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段天杰:龙江书院抒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4日09:38 来源:人民日报 段天杰

  第一次去龙江书院,车子穿行在云雾缭绕的山道上,我兴冲冲的,盘点着记忆中有关龙的威武,江的壮阔,以及书院浓浓的书香,但在我有限的想象中,这几个形象却怎么也叠加不到一起,构不成一幅完整的图景。我期待着车子开得快点,再快点,期待着一睹我军军政院校的摇篮和朱毛会师圣地的风采。

  车子一下山就进入龙市镇。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镇子,秀丽的龙江河穿镇而过,贯通南北,汩汩流淌的河水使这里的一切都有了动感,显出一种独有的生机和灵气。河的两岸青山吐翠,树木葱郁,那绵延不绝的绿直通天际,与蓝天白云相接。我仿佛置身于银河岸边,即将寻访的似乎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噢,这就是龙江书院了——在草木青翠的五虎岭南麓,波光潋滟的龙江河西岸,有一个宽阔的大院,院内有一座典型的民族建筑,其屋宇参差,屋檐飞翘,格局恢宏,古朴大气。整座建筑由左中右三体相连,中栋院前有一个泮池,池上有座小石桥,叫“状元桥”;廊门上方悬挂着一个木匾,上书“龙江书院”四个端庄圆润的大字;屋内九井十八厅,回廊曲径相通,不仅建造工艺精湛,而且厅名起得极富内涵和寓意,如启秀斋、报功祠、梯云斋、崇文祠……这里的一切都励人上进。难怪书院建成后的近70年间,竟从这里走出3位状元,38位进士,10余位举人。也难怪工农革命军在此组建军官教导队后,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大批优秀军政人才。

  我不由地想,当年居无定所的工农革命军得到龙江书院这样一座豪宅,没有把它用来做工农革命军总部,而是用来办教导队,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无独有偶,在龙江书院听到一则故事:毛泽东在井冈山最珍贵的家产是两个小书篓,无论是转战边界各县,还是回到根据地,他都随身带着这对“伙伴”。书篓里主要装着马列著作、中外军事名著、随时随地搜集到的各种书籍、报纸和文件。毛泽东通过读书,思考着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敌强我弱情况下的作战问题。东躲西藏,生存都受到严重威胁,却时刻不忘读书和思考。工农革命军有如此重视学习的领袖,在那样艰苦卓绝、腥风血雨的环境条件下,在刚刚有了一块落脚之地后就想到办一个教导队,这似乎是一件再合乎情理不过的事情了。

  学习的自觉和对知识的渴求,源于本领的恐慌和救国救民使命的担当。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毛泽东就觉察到部队的军事素质薄弱,许多士兵根本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就参加了战斗。部队上井冈山后,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战事十分频繁。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的:“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军事技术太差,作战只靠勇敢。”这样一支部队怎能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须知,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只任外国列强宰割的羔羊,是一个新军阀混战的屠宰场,“救亡图存”的呐喊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如此重任历史地落在没有执政地位、没有资源优势的中国共产党人肩上,落在这支数量只有千余且素质参差不齐的队伍肩上,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步履维艰。极富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毛泽东,要把手头这支队伍当作种子来培育,要通过他们让党的主张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他亲自出席军官教导队的开学典礼并讲话,指出:“人,不是在娘肚子里就懂马列主义,懂用兵打仗的,所以要学习。但要在短期内学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有移山倒海的气魄。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推翻军阀政府,消灭封建剥削,完成土地革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需要有移山倒海的气魄!”通俗易懂的话语揭示了建校办学的深意。一群穿草鞋、背土枪的汉子,在龙江书院谈兵论战,到罗霄山脉的广大农村去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土地革命,还唱着“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的民歌天天打胜仗,有效地配合我们党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可见,龙江书院的教学实践不仅开创了我军院校教育的先河,也是中国革命走出低谷、走向胜利的一个新的起点。

  拜谒龙江书院,接着还瞻仰井冈山和苏区几处红军大学旧址,触摸那些尘封已久的红色经典,给我以巨大思想震撼和精神冲击的,莫过于红大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的大无畏精神了。当时,敌人对根据地实施疯狂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整个井冈山地区和苏区战火连绵、物资匮乏、粮食短缺,红军大学的教学保障极其困难,但红大师生从未向困难屈服。没有笔墨纸张,学员们就以树枝、炭条当笔,在土地上、石板上或沙盘上练习写字;没有集体宿舍,学员们就分散到群众家里,或在祠堂和庙宇中睡地铺;有时没有固定的教室,学员们就在露天上课,山冈上、树林里、稻田旁,到处都是红大的课堂……红大的硬件差,软件却不弱。其教员队伍是一流的,不仅有一批国内外著名军校毕业、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优秀指挥员担任专职教员,而且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担任兼职教授,真正是名师云集、大家荟萃;红大的教学内容是革命战争所急需的,“学习军事技术,武装我们的手足”,“提高政治水平,武装我们的头脑”,还充分满足学员对知识的渴求,着力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红大的教学方法是“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我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夜战近战的传统战法,以及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法,可以说都是在红大办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红军大学的精神、境界、勇气和胆识,值得推崇和弘扬。

  在红大旧址学习考察期间,我脑子里始终萦绕着“理想信念”四个字。上到井冈山的部队,来龙江书院参训的学员,都经历了白色恐怖的劫难、武装暴动的砥砺、千里转战的考验、“三湾改编”和“赣南三整”的洗礼,真正是大浪淘沙、千锤百炼。这一群人,尽管身世不同、基础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坚信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穷苦百姓才能翻身得解放;确信黑暗只是暂时的,革命一定能成功;决心“就是剩下我一个人,也要革命到底!”我想,正是这种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朱毛的两双大手才能在龙江书院紧紧地握在一起,井冈山的红旗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高高飘扬,红军大学的教学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前行。我在龙江书院还听到一个故事:军官教导队学员刘仁堪,毕业后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敌人要他交出全县共产党组织及名单,交出红色独立团的枪支,并开出诱人的条件——委以重任。刘仁堪不为所动,并严厉痛斥敌人。恼羞成怒的敌人用匕首割去他的舌头,血流满地,他不能说话,就用脚趾蘸着血,在地上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血字,从容就义……在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时,我想到了刘仁堪,想到了一首歌,心中默念“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们血染的风采”,以此告慰英雄的亡灵,颂扬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的英烈,也发自内心地赞美那些有信仰的共产党人。

  刘亚洲将军说:“信仰是一种高悬在天空而且能真正走进内心的东西。”信仰怎样走进内心?龙江书院讲解员讲到当年的几个口号:“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统治”,“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你看,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农民拥有土地、人民当家作主尽在其中,将党的奋斗目标、当前任务和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党的理想正是我之追求,党的奋斗合乎我之利益,因而革命队伍中每个人包括普通老百姓都信党、爱党、跟党走,自觉自愿地为着美好的明天而战斗。信仰就这样走进了人们的内心,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也就这样升华和统一到了对国家、对民族集体价值和利益的追求之中。此时的人民群众就成为“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人民群众的这种强大威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奔小康的伟大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如今,我们党又把梦想的种子根植在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它汇集起中华民族向上向新向强的坚强意志和磅礴力量,一个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必将成为现实,我们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龙江书院,一个与梦想结下不解之缘的地方,救国梦从这里扬帆起程,富国梦在与此毗邻的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上酝酿,强国梦需要从这里汲取智慧、力量和营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