成众多荧屏形象塑造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的人生。与众多像她一样的创作者一道,王丽萍为电视剧这个广受观众喜爱的艺术门类,为编剧这个电视剧艺术的灵魂塑造者赢得了尊严。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不仅给予王丽萍热情的鼓励和精到的剖析,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希望——继续把目光对准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切,继续将笔头对准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民群众。只有持续不懈地钻探生活这口老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艺术之思;只有站在时代思维的高崖之上,才能放歌吟唱属于我们时代的“善与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