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真有点像婴儿诞生,经过九个月的孕育,《中国好小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终于在这个夏天问世。著名作家迟子建、苏童、王安忆、毕飞宇和方方都将他们出道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呈现出来。作为责编,拿到样书时,好像独属于自己,竟然不觉得这是别人写的书。
很久以来,就想编辑一套当代作家丛书,最好能够寄托编辑人的全部理想:第一,内容上的经典;第二,形式上的纯粹。这个想法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后,开始实施。
为这套丛书的主题,我与迟子建和苏童讨论过几个来回,原本想按照每位作家的特点各做一本,迟子建给了我几个非常好的建议,但是发现操作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比如“故乡系列”,苏童说他刚刚出过一本。就在苏童和迟子建已将选定稿件发给我之后,我突然改变了主意,觉得打破主题的限定、精选作家们最好的中短篇小说集更为合适,也就是说:做中国最好作家的最好小说,并且以不定期的形式,陆续出版。
感谢我的老同学苏童,以他的好教养成全了我的繁琐。迟子建是我近30年的朋友,我的每一个要求她都说“没关系”,她帮我联系我无法联系的作家,反复给我邮寄稿件,不厌其烦。方方在病中,被我一个接一个电话催促。毕飞宇也是年轻时代的朋友,这期间他不断出国,特委托他的太太与我联系。就在我打算用另一个书名时,他坦率地说“那个书名太二啦!”那句话确实醍醐灌顶,让我再一次斟酌。
在一次次调换稿件、调整书名的过程中,迟子建、苏童和毕飞宇都以他们特有的仗义支持着我,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就说:“没事,你定!”包括王安忆,对于她的作者简介,她也说:“你随意删削。”所以这套书得以顺利出版,与他们有关。
可以说王安忆是我这次做书的最大收获之一。感谢迟子建帮我联系她,当时她即将去韩国开会,很快允诺,并且及时寄来稿件。每一次的电子邮件,她都及时回复,并且将我所需的每一个资料,都清清楚楚一项一项罗列出来,周到、详尽,让编辑少了许多麻烦,这期间的往来,只言片语,都能感受到她极好的人品和文品,让“阅作家”无数的我感慨良多:什么叫职业道德?作为作家,她是榜样。
什么是好小说?当然见仁见智,但是我以为,这些作家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已经用他们的作品串起了当代文学史的珍珠,他们大都获过各种国内外文学奖项,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法国《世界报》文学奖等。称其为“中国好小说”,名副其实。其中迟子建深邃诗意,苏童高贵优雅,王安忆朴素大气,毕飞宇人性深刻,方方犀利尖锐,都在这套书里得到了完美体现,每一本书,都囊括了他们创作的精华,我相信他们带给读者的,一定是这些文字的诚意。
“我们编,你们读!”是我们出版这套书的理念,在这个文化多元时代,文学书籍烟波浩渺,读者陷入茫然的选择状态,而编辑的任务就是撷英集萃、披沙拣金。所以这套丛书会给读者一个指引,选择应该选择的精粹。
我经常去欧洲旅行,每到一处,都要进书店看看。我发现,欧洲的小说,几乎都是小开本,分量极轻,放在包里非常方便。几乎每个欧洲人出门都带书,在火车里、飞机上,甚至在饭店等餐的时候,人们都自然地拿出书来安静地阅读,而那些轻便小巧的书籍,成全了他们文明高雅的风度,这些应该不仅仅是形式。
“放下手机,拿起书!”是我们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的另一个概念,倡导电子时代的古典阅读方式,是编辑的坚守之一。现在的电子产品已经渗透人们的手掌,无论在哪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到处都是低头把玩手机的人们。所以我们不做表面文章,去掉腰封,裁掉勒口,选用最轻型最蓬松的纸张,封面采用进口触感膜,给读者最货真价实的文学品质和最舒适的手感,让阅读成为真正的享受。
当然,还要感谢那档电视节目,在这套丛书主题一个接一个被推翻的时候,是“中国好声音”给了我灵感,于是,《中国好小说》在一个不经意的夜晚,来到我麻木的脑袋里。
(本文作者: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