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康洪雷:一次特殊的“推拿”体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21日09:07 来源:中国作家网 高小立

  在8月14日北京今夏最难耐的桑拿天里,记者匆匆赶到北京梅地亚电视剧《推拿》的央视首播现场,按照事先和康洪雷的约定,在发布会之前对他进行 一个采访。本想在梅地亚的咖啡厅点上两杯冰咖啡安静地做一次对话,但众多媒体对康导的前呼后拥,根本不允许康洪雷单独行动。康导第二天还要赶往家乡呼和浩 特,记者只好在嘈杂的演职员休息室里做个简单的采访了,期间虽免不了有发现康导后闯进来的媒体同行,但百忙中的康洪雷挺够朋友的,在众多媒体的等候中,接 受了《文艺报》的独家采访。

  作为朋友,其实和康导很少见面,多是在新闻发布会或一些研讨会上碰到,和康导的相识就是在几年前电视剧导演协会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回想当时,记 者对现场就座的大腕儿导演全然不顾,单单只对康洪雷的导演艺术大加赞赏了一番,之后更加关注了他的作品,经常互发短信保持着联系。这次的采访,自然是因为 《推拿》的播出。两年前得知《推拿》进入到了剧本创作阶段,就一直期待着。当看到有些导演手忙脚乱地不知道拍什么时,看到出品人为收视率抓狂时,看到荧屏 上的“雷”剧、“神”剧不断时,就想到了康洪雷,新作怎么还没播啊。这倒不是要说明康洪雷多么的特立独行,多么的不可或缺,其实康导每次都拿出不跟风的有 艺术个性的作品,从艺术创作的本体来讲,这才应该是正常的艺术创作,现在费解的是,一些紧跟风潮的模式化创作越来越正常了,反而显得康洪雷有点另类。

  好剧本要有让人

  信服的故事和人物

  康洪雷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就不断地听到一些善意的忠告,确实是善意,因为多是出自朋友之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都是黄棉袄、黄棉 裤,谁看啊?《士兵突击》里,连个女的都没有,有人看吗?包括这部《推拿》,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劝他,一群盲人,有什么可拍的。可康洪雷都拍了,都播出 了,前两部大获成功,获了多少奖不用说,剧中人物能流传,许三多能成为当代偶像,再说什么都显得多余了。

  现在很多年轻导演不知道拍什么,基本是跟着市场、跟着投资人走,相比这些导演,旁人不看好的题材,康洪雷每次都不听劝,坚信自己的判断。记者就 此也多次问过康导,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功了,可能是个偶然,那《青衣》《士兵突击》的连续成功,一定有什么秘诀或规律性的东西,本想给他戴个艺术追 求、艺术坚守的高帽,但知道康导太不喜欢追求、坚守之类的词了,他也不承认规律之说。康导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追问下,他最终道出的 “不能心机太重,惟有单纯是制胜的法宝,只有单纯才有奇迹的可能”会受用于当下的创作者。康洪雷其实不拒绝任何题材,但他首先得相信剧中的故事和人物。有 了名气后,很多投资人拿着剧本来找他,如果是他不相信的故事和人物,一般都婉言谢绝,他说连创作者都不相信的东西,能试图让观众相信吗,这不符合基本的逻 辑。

  说到康洪雷作品中的人物,历数他执导的电视剧,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改编自文学作品,他之所以从小说中选素材,恰恰看中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每次都 是被小说中的人物所打动,他的理念是,有了这么丰富的人物,还愁编不出好故事。说起这点,康洪雷和别的导演又不同了,康洪雷最怕别人说他与众不同,事实证 明的确不一样,人家都是先看故事,故事热闹、命运坎坷、情节曲折,才认为达到了拍电视剧的要求。康洪雷偏不,他首先要的是人物。康洪雷和别人有很多不一样 的想法,他说现在的电视剧集数太多不说,每集45分钟太长了,这对观众的身体健康不利,他主张每部20集、每集30分钟为好。谁都知道现在电视剧越拍越长 的原因。康洪雷不主张拍长篇,因他说过一句话:“钱在我这儿不好使,勾不起我的欲望。”难怪呢。

  绝不以关怀者、同情者的姿态写盲人

  《推拿》是作家毕飞宇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原创小说,有人猜测康洪雷是在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决定拍的,其实康洪雷在2007年小说出版的第一时间 就拿到了书,看完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拍摄,这次依然是被小说中的人物打动了。原小说中除了简单、细碎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对人物细腻的刻画和大量对心灵深处 的描写,这样的小说,很难改成电视剧。康洪雷也确信把小说《推拿》改编成电影、话剧,尤其改编舞剧,是再合适不过的题材了,惟独改成电视剧太难。电视剧要 有故事,有人间烟火,需要百转千回的情节,小说中恰恰不具备这些。面对改编难题,康洪雷把能想到的所有不可能和担心都化为他这次一定要做成的动力和能量, 哪怕倾其所有。这就是康洪雷的不一样,认准的事,非做成不可。

  改编的挑战果然接踵而来,他先找了几个年轻编剧,结果都没通过,最终还是请来了老搭档陈坪,他们两人合作过5次,默契不用说了,但这次编剧的艰 难前所未有,陈坪花两万元办了盲人推拿中心的卡,整整体验了一年的生活。采访那天,坐在康导身旁的陈坪调侃了一句:别人没做成的事,我做成了,才显得我很 牛。现在听来似乎轻松的一句话,背后是陈坪近两年的艰苦创作。在原著中的人物几乎都保留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需要,电视剧中衍生出了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走进 濮存昕饰演的沙复明心里的女主角,也有在小说中一笔带过的人物在电视剧中成了贯穿始终的人物。整个拍摄的时间是三个月,后期制作整用了一年,这在康洪雷拍 电视剧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对他来说这是一次超乎经验之外的拍摄,面对的是一个既熟悉又极其陌生的盲人群体。用康洪雷的话说,他这次把后期制作人员折磨得够 呛。

  其实,康洪雷对这次的创作表现得特别兴奋,在发布会现场播放的片场集锦中,他就像个大男孩儿,手舞足蹈、喜笑颜开,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次请到了真 正的大腕儿——濮存昕。康洪雷从上世纪90年代做副导演时就有请濮存昕出演的愿望,濮存昕排练话剧的任务非常繁重,已多年不接拍电视剧了,这次之所以能加 盟、而且是接受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角色,康洪雷强调是小说的魅力、剧作的魅力打动了濮存昕,惟独没提自己的魅力,其实康导的魅力不说也在那儿了,现在能 加盟康导的戏,没两把刷子可不行,看看《推拿》的演员便知,濮存昕、张国强、刘威葳、李菁菁、高亚麟,都是实力派演员。

  毕飞宇、陈坪、康洪雷、濮存昕,都是各自艺术领域的尖子,在这次的合作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创作作用和个性体现,但从小说到编剧、导演、主演,他 们对该剧达成的共同认知是——平等与尊重,绝不以关怀者、同情者的姿态去描写残疾人,也不会把盲人写得过于坚强和自尊,剧中的一句台词很有力量:“只有人 类的尊严,从来就不该有盲人的尊严。”康洪雷说,我们完全从平等的角度,展现客观存在的这个群体的生活、工作、喜怒哀乐和他们的黑白世界,这种平等的接 触、平等的对待所给予他们的尊重,远远大于他们以弱者的身份在一些晚会上所得到的那点慰藉。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人是特殊的。拍摄期间,虽然也会有意无意流 露出同情,但很快收回,就把他们当成我们身边的兄弟姐妹一样,我相信上天关上一扇门,一定会打开一扇窗,但没有一个盲人会告诉我们这扇窗里是什么,我们就 是试图用这部电视剧告诉观众那扇窗里的故事。

  拍《推拿》的感受就是很“舒服”

  除了被人物打动之外,“推拿”一词也是让康洪雷无法绕开的一个理由。“推拿”虽是一个医学名词,却有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和处事方式,他特别喜欢 “推拿”互为统一、相得益彰的哲学内涵。电视剧中多次出现“拿回来,先要推出去”的解读,一针见血地道明了做人、做事的共性。康导说中国传统文化无处不 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关键要善用。他的这个感悟对各行各业都是有启发的。

  《推拿》刚播出,还不能下结论,但从对康导作品的一贯认可上,《推拿》定会给酷热的电视荧屏吹来凉爽的秋风,好好让观众舒服舒服。康洪雷说他拍 这部剧的感受就是很“舒服”,又认识了不同的生命样式,更加尊重各自的生命,这种认知会延伸到更多的群体,比如对自闭症、精神疾病、艾滋病群体的平等与尊 重。

  自拍完《推拿》后,康洪雷下意识地会在盲道上行走,他感觉在盲道行走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脚与地面的触感让人“安全、踏实”,盲道一直指示着你 不迷茫。由此他也恳请人们千万不要占用盲道,盲道被占了,盲人就像孩子离开母亲一样的无助和焦虑。采访结束回来的路上,记者也特意走了段盲道,真的会让自 己聚精会神起来,脚下似乎也有力量了。但走着走着,迎面一辆机动车挡住了前行的盲道,平时可能会一躲了之,此时马上想到,如果我是盲人怎么办?是啊,社会 的文明恰恰体现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上,而不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更不是名车豪宅。

  电视剧《推拿》的宣传词是:看得见和看不见,中间只隔了一层拥抱。但愿看了《推拿》后,能让我们给盲人更多的“拥抱”,这里的“拥抱”绝不是同 情和怜悯,而是社会良好的文明环境,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平等,对中国500万盲人来讲,应该让我们从盲道永远畅通无阻这个起码的“拥抱”做起。

  就在记者写此文时,一位编剧发来一个短信,谈了两句看《推拿》的感受,得知记者正在写康洪雷时回复到:应该为这样的导演歌唱,不仅仅是工作需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