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改编《红高粱》不能丢掉原著的“魂”——访编剧赵冬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4日09:2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健

  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版《红高粱》自启动以来,一直备受媒体关注。日前,编剧赵冬苓受邀加盟电视剧版《红高粱》的改编创 作。谈及此次被委以“重任”,赵冬苓坦言压力很大,要做的工作很多。面对上世纪80年代电影版《红高粱》带来的轰动效应和改编实践,电视剧版会做出怎样的 创造和延伸?此次改编的难度和重点又会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疑问,本报记者对赵冬苓进行了采访。

  记  者:除了曾经将同名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叶落长安》外,你的电视剧创作从来都不去改编别人的作品。这次为什么会选择改编莫言的《红高粱》?对此次改编,你有怎样的定位和思考?

  赵冬苓:这次改编是比较被动的,可以说是被裹挟上阵。一开始是山东卫视找到我,我思考了一段时间才最终答应。因为写得不好很可能就会被批评声淹 没了,压力是很大的。但是一旦选择了,我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对于这次改编,首先从量上,它的原著小说虽然有30多万字,但实际上真正能用到剧本里面的素材 很少,其实大量的基本的故事在电影改编里都用完了。如今我们要把这个故事扩充成40集的电视剧,就需要增加大量的素材。我觉得,电视剧版《红高粱》与原著 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小说是张扬人的个性的,充满了大量的意象,电视剧就要把这些文学的叙事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现实的、世俗的、存 在的世界,重新建立起完整的人物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丢掉原著的“魂”——张扬人的个性。这是我们做的最多的工作,也是改编的难点所在。

  记  者:原著小说的文学性很强,具有一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改编中,你如何去协调小说的文学性、审美性与电视剧观赏性、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赵冬苓:这个问题我们肯定会很好地加以解决。我们希望电视剧能与原著契合的就是追求自由、个性、野性的精神内核。这是与原著的文学性一脉相承的。电视剧会着重写那个时代的乡土社会、地域文化,过分血腥、暴力的东西,我们也会根据电视剧的特点做一下取舍。

  记  者:电视剧版的《红高粱》会在哪些方面对原著进行丰富呢?

  赵冬苓:比如人物方面,我们对很多人物的身世、性格进行了延伸。像“九儿”,在原著中,她嫁到单家去,并没有过多的婚前个体经历的介绍。电视剧 中,我们增加了她出嫁前的生活,为她构建了一个家族。剧中,她原是单纯的、相信爱情的纯洁女孩,后来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成长为精明能干、敢爱敢恨的女人。 原著中的县长曹梦久只是一笔带过的次要人物,电视剧中以他为原型人物之一,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叫朱豪三,让他代表那个时代的政治力量和执政理念。对于余占 鳌,还是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进行了充分的丰富,把他和九儿的故事都向前延伸,对他如何一步步当上土匪,最后走上抗日道路的过程进行了充分展示。他与九儿 的关系也确立为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战争,互相征服,爱恨交加的关系。

  记  者:莫言小说的叙事空间是以高密为中心的,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会不会成为你改编的重点?会不会担心电视剧拍出来后,南方的观众接受起来有困难?

  赵冬苓:我们把电视剧版《红高粱》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去构建这个“世界”的基础上,也就是空间上,从九儿生活的单家大院,一直延伸到整个高密;时 间上,从上世纪30年代初一直叙述到抗战时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格局。前30集的容量我们会去展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人的生活、挣扎、抗争、爱恨。我们不会 把《红高粱》做成一个抗战戏,抗战只是一个宏大的背景和剧终的高潮。

  我和助手去高密采访的时候,感觉那个地方一马平川,视野特别开阔。莫言笔下,高密也只是一个代名词,眼光早已放在了高密以外。我们也是这样,只 把高密作为一个名词。我们要考虑到这个剧不仅北方观众爱看,还要让南方观众也爱看,比方说,我们希望画面能美一些,原来九儿嫁去的酒庄是很简陋的,我们就 将其变成了大宅院。

  记  者:面对新的电视剧创作、播出环境,你说过“对观众的考虑会越来越多”,这些“考虑”具体指的是什么?

  赵冬苓:艺术坚持和观众需求之间要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可能某些时候考虑观众太多了,会失去一些东西,有专家认为《我的父亲母亲》里的巧合过 多,这实际上就有投机取巧的东西。我也在想,如果不考虑技巧,就让翠花老老实实地工作,在奋斗中遇到另外一个人,可能观众的疑问就没有了,但是观众还会不 会继续看下去。现在的困惑在于市场的挑战确实很大,我们也要适应这种变化。《红高粱》中,我们的情节密度会比较大,人物冲突会比较激烈,这样对人物的描写 就会有一些牺牲,这里度的把握还是非常重要的。

  记  者:现实中,很多编剧都会遇到自己的剧本被导演、制片方随意修改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持何态度的?

  赵冬苓:我不会太计较导演修改剧本的做法,毕竟要给导演艺术留有创作的空间。但是如果把我的剧本改得面目全非,也是很让人苦恼的事情。面对这种 现象,编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很完善的剧本,让导演觉得没有必要去大动干戈。有时候,编剧的最大苦恼在于剧本在他手里时并不是一个成品,而是半成品,他的创 作仅仅是集体劳动的一部分,真正进入拍摄阶段,自己也是控制不了的。实际上,控制不了的事情不要为它伤脑筋,你的工作完成了就行了。 (车东轮 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