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徐鲁:儿时的游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7日10:14 来源:天津日报 徐 鲁

  清风习习的夏夜里,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村边平坦的禾场上,做起摸拐子的游戏。摸拐子又叫“瞎子摸象”。大家先是站在一起,用同时伸出手心或手背的方式,选出“瞎子”。如果谁在伸手心或手背时和大家不一样,谁就输了。大家用毛巾或红领巾把他眼睛蒙住,让他当“瞎子”。等“瞎子”在原地转上几圈、转晕了后,大家就悄悄地四散跑开躲藏起来。藏好的小伙伴可以大声挑衅他:“瞎子、瞎子,我在这儿哪!”“瞎子”就开始循着声音去“摸拐子”。“摸拐子”可以多位小伙伴一起参加。如果要给游戏增加一点“难度”,那么,当“瞎子”选出后,其余的人可以把一只手绑在小腿上扮作“拐子”。游戏开始后,“拐子”可以吹口哨,好让“瞎子”循声去摸。“拐子”被摸住了,双方对换角色,继续游戏。小小的禾场上,月光如水;四周的池塘边,蛙鼓声声,流萤飞舞。摸拐子的游戏,给我们的小小童年留下了多少欢乐的记忆啊!

  “割豆腐”这个游戏,与豆腐没有一点点关系,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个名称。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大概是因为做这个游戏时,用草茎劈出来的形状,和豆腐块的形状有点相似吧。这其实是一种“斗草”游戏。斗草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民间游戏。原来,古时候人们生存艰辛,生活也单调,空闲时喜欢用斗虫、斗草、斗兽的方式来互相娱乐,后来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游戏。“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儿童玩斗草游戏的情景。我小时候也和小伙伴们玩过斗草游戏。每到春、夏时节,草儿长得十分茂盛了,我们去田野割草、挖野菜的时候,就会一起玩“斗草”。

  所谓“割豆腐”的方法是:找一根细长的三棱草草茎,两个小伙伴各执一头,同时劈成两半,到中心点后,交换一股,再向两边撕拉。如果劈成了H形,预示将来会生小男孩;如果劈成了◇形(也就是豆腐的形状),预示会生小女孩;如果什么形状也没劈成,预示男孩女孩都没有。这种游戏不需用力,只需小心翼翼,带一点占卜的性质,喜欢玩的多是女孩子。据说,“割豆腐”游戏和古代用青草“占卜”的巫术有关。不过,现在玩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小孩子多认识一些花草,引起对绿色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绿色的小草,曾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美好的想象和乐趣。

  还有一个记忆犹深的游戏叫“摔泥碗碗”。当太阳慢慢地落下山冈,晚霞把村头映照得红彤彤的时候,我们这些放了晚学的乡村小学生,就会聚集在村头的胡同口,一起玩“摔泥碗碗”的游戏。只见每一个小伙伴都准备了一块柔软的黄泥巴,各自捏出了几个小小的泥碗。等到大家都捏完了相同数量的小泥碗,游戏比赛就开始了。大家按照顺序,把自己的小泥碗碗托在手上,各自使劲往小碗里吹上一口“仙气”,然后对着小碗说道:“哇哇哇,我的碗碗响不响?好响!”当然,其他小伙伴也可以故意回答他说:“不响,不响,就不响!”接着,大家一起挥动胳膊,用力把泥碗碗朝平地上摔去。谁的泥碗碗底部鼓破了,发出了较大的声响,谁就算赢了。谁的小泥碗碗底部没有摔破、没有发出声响,谁就算输了。直到所有的泥碗碗都摔完了,大家再重新揉起泥巴,重新开始新一轮游戏。这个游戏有的地方也叫“摔泥凹凹”。玩的时候可以不限人数,五六个小伙伴一起玩最有意思。玩的时候,一要把自己的黄泥巴和得软硬合适,太软了捏不成小泥碗的形状,太硬了又不容易摔破;二是不要把自己的和小伙伴的衣服、书包弄脏了,免得回家被爸爸妈妈“修理”。

  另一个让我常常怀念的游戏是“打春牛”。每逢农历节气里“立春”这一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早早起来,穿戴整齐,早早赶到热闹的打谷场上,参加“打春牛”的游戏。等到立春的时辰一到,几位大人就会抬着一头早已扎好的“春牛”,来到大家中间。大家一起跟着“春牛”,在打谷场上一边转圈,一边抢着伸出手轻轻拍打着“春牛”。等到所有人都拍过了“春牛”,村长或一位年长的人,就会笑嘻嘻地用木杖打碎这只泥塑的、或用硬纸、竹篾扎的“春牛”,这时候,事先装在牛肚子里的核桃、红枣、花生、栗子等等就会滚落出来,大人和小孩可以上去争抢和捡拾这些干果,谁抢到了、捡到了,谁在这一年里就会平平安安、大吉大利。这个游戏也叫“鞭春牛”,有的地方还会用一只真的老牛,代替泥塑、硬纸或竹篾扎的春牛。不过,真牛肚子里不会藏着核桃、花生等干果。游戏时,大人、小孩只要亲手轻轻拍打到了牛身,就算沾到了吉利。当然,人们在轻轻拍打春牛的时候,心里往往怀着一种对辛苦耕地的老牛的感恩之意,谁也舍不得真的去鞭打“春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