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大二工科生摘冠“创意小说上海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2日16:43 来源:解放日报 施晨露

  1000多位90后参赛者微博发布创意决出12张集训入场券   

  苏童评价其“文字想象奇诡丰富并有力量”,获奖者将受长期跟踪培养

  台下,21岁的谭帅喃喃自语:“我最喜欢苏童的小说了,我读的第一篇小说就是 《收获》上他的 《1934年的逃亡》。”台上,苏童打开信封,念出名字:“谭帅!”——这是日前发生在第二届 “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上海战”颁奖仪式上的一幕,理工科大二学生谭帅从他的文学偶像苏童手里捧过奖杯,成为冠军。

  与传统文学选拔比赛不同,包括谭帅在内的1000多位参赛者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条微博,凭借小说创意争夺来上海集训的12张“入场券”并决出最后的冠军。《收获》执行主编、评委会主席程永新说,他连续参评两年“90后”创意小说作品,最大的惊喜就是来自“90后”写作中的幻想型元素,这也是他们有别于前辈作者最大的特征。

  关于小说“创意”,“90后”文学新生代的见解让人印象深刻。12位决赛选手中的一位女孩说,“小说创意就像无数个蚊子在你耳边飞,你终于拍死一个,它就是你的创意。”如何挑选作品和打分?评委之一、80后作家周嘉宁直率地说,给谭帅高分就是因为“他写的东西我写不出来”。

  事实上,组委会给12位决赛选手出的题目也相当有创意——《想不出来》。“一开始确实‘想不出来’,直到午睡做了一个梦之后就写出来了。”谭帅说,“想不出来也许是不想出来,这样一想,思路就打开了。”

  对年轻写作者来说,光会做梦不够,还需要文学素养和独特风格。苏童说,他在入围前3名的作品中纠结了很久。谭帅的文字想象奇诡丰富,很“卡尔维诺”(以想象力闻名的意大利小说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卡尔维诺”了一些。但最终他还是被其文字背后的一股力量打动,“那股力量在跳跃、在摸高,而且摸到了一定高度”。苏童的评价也代表了评委会其他作家和评论家评价新人新作的原则:一要有想象力,但不是乱想瞎想;二是故事完成度;三是小说出发点,为什么要写小说,作者内心的价值准则;四是语言表达,语言是小说的皮肤,也是小说家的天赋所在。

  “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上海战”是上海作协90后写作者培育计划中的一环,获奖者将会进入90后写作人才库,受到长期跟踪培养。此次入围决赛的12位作者还将由程永新、《悬疑世界》主编蔡骏、《零杂志》执行主编王若虚、《萌芽》资深编辑徐敏霞等6位作家担任为期一年的写作导师,实现手把手的写作传帮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