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作品 >> 艺苑 >> 正文

笔意墨趣透显情态韵致

青年书画家许洪林及其作品摭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3日09: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溪山云壑图  许洪林 作溪山云壑图 许洪林 作
 恩施手记  许洪林 作 恩施手记 许洪林 作
山居图  许洪林 作山居图 许洪林 作
悟道图  许洪林 作悟道图 许洪林 作
且听泉声恋翠微之三  许洪林 作且听泉声恋翠微之三 许洪林 作
且听泉声恋翠微之四  许洪林 作且听泉声恋翠微之四 许洪林 作
 青山欲转绿溪回  许洪林 作 青山欲转绿溪回 许洪林 作
 家住湖边绿树春草深  许洪林 作 家住湖边绿树春草深 许洪林 作

  许洪林

  广东省潮安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现为中学美术高级教师、策展人、画家。兼任品牌中国联盟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广东区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与推广研究所兼职副研究员、广州市黄埔区人大代表、广州市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成员。

  一幅画能领略到画者的精神气质,一幅画也能读到画者的人格魅力。

  但凡与洪林相识的人,一定对他为人的豪情和仗义表示赞许。他无论对师长还是对道友,总是诚挚而殷切。在和朋友结交中,他会“吃亏”,不计个人得失,透析出潮州人那种特有的爽意大气和精巧的处事风格,他以诚与真赢得了朋友们的好口碑。

  洪林是一位勤奋的艺术吮吸者。他是一位美术教师,为了艺术追求,在而立之年后,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山水画家许俊教授等。在读研期间,他虚心向师长学习,作画习字刻苦,研读了不少书。无论寒冷酷热,他租住在清华园狭窄的宿舍中,习画练字不断,精书泛学。同时,在课余他通过拥挤的公交车,奔波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人民大学之间“蹭课”。可以说,他在京读研期间,把时间用到了极致,也结交了不少京城师者同道。所以,几年中他绘画水平的长进和美术学养的提高,是超常的努力所获,是师长和道友们所共睹的。

  正因于此,他作品的笔情墨趣之外,透露出一种敦厚与文韵的知性。从他的山水写意画和现代书法中,可见探索传统之根,构成多实验新法为旨意。其艺术个性,生性耿敦而又灵动,下笔力求不媚俗、不落畦径,显露其鲜明的文气韵致,严谨中见精巧和朴拙。洪林的画中大胆采用“皴、擦、钩、斫、点”笔法,点与线完美结合。皴法随手而来,墨渍或沉或染,山体和丛木在点皴渍染的过程中,前者显得苍而不枯,润却不软,后者更是肌理丰富,质地润泽,在远山、近树、空间、感觉的动感韵律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使画面构成一种新体又特殊的效果,给人一种澄澈透明、清新舒爽之感。

  在此,祝洪林在今后的艺术之路中,以深学至诚而掘进,并在熔铸于笔墨的精神历练中更加纯美,凸现独特的丹青之范。

  许洪林山水画集评

  许  俊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我们常说学习中国画重要的不在于学而在于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洪林学习的热情很高,并充分体现在他的刻苦钻研和勤于思考上,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善于领悟。通过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业学习,洪林集中精力对山水画的传统重新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有所体现,特别是在处理画面的能力上有了明显提升。他的山水画已具有自己的一些笔墨方式和创意想法。

  记得我在新生入学教育课上曾经讲道,在学业上要有所成就首先要做到4个“坚”字,这就是坚定、坚强、坚持、坚守。坚定的是信念和方向,坚强的是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坚守的是独立的学术品格。许洪林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取得新的成绩。

  张夫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洪林近几年来往返于京穗之间,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并乐此不疲。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期间,他能够刻苦学习,勤于写作,从《芥子园画传》切入,一是汲取传统笔墨,在笔墨语言上力求做到有源头;二是将《芥子园画传》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深挖其投射出来的文脉精神,从跨学科的符号学知识的视角,探讨《芥子园画传》初集的符号化语言与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个人符号化的提炼之间存在的关系问题;三是在创作中能够发挥自身特点和合理的个性因素,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洪林虽为新锐艺术家,但对传统的国粹艺术始终情有独钟,并视之如命。其山水画既坚持传统的绘画技法和章法,又注入了现代审美理念,在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艺术中的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形成富有形式美感、情趣隽永、格调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作品既显北方冷峻雄奇之气,又富南国灵秀巧致之韵,君在传统绘画“借古开今”方面,着实做了积极而又有成效的探索。

  汪晓曙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早在学生时期我就看到了洪林对艺术理论学习和艺术创作方面的专注,在本科学习期间他的中国画作品和书法作品就已经入选省级展览。这些年来洪林在教学之余,仍著书立说,画笔不辍,这既透露出他勤勉的治学精神,更体现出他对绘画的执著和热爱。

  观其山水画近作既取法宋元山水画的意境,又有现代审美要素和新的表现画法,作品注重画面的位置经营与线条的表现力,笔墨形态隽永丰富,着色大胆绚丽,富于变化,这些都得益于他在教学、科研、音律、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感悟。

  黄丹麾 (博士、《中国美术馆》编辑、《中国艺术报道》执行主编)

  洪林的山水画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充满了强烈的主体自由精神。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过程中,“人”与“物”化 、“心”与“境”谐,进而做到了主客一体、物我两忘之神境。

  洪林的山水画分为墨笔和彩墨两种。墨笔山水画以《恩施手记》、《且听泉声恋翠微》(组画,共四幅)、《山居图》、《悟道图》、《溪山云壑图》等为代表,《恩施手记》和《溪山云壑图》以淡墨散扫,属于“粗笔”一路,着力营造空灵、飘渺之气韵;《且听泉声恋翠微》组画,以浓墨晕染为主,属于“细笔”一路,着意构建浑厚华滋、境深意远之雅趣。《山居图》与《悟道图》则以几何化的构图来描绘山体,颇有清淡闲远之意趣。彩墨山水画以《家住湖边绿树春草深》、《青山欲转绿溪回》为典范,二画将色彩与墨笔相融会,把西画的焦点透视与国画的多点透视相结合,努力寻求国画的写意与西画写实的合璧,可谓学贯中西、借古开今。

  总之,洪林的山水画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自然,善于汲古拓今、以西润中,从而达到了“心悟于至道”“画契于无为”之妙境,这的确是另辟蹊径、别有洞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