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战火中的花蕾》:一部关注战争孤儿的电视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1日14: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忠志

 

 

  说起抗战剧,人们想到的多是各种形式“打鬼子”的画面,以往的抗战剧恰恰忽略了对那些因战争失去父母的孩子们的关注。殊不知战争的最大受害者便是孩子们,本可以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们成了流离失所的孤儿。电视剧《战火中的花蕾》就讲述了这样一群战争孤儿的故事: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无数难童无家可归。宋美龄、邓颖超发起组织了一个拯救孤儿的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记者出身的沈君怡率领保育员小分队在国民党军连长也是中共地下党员方鉴明的帮助下,带领数百难童躲过日军的追击和飞机的轰炸,克服饥饿、疾病等重重困难,最终到达安全地带。在数千里路途的共同战斗中,两位年轻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战争终将有情人永远的分离。作为一部聚焦战争孤儿的电视剧,《战火中的花蕾》一播出,便获得广泛好评。该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该剧第一次以电视艺术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和战争孤儿救助的历史。1938年3月10日,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宋美龄为理事长。8年抗战中,战时儿童保育会先后在全国各地成立了20多个分会、53所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保育了3万多名难童。对于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工作,郭沫若在抗战回忆录《洪波曲》中有过这样的评价:“就我们知道的范围内,有两个妇女组织是在认真地工作,而且有成绩的。一个就是战时儿童保育会……”而我们的文艺作品对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地位作用和救助战争难童的这段历史,挖掘表现得很不够。《战火中的花蕾》恰恰填补了这一创作空白。该剧主创根据这段历史进行改编,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战火中拯救落难孤儿的故事,表现了抗战大背景下一位“临时母亲”和几百个战争孤儿的成长与蜕变,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民族的精神风骨、母爱的伟大坚强。该剧尊重历史真实,追求艺术创新,角度新颖独特,主题立意鲜明,剧情起伏跌宕,人物生动鲜活,拍摄制作精良,是一部关注战争孤儿、诠释民族大爱的好剧。

  第二,该剧成功塑造了沈君怡、方鉴明等深受苦难却充满大爱的人物形象,他们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民族未来的壮举,表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和大爱无声,这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应珍视的价值追求,这也是该剧能够引起观众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的地方。剧中,孩子们命运多舛却安之若命。他们一路经历枪林弹雨,曾因为饥饿溜进国民党军队的伙房偷馒头而被抓去挖战壕,各种疾病、贫困更是困扰了孩子们。但是他们没有自暴自弃,大家有饭吃饭、没饭喝粥,团结友爱,共渡难关。孤儿们的“临时母亲”沈君怡除了管吃穿住行,更要全力保护这些战地孤儿们的安全,责任重大。方鉴明则是她可以信任、可以依靠的忠实战友和亲密恋人。沈君怡、方鉴明等是一颗颗在历史洪流中时隐时现的珍珠,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孩子甘愿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富裕起来的今日中国同样需要、同样珍贵。此外,剧中对战时保育院生活的深入描绘,不仅使该剧呈现出战时独特的社会状态和孩童眼中的温暖世界,更实现了历史和战争的真实性还原和人性化叙述。

  《战火中的花蕾》作为一部偶像剧,实现了战争悲剧与童趣童真、历史真实与民间传奇、红色书写与新的时代诉求的较好融合,为今后抗战影视剧创作带来了新的思维。

  看罢该剧,不禁沉思:如今那个烽烟四起、战火不断的年代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当年保育院的老师们,和战斗在最前线的战士一样,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以博大的胸怀、宽厚的爱心和崇高的母爱精神为抗日战争作出的伟大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