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汪国真:当年写诗因为字难看 如今书法已成墨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2日10:57 来源:光明网-光明视点

  7月的一个炎热午后,汪国真匆匆赶来,落座后,他送给记者一本最近新出版的诗集和一套自己谱曲的古诗词光碟。看到记者点的豆浆,他随和地对服务员说:“给我来杯一样的吧。”记者郭佳/摄影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汪国真这个名字,是与青春、诗歌联系在一起的。

  在充满激情和变革的八九十年代,他的名字是当之无愧的文化标签。20多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诗坛王子”也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这些年,他在做什么?对于昔日的光辉岁月,他如何回味?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里,已较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汪国真,与记者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谈。

  从工厂青年到天之骄子

  走啊

  让我们看海去

  为了实现那个蓝色的梦想

  也为了让年轻的心

  变得更加坦荡和宽广

  -------《看海去》

  “我15岁就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不再向家里要钱了。”汪国真自豪的语气中略带酸涩。从小在部委机关大院长大的他本可以在这个年龄顺利地读高中,然后考大学,但是由于文革的开始,他没能继续学业,而是脱下校服,在别人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穿着又油又脏的工作服走进车间上夜班。“15岁正是嗜睡的年纪,但是每天晚上都不能睡觉,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当时根本看不到未来,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将来争取当一个八级工,这已经是技术工种里面最高的一个级别。”汪国真回忆。

  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这个消息传到汪国真耳边时,这个已经远离书本7年之久,只有初中学历的年轻铣工立刻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年之后,他得到了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在那个大学录取比例不到5%的年代,汪国真成为文革之后的第二届大学生,人人艳羡的天之骄子。

  从脏兮兮的工厂车间到湖光山色的校园,对汪国真来说,幸福来得太突然:“每天傍晚吃完晚饭之后,我沿着学校的林荫大道一直走到湖边,当时就有一种晕晕乎乎的感觉,就觉得,心情特别好,特惬意、特舒服的感觉,我终于不用上夜班了!”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汪国真回忆起这段时光时依然很陶醉,他说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工厂待了7年的时间,所以对能够继续读书的机会倍加珍惜。

  “大学时我们特别喜欢自己写东西,比如小说、散文、诗歌,我之所以选择诗歌是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看,那时候没有打印机,投稿都是手写的,诗歌又比较短,这能让编辑在没烦之前就把我的作品看完。”汪国真笑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个系都会有自己的文学社,不定期地出各种文学期刊,汪国真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在暨南大学,他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年龄、经历、背景各不相同的同学,加之这里本就是一所华侨学校,很多同学来自于港澳台,各种思潮汇聚于此,在这种自由、宽松、不断涌现新事物的环境中,他的视野被完全打开,逐渐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一代人的集体青春记忆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跨越自己》

  从1978年进入大学开始诗歌创作,到1988年《读者》刊发他的诗歌《热爱生命》作为卷首语,汪国真经历了漫长的十年时间,一步步从默默无闻的青年,蜕变成受众人追捧的著名诗人。在这个过程中,有心酸,也有坎坷。

80年代的诗坛王子汪国真80年代的诗坛王子汪国真

  “我们同学当时的创作氛围很浓,有写小说的,有写散文的,还有很多人写诗歌,诗歌估计占到一半的比例,我在他们当中属于投稿积极性很高的人,但是退稿率也挺高的,不像有些作家一直很顺。初期我的稿子被采用的比例差不多是1/10,后来随着作品质量的提高,编辑也逐渐熟悉你这个人了,比例才逐渐提高,这个过程差不多有十年时间。”

  事后汪国真回忆,尽管当年的同学中写得一笔好字,文学资质也远超他的人并不少,但是毕业之后能像他这样依然坚持创作,并积极投稿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就这样,伴随着无数次的拒绝,他的作品质量在提高,稿子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更多的读者开始注意到了他。

  “很多读者当年都有一个阅读经验,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他摘抄,并未注意作者,但是抄着抄着他就发现,作者是同一个人,这个时候他们这些抄诗的人就开始互相交流,发现他们喜欢的是同一个人,然后大家就开始凑,比如说我抄了十几首,你也抄了十几首,这中间有很多是不同的,那我们就开始彼此交换没有的诗,这种方式使得这个圈子越滚越大。最后,在大学生和中学生当中,我的诗就变成了时尚。”

  直到现在,汪国真还保留着一本当年读者亲自为他装帧设计的诗作,从封面图案、书名,到里面的插图、各种字体的排版都是手工制作的,非常精致。每每翻阅,他都倍感温暖。

  汪国真还是第一个由手抄本进入正式出版物的诗人。1990年之前,他还只在《中国青年报》、《辽宁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当时某位高校老师发现学生们上课时不认真听讲,都在传抄一本诗集,这本诗集就是汪国真的《年轻的潮》。这位老师的爱人是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他找到汪国真,许诺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稿酬、最好的装帧来出版这部诗集。

  “即使是在诗歌最风行的时候,出本诗集也很难,通常是自费出版,所以当时我还以为是天上掉馅饼。”这个“馅饼”真真实实地砸在了汪国真身上,诗集正版发行量60万册,在那个市场敏感度还不是很强的年代,人们对诗歌积攒的热情一下子爆发,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汪国真热”。

  巅峰后的华丽转身

  1990年的大学校园里,最受大学生们追捧的讲座,是诗人汪国真的讲座。不仅校园内的同学争先参加,很多校外喜欢诗歌的人,也都想方设法地来亲眼目睹他的风采。无论是讲座还是签售,场地永远不够用。

  “一般一天有两场校园讲座,还有不计其数的书店签售。”突然的成名,让这个本来喜欢平静简单生活的人开始面对公众与光环,大家都想来看看这个心目中的“诗坛王子”长什么样子。

  1991年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中,全国观众终于从电视上看到了汪国真,相比于其他伶牙俐齿、滔滔不绝的选手,台上的他显得有点手足无措。由于不是专业出身,他的比赛表现让很多对他心怀仰慕的观众有些失望,倒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通过电视被更多的人熟知。

  多年之后,已经是凤凰卫视当家花旦的许戈辉回忆起当年一起参加主持人大赛的搭档汪国真时,也仍然为他感到遗憾。因为她认为,汪国真的长处是浪漫式的思维,在大赛中那种即兴、紧张的氛围当中,并不能够体现出他的优势。


书法绘画和音乐成为汪国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书法绘画和音乐成为汪国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次主持人大赛后,汪国真逐渐消失在聚光灯下。这些年来,他依然在写诗,但这已经不是他的主业,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书法、绘画和音乐上面。与他的交谈中,他更乐于谈论这些,而不再是让他声名鹊起的诗歌。

  他苦练书法,墨迹遍布中国的名山大川,书法市场上他的作品很受青睐,前段时间他还举行了个人作品的音乐会。他从不认为自己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也从不讳言诗歌对他的深远影响:“我后来之所以能在这些领域有所成就,其实还是得益于当年的诗歌,一路走来,有很多帮助我的人就是当年喜欢我的诗的人。”

  现在的汪国真,很满意当下的生活状态,平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写写字,画个画,弹弹琴,做做音乐。记者开玩笑说,这琴棋书画您可就差下棋了,谁料他很快接着说:“我什么棋都会下,简单的跳棋、军旗,复杂一点的象棋、围棋、国际象棋,都会下!而且我也会打麻将,我不敢说高水平,但是要是有人找我下棋,我是很乐意杀两盘的。”汪国真笑言。

  采访快要结束时,汪国真告诉记者,家里目前最大的事就是刚参加高考的儿子被河南大学录取,说到这,他还做了个六的手势——“这个大学全国排名第六十六名”。问他对结果满不满意,他说平常对孩子的教育就比较宽松,顺其自然发展就好,但“可不能比他老爹差太多”。(光明网实习记者 郭佳)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让我怎样感谢你》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记者与汪国真一同走出咖啡馆,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他的一句诗:“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当年汪国真刚刚成名时,对于喜爱他的读者发自内心的感谢。今天坐在这里与他一起回忆往昔,愈发强烈地感觉到他不仅是一个被很多人所喜爱的诗人,还是一个时代的宠儿。

  央视前段时间制作的纪录片《现象1980》中,汪国真占了整整一集。给他担任编导的,是后来因《舌尖上的中国》名声大噪的陈晓卿,而为此片担任解说的,是80年代末因广播剧《平凡的世界》而让数亿中国人熟悉其声音的李野默。这集的片名为:《青春背影 汪国真》。

  多年过后,曾经的少男少女早已步入中年,青春逝去,但诗歌依然美丽。很多人怀念的,不仅仅是那个美好的年代,也许还有那时年轻的自己。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汪国真的作品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得到很多人青睐的原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