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赵畅:亦说“送礼收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5日09:52 来源:解放日报 赵畅

  “送礼收礼”之风,何以难刹?因为由来已久矣。

  读报看到一个材料,说清代有许多“陋规”,官员灰色收入不少,那时流行一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康熙时,一位叫白潢的江西巡抚向皇帝汇报过自己一年收到的“陋规”,他列举了五项:一是“节礼”,每年大约5000两;二是漕规礼,每年4000两;三是关规礼,每年2400两;四是盐规礼,每年10000两;五是钱粮平头银,每年8000两。白潢是个清官,别人不太敢向他送礼,尚且收到这名目繁杂的“陋规”,其他贪心的官员每年可以得多少“陋规”,则可想而知。

  你看,在封建社会当官,哪怕当个“清官”,亦能拿这么多礼,难怪对于当官有的人总是绞尽脑汁且趋之若鹜了。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当官即意味着手中有权,有权就可以帮人办事,而帮人行了方便,那当然是要有回报的。帮得越多,意味着回报越多。而更让一部分送礼人明白的是,今天我是送礼人,送的时间长久了,送的礼物丰厚了,双方必因“礼”生情、因“礼”而“熟”,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得到提拔。一经提拔,我就能如期实现角色的转换——由昔日的送礼人而为今天的收礼人。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礼尚往来乃是我国的国粹,弃掷不得;或许,因为如今对于不送礼不收礼的制度规定不甚具体明确,以致与社会风俗性的送礼收礼混杂一体,难分彼此;或许,是因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好办事”现象的“启示”,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一些人那里,送礼收礼之恶习已积重难返。

  2013年6月9日,原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出庭受审,从其庭审情况看,他一边对丁羽心送上门来的钱物、送上怀抱的女人以为“多多益善”,绝不推却,进而帮助她把企业做大做强,一边从1986年在武汉铁路分局党委书记任上始,至2011年从铁道部长之位落马,涉嫌因“卖官”受贿1178.65万元,买官者名单覆盖六名铁路官员。连续“进贡”多年后,这些官员得以在铁路系统内部数次升迁,执掌重要的机构和部门。如此送礼收礼,送礼收礼若此,怎不是以出卖人的灵魂,出卖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

  “礼尚往来”,固然是我国的传统,但终究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来而不往非礼也”固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但另一方面,一旦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它又极可能成为行贿、受贿者的“挡箭牌”。殊不知,作为一种东方文化传统,“礼尚往来”其最核心的价值其最高境界不是别的,而是“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毛泽东对宋庆龄一直很敬重。两人常有往来,互赠礼物,互祝康吉。每隔一段时间,毛泽东就会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去看看国母。”宋庆龄对毛泽东也很敬重,她知道毛泽东平时有躺靠床栏办公的习惯,便特制了一个又大又软的靠枕送给毛泽东。1957年冬,毛泽东派人给宋庆龄送去一些山东大白菜。宋庆龄非常高兴,并复信致谢。朋友、同志间适度赠礼,既是传统习俗,也是人之常情,毛泽东也不例外,但他有着严格的原则和尺度,尤其是以个人名义送的礼物,皆从他的稿费中开支。毛泽东和宋庆龄之间互赠礼物的细节,颇耐人寻味:送礼,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或者说不是为了相互利用,纯粹是出于一份真诚的难能可贵的友谊。而无论是毛泽东送的“山东大白菜”抑或宋庆龄送的“靠枕”,从物质价值看,自很低很低,但情义和精神的价值却是很重很重,事实上,他们并不会因为其物质价值低而拒之门外;送礼决不因为权重而礼重,以至相互搞攀比,将送礼飙升为一种奢侈浪费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送礼”,送出的既是一泓浓烈的感情,也是一袭素淡的优雅,更是一种高洁的品位。

  是呵,送礼收礼成风,大大有违建立文明国家之祖训,与公平公正的现代社会之诉求背道而驰,与反腐败相抵牾。若视而不见、任其泛滥,必有亡党亡国之虞。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面对纪念馆展板上书写的“六条规定”,逐条进行了对照检查。习近平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制止和杜绝送礼收礼,一方面靠制度,靠监督,靠管理,靠教育,另一方面更要靠领导干部自律。“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要想别人不送礼,首先自己不收礼。如此,刹住送礼收礼之风,才翘首可盼、指日可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