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新闻 >> 正文
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中共旅顺口区委、区政府主办,东北亚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旅顺口区委宣传部承办的“纪 实散文集《旅顺口往事》作品研讨会”日前在旅顺举行。陈晓明、孙郁、吴义勤、林建法、张清华、王尧、罗振亚、张燕玲、韩小蕙、张学昕、张新颖、栾梅健、王 侃、李云雷等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研讨会上,专家们不约而同谈到,由大连作家素素撰写的长卷散文《旅顺口往事》,以细致的田野调查和采访为基础,条分缕析大量资料,创作时激情饱 满、笔法细腻,以古港、重镇、要塞、基地为主线,展现了旅顺的风土人情,梳理了旅顺口五千年来的历史文脉,尤其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殖民者践踏旅顺口的屈辱 史和辛酸史。《旅顺口往事》回到历史现场,打捞历史细节,以丰盈的历史故事、事件及人物,厘清历史脉络以恢复历史本来,并从中清理出理性认识,看穿历史现 象的本真、本原和本质。《旅顺口往事》充满了生命的温度,充满了生活实感,也充盈着艺术感觉与气度,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历史的旅顺口,丰满的旅顺口,真实的 旅顺口,更是一个具备文化意象的旅顺口,是大连的历史文化地标与象征,代表了历史的大连和文化的大连。它提醒着我们曾经的伤痛和溃败,警示着我们的今天与 未来,也激发着我们时时凝聚民族复兴的正能量,以便更好地走向明天。
也有专家认为,《旅顺口往事》 为散文写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历史进入文学维度提供了一个样本,在史实叙述、抒情、理性思索之间完成了一个恰当的拿捏。虽写旅顺口的五千年历史,但读 来不觉得遥远和隔膜,这跟作者时刻的介入和在场有关。作者以田野考察式的寻访、以说书人式的古今穿越,不作史学家式的严苛考据,回到了作家的性情,或怀疑 或慨叹或激愤,宁可有失“偏颇”,也不作不置可否。文字里可触摸到写作者心灵的颤动和真实的体温。专家们也对这部作品可能存在的挖掘空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和建议。作者素素表示,专家们的意见让其今后的创作找到了方向,而《旅顺口往事》的写作,则将成为她永恒的精神家园。
会上,中共旅顺口区委、区政府向与会专家学者颁发了“旅顺历史文化顾问”聘书。大连市和旅顺口区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